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OKR 模型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作者

王浩宇 黄鑫泰

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 510006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确保党建工作在教育领域的全覆盖。高校学生党支部,是贯彻落实提升党建工作质量重任的前沿阵地,是联结学生班级、团支部、学生个人的重要枢纽,是党联系广大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大力培养高校优秀学生党员的重要摇篮,其党建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和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1]。提高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质量,是解决学生党员在思想状况、行为表现、作风态度等问题的关键一招。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党支部对学生的指导引领作用,已然成为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

一、基于OKR 模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现实依据

(一)时代战略:当今政策背景的引领指导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的迫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加快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组织路线,中共中央修订《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教育部发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 年)》,强调高校应大力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要求建立精细化、定量化,可考察的评价体系 [2]。我国各高校在“双一流”的竞争中迫切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努力答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这份答卷 [3],但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仍存在以下几点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学生与党务队伍。当前的学生党员质量参差不齐,自觉学习性降低,未能有效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党务队伍一方面缺乏针对性培训,专业化程度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支部支委存在权责划分模糊等队伍结构失衡问题 [4]。二是机制与教育培养。目前学生党员发展机制,仍存在发展流程不够规范化、评价体系不健全等问题;教育培养方面,活动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利用科技赋能、借助学生社区等媒介开展活动 [5]。三是入党动机功利化。部分党员的身份认同出现弱化,理念逐渐偏离[6]。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追踪评价指标体系,是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的必要之举。

(二)理论遵循:OKR 模型赋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即目标与关键成果法)模型作为一种目标与关键结果导向的工作模型,强调对目标实现过程的深入管理与持续优化。其基本流程涵盖设定目标、分解量化及追踪进度,分别对应 OKR 模型的三个特点。一是目标导向。OKR 模型下,组织设定期限内所要完成的具体成果目标,设定的目标需具有挑战性、一致性,以充分调动党员积极性,确保工作始终围绕既定目标展开。二是过程导向。基于 OKR 模型,党组织将设定目标达成的关键结果,验证是否可行有效,关键结果应当是可执行、可量化,能够直观反映工作进展,同时将关键结果具体细分为党员的任务目标,通过分解量化关键结果,合理分配任务,使得每位成员有明确的职责任务。三是结果导向。借助 OKR 模型,党组织对关键结果的实现过程进行跟踪评估,以科学全面的评价标准衡量目标达成情况,通过合理完善的反馈机制进行定期的结果收集,再根据反馈结果适当调整目标,确保发展方向“不偏航”,稳步推动组织发展。

(三)实践取向:OKR 模型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应有之义

将 OKR 模型运用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建设中,本质上是对开放式管理模式的积极探索。该模式的运用所带来多重正向影响体现在:一是选优配强带头人,打造过硬党建队伍 [7]。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能公正合理地评选出具备良好综合素养的学生党员,充分发挥学生党员主观能动性;严格简明的工作机制明确划分党务队伍职责,有效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二是加强党员间联结,营造和谐融洽氛围 [8]。OKR 模型在分解和执行任务中,成员间双向交流所释放的协作潜力能够有效破除信息壁垒,为学生党支部的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制定激励跟踪机制,构建“目标实现”与“过程规划”双循环反馈环节,实时调整目标成果,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三是树立示范性标杆,探索“样板支部”[9]。OKR 模型有助于聚焦组织发展目标,精准地把握工作方向,确保各项活动紧密围绕核心目标展开;推广科学规范的OKR模型应用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索新模式、新方法,释放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活力,提升党建工作质量。

二、基于OKR 模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过程分析

(一)构建初始指标

依据 OKR 模型的构建原理,参考《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政策文件,通过线下调研、线上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构建了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教育培养、宣传示范和社会服务创新 5 个维度的一级指标,其中包含“党员思想教育”等 17 个二级指标以及62 个三级指标。

(二)优化初始指标

通过德尔菲法对初始指标进行优化调整,使得评价指标更符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体发展阶段,更具科学性与可行性。首先,关于专家的基本情况,20 位专家中,12 位来自本校,8 位来自校外相关领域;其中本科学历2 人,硕士学历6 人,博士学历12 人;正高职称6 人,副高职称 8 人。其次,通过两轮专家问卷,共发放 20 份,回收率均达到 100% ,一方面反映出专家的高积极性,另一方面说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刻不容缓。

(三)确立指标体系

两轮专家咨询的问卷回收情况如表 1 ,两轮后的协调系数、卡方值与显著性水平均有优化,表明咨询结果的可靠性。最终,通过小组讨论、专家访谈与数理统计结合的方法确定最后的评价指标。一级指标方面,“社会服务创新”修改为“社会服务”;二级指标方面,“党员能力提升跟踪”删除,“党员信息管理”修改为“档案管理”;三级指标方面,“档案定期审查与更新”删除,“支部文化品牌知名度”修改为“支部文化凝聚力”,增加“档案材料规范性”。最终确立了5 个一级指标,16 个二级指标,56 个三级指标,如表 2。

表1 专家咨询数据分析

表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三、基于OKR 模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运作的追踪模式

