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实践探索

作者

张丽珊

晋江市第十实验小学

引言:《中国教育现代化 2035》明确提出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小学教育行业正朝着全面育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方向迈进,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二者常存在割裂现象。小学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引路人,肩负着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重任,这对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一、构建融合课程体系,实现知识渗透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边界日益模糊,班主任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引路人,需要将这两个维度有机整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既培养良好品德又塑造健康心理 [1]。课程体系的重构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路径,班主任需要打破传统学科壁垒,将品德培养与心理疏导巧妙融入各类课程设计中,比如说班主任在语文课讲解《小英雄雨来》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雨来的勇敢品质,更深入探讨面对困境时的心理调适方法,让学生思考“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内心的恐惧该如何化解”。在道法课探讨“面对挫折”主题时,班主任抛出难题,见学生解题受挫、面露迷茫,并未直接给答案,而是组织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相互鼓励、分享经验,这样不仅找到解决办法,更在过程中培养坚韧品质,学会正确面对失败。美术课的创作环节,班主任鼓励学生画出自己的情绪色彩,既发展了艺术素养,又为情绪表达提供了出口。班会课成为融合教育的主阵地,班主任设计“情绪天气预报”环节,学生用不同的天气符号表达当天心情,既练习了情绪识别能力,又在分享中学会理解他人,每月一次的“成长故事会”,学生讲述自己克服困难的经历,班主任适时引导大家分析故事中体现的品德力量与心理韧性。这种融合不是生硬拼接,而是在真实情境中让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水乳交融,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既提升了道德认知,又增强了心理素质。

二、开展多元主题活动,强化实践体验

单纯的理论灌输难以在小学生心中扎根,班主任需要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感悟品德的力量,在实践体验中提升心理调适能力,这些活动既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要具有教育的深度与广度,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学生成长的重要节点。在“爱心义卖”活动中,班主任引导学生将闲置物品带到学校,组织跳蚤市场,所得款项捐给需要帮助的同学。活动前的准备阶段,学生学习定价策略,锻炼沟通能力;活动中的买卖过程,培养诚信意识,体验助人快乐;活动后的反思总结,分享付出与收获的心理感受。“校园小记者”项目让学生采访身边的榜样人物,在与优秀同学、老师的对话中,既学习他人的优秀品质,又在采访互动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克服羞怯心理。班主任还组织“情绪管理工作坊”,学生分组表演生活中的冲突场景,然后集体讨论更好的处理方式 [2]。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立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在实践中掌握情绪调控技巧,“感恩日记”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记录三件值得感恩的事,一个月后在班级分享,这个过程既培养了感恩品德,又训练了积极思维模式,季度性的“班级露营”活动,学生在野外环境中相互协作搭建帐篷、准备餐食,在克服困难中磨练意志品质,在团队配合中建立深厚友谊,这种真实体验远比说教更能触动心灵。

三、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形成教育合力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家庭与学校的共同呵护,班主任作为连接家校的桥梁,需要建立完善的合作机制,让家长成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同盟军,共同为学生营造和谐统一的成长环境。这种合作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理念的共识、方法的共享、行动的协同 [3]。为了深化家校联系,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创新形式搭建合作平台,首先,“亲子共读”计划要求家长与孩子每晚共读 15分钟,班主任精心推荐既有教育意义又贴近生活的书籍,涵盖品德培养、情感管理、人际交往等多个维度,月末组织的读书分享会上,家长与孩子共同上台讲述读书感悟,分享彼此的思考与收获,这个过程中,不仅亲子关系更加融洽,家长也在陪伴中敏锐发现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其次,班主任精心设计的“家庭美德实践卡”成为德育的有效载体,每月设定一个主题,如“孝顺”“节俭”“责任”“诚信”等,家长细心记录孩子在家中的具体表现,孩子也认真观察记录父母的榜样行为,月底班会上的分享环节,让美德教育在家校之间无缝衔接,实现了德育的全方位覆盖。当个别学生出现心理波动或行为偏差时,班主任会及时进行家访,深入了解家庭环境,与家长共同分析问题根源,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通过建立“一生一策”的档案,定期跟踪评估,确保学生得到持续一致的关爱与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家校合力下健康成长。

结束语:小学班主任将德育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合,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落实国家育人目标的必然要求,通过构建融合课程、开展多元活动、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等策略,能有效打破学科壁垒,为学生营造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还能增强其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为其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小学教育向更加科学、全面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简瑞文 . 小学班主任德育评价素养的现状剖析与提升路径 [J]. 华夏教师 ,2025,(21):38-40.

[2] 陈明美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探寻 [C]//中国文化信息协会 . 第十一届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研究学术会议论文集 . 山东省新泰市翟镇中心小学 ;,2025:49-51.

[3] 李丽娟. 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探讨——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J]. 华夏教师 ,2023,(0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