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低学段儿童画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策略与实践研究

作者

涂文静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镇第三小学 165456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小学低学段儿童思维活跃,直觉性和想象性突出,是开展想象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儿童画作为一种自由、直观且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还能促进其情感、思维与创造力的发展。然而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部分教师过于强调技能训练、忽视想象力培养的现象,导致儿童的绘画逐渐趋同化,创造性不足。鲁迅曾说“孩子的世界是想象的世界”,这为小学美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即如何在儿童画教学中充分激发和保护学生的想象力,使他们在自由表达中逐渐形成个性化的艺术风格。本文将结合教育心理学与美术教学实践,从策略与方法两个层面系统探讨小学低学段儿童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路径,并在分析教学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优化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一、儿童想象力发展的特点与儿童画教学的价值

小学低学段儿童的想象力具有直观性、自由性和情感性的特点,他们往往能够将现实与幻想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在儿童画教学中,想象力不仅是表现内容的核心动力,也是学生形成个性化表达的基础。儿童通过绘画将脑海中的形象转化为具体画面,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想象力的外化形式。儿童画教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促进思维发展。绘画过程中,学生需要对形象进行加工和组合,这有助于培养发散思维和联想能力;二是提升情感表达。儿童画常常成为他们表达情绪和内心世界的途径,通过想象力的发挥,儿童能够在绘画中释放情感,增强心理健康;三是推动综合素养形成。绘画活动与语文、科学等学科内容存在交叉,想象力的培养能够促进跨学科思维,推动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低学段美术课堂中,将想象力培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又有助于实现美育育人的根本任务。

二、儿童画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目标与原则

儿童画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目标应当兼顾知识、能力与情感三方面。知识目标包括了解绘画工具的使用、掌握基本的色彩与构图规律;能力目标强调通过想象与创造解决绘画中的问题,培养艺术表现力;情感目标则注重在绘画中激发兴趣,增强自信与审美体验。在实践中,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尊重个性差异。每个儿童的想象方式与绘画风格不同,教师应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鼓励多样化表达;二是强调自由表达。在儿童画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离不开自由宽松的氛围,教师不应过度干预,而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创作空间;三是注重过程评价。儿童想象力的体现更多出现在创作过程而非结果中,因此评价应当关注学生的思维轨迹与表达方式,而不仅仅是画面效果。这些目标与原则的落实,有助于构建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的想象力培养体系。

三、想象力培养的教学策略与课堂实践

在小学低学段儿童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策略促进想象力发展。第一,情境创设与故事引导。通过讲述童话故事、展示动画片段或模拟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想象氛围,使绘画主题与儿童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例如,在学习“神奇的动物”主题时,教师可以播放动物世界的视频,引导学生想象动物的奇特变化,并通过绘画表现。第二,材料拓展与媒介融合。传统绘画材料局限性较大,教师可以引入拼贴、印染、泥塑等多样化媒介,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和创造欲。多种材料的融合使用能够促进儿童突破固有模式,尝试不同表现手法。第三,合作探究与展示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创作,让学生在互动中激发灵感,在交流中拓展思路。课堂结束后,可以组织作品展示会,鼓励学生介绍创作灵感和过程,培养其表达与分享能力。第四,跨学科整合与生活体验。

四、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优化路径

在当前小学低学段儿童画教学中,想象力培养仍面临一定问题。其一,教师观念更新不足。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和画面效果,忽视了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导致作品趋于模式化。其二,教学资源有限。部分学校缺乏多样化美术材料与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课堂创新活动受到制约。其三,评价方式单一。多数教师在评价中仍以“美观度”为主要标准,忽略了对学生创意和过程的关注。

五、案例分析与实践成效

在某小学低年级美术课堂,教师以“未来的城市”为主题,利用视频、图像和故事导入,引导学生想象未来交通、建筑与环境的样貌。学生在创作中大胆发挥,有的描绘空中花园,有的设计水下城市,作品充满奇思妙想。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小组交流中互相启发,创作兴趣高涨,课堂氛围活跃。课后问卷调查显示, 85% 的学生认为这样的绘画课更有趣, 70% 的学生表示通过绘画学会了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想象。

结论

小学低学段儿童画教学是想象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儿童想象力发展的特点出发,结合教学目标与原则,提出了情境创设、材料拓展、合作探究和跨学科整合等策略,并通过案例分析验证了其实践效果。研究表明,这些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创造性表达能力和学习兴趣,但要实现长期成效,还需在教师理念、资源保障与评价体系方面不断优化。未来,小学美术教育应进一步加强家校协同与社会支持,构建多元化的教育生态,为儿童想象力的发展营造更为宽广的空间。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儿童画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中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 蔡婷婷 . 小学低段儿童词语习得特征及方法策略研究 [D]. 渤海大学 ,2024.

[2] 张淑君. 小学低段儿童绘画行为引导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2021

[3] 高倩 . 小学低段语文绘本教学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D]. 杭州师范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