确立科学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要大胆探索实践,把国家要求、师生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基于 OKR 模型“三大导向”的特点,以高校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和基层党员为多元协同主体,形成“目标下达—任务执行—问题反馈—优化调整”的闭环动态追踪模式,破除传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党委战略在基层执行变形的困境,解决党建工作中实践发展滞后于顶层设计的问题,实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

基于OKR模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运作的追踪模式

图 1 基于OKR 模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

(一)政治引领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目标锚定与聚焦

OKR 模型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的“目标导向”不仅体现通过定向、有激励性的目标可以推动组织进步发展,更体现在通过构建具象化的指标内容,将宏观的、难以直接衡量的大方向聚焦到具体的目标,使得阶段性任务明确可执行。通过从组织架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大方向进行目标设定;组织架构方面,为焕发党组织发展活力,充分调动各级力量推进各领域教育启动试点工作,分别设定构建三级联动治理体系、打造教育数字化管理平台目标;人才培养方面,通过设定深化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全面实施研究生党建“双创”工作、健全思政教育贯通体系目标,以加速开辟教育数字化新赛道,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培养大国工匠;社会服务方面,将方向聚焦于构建“党建 + 社会需求”实践育人体系、深化校园党建成果转化机制、创建党建红色服务品牌三个目标,促进高校与社会的资源共享,加速培养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助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二)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中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

OKR 模型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通过设定清晰具体的任务目标,确保组织、党员都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同时将目标分解成可量化的关键指标,使得每个任务和关键指标指向直接负责人。高校党委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政治核心”和“决策中心”,负责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制定出具体可执行的目标任务,确立可操作、可量化的指标内容,引领党建工作发展;党总支则作为高校党委和党支部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政策执行与落实的桥梁,应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负责传达高校党委的决议和任务,拆解目标、细化指标给各支部与负责人,拟定出科学且系统性的实施方案,对党支部的工作进行监督考核,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推进目标完成;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的领导核心、党建工作创新与实践的探索者,要结合党支部具体情况探索创新模式,提高党建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党员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主体,是党的政策和路线的执行者和践行者,应积极落实各项党建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提升党建工作质量贡献力量。

(三)基于动态调整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优化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而新时代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挑战新要求,是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通过引入 OKR 模型,建立动态调整、过程优化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加速推进高质量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把准方向、整合资源、支持保障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基于“过程导向”的 OKR 模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可对任务目标进行拆解分配,获得明确的工作步骤与负责人,对工作进展持续关注,实现全过程优化。针对任务目标,成立专项监督小组,建立定期检查机制,对任务目标进行随机督查、阶段性评估与指导支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确保任务目标按照标准进行;针对拆解的工作步骤,详细记录工作内容,建立文档管理系统,对任务进展进行详细实时地了解;针对负责人,通过开展经验分享座谈等教育交流活动,提升负责人业务水平能力,推进任务目标高效高质量完成。

(四)以关键结果为反馈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闭环体系

基于 OKR 模型的“结果导向”,将新时代党对高校党组织建设的要求转化为可操作、可检验、可迭代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闭环体系。高校党委等领导组织人员立足高校发展的实际需求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充分考虑时代赋予高校党建工作的使命与任务,设定“构建三级联动治理体系”等清晰的目标为输入,为党建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党总支根据各支部的实际情况与特色特点,将目标输入细化拆解成多个可操作的关键结果,扎实推动目标落实落地;党支部紧密围绕设定的关键结果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与模式;基层党员在党支部的指引监督下开展党建工作,达成关键结果;领导组织人员根据关键结果的检验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方向,减小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之间的“误差”,同时重新确立指标形成战略目标自上而下分解,成果检验自下而上反馈的闭环体系。

结语

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主阵地与教育强国建设的组织保障,肩负兴国使命,需充分发挥党委组织优势,将党的治理理念与系统观念融入党建组织建设,健全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从严管理的干部工作体系、优化结构的党员管理体系及科学规范的人才发展体系,为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为此,要打造要素齐全、可量化且具有动态调整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权重分析拆解目标,定期收集建议,精准指引学生党建方向;建立以党委目标为输入、关键结果反馈为闭环的党建工作追踪体系,依托多元主体协同与“线上 + 实地”融合模式,确保整改落实,优化党建生态。基于 OKR 模型“三大导向”深化党建制度改革,压实责任链条,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发展”小切口,促成“创新驱动教育强国建设”大变局。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4.

[2] 人民出版社 .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1.

[3] 沈 玉 琦 . 高 校 学 生 党 建 工 作 的 现 状 与 创 新 对 策 研 究 [J]. 教 育 现 代化 ,2019,6(74):245-247.

[4] 陈科先 . 全面加强院系党建工作为高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J]. 党建 ,2025,(03):59-60.

[5] 王旭. 新时代高校党建高质量发展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2024.

[6] 夏立新 .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打造高校高质量党建体系 [J]. 红旗文稿 ,2024,(23):15-17.

[7] 岳金月 , 江雨彤 . 新时代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J]. 渤海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46(02):107-112.

[8] 王丽君 , 代粮 . 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路径探索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24,(02):41-43.

[9] 何斌 , 赵楠 , 何琴清 , 等 . 管理模式转型视角的数字化管理适应性变革研究——以字节跳动为例 [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22,21(02):29-36.

基金项目:广东工业大学 2024 年党建理论研究课题 *0KR 模型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党建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