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圆号教学中音乐素养培养策略探究

作者

易光业

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571158

摘要:圆号以其浓郁的音色和广阔的表现力,在管弦乐与合奏中占据重要地位。初中阶段是学生音乐世界观与演奏技能初步形成的关键期,通过圆号教学可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包含听觉辨析、情感表达、音乐思维与合作意识等多维能力。本文基于初中音乐课程与器乐教学实践,结合圆号特点,提出从教学情境创设、技术训练与综合体验三大方面切入的策略,为初中圆号教学提供系统化、可操作的路径,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论提升学生艺术修养与审美鉴赏能力。

关键词:初中圆号;教学策略;音乐素养;情感表达;综合体验

引言

初中音乐教育不只是技能训练,更承载着培养学生音乐思维、审美品味和文化素养的重任。圆号音域宽广、音色温暖,被誉为“乐队之王”,既具有独奏魅力,又能在合奏中增强团队融合。利用这一独特乐器开展教学,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在技法训练中培养其细致的听觉分辨、精准的气息控制与情感投入。然而,当前初中圆号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基础指法与简单乐曲演奏,缺乏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整体培养,课堂互动与思辨环节偏少。要在有限课时内实现技能与素养的双重提升,需从教学设计、实践路径与评价体系等多维度统筹谋划,构建有机融合的教学模式,以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一)情境化导入与故事性教学

将圆号音乐素材与历史故事、影视音乐或校园生活结合,如引用《查尔达什舞曲》或电影原声,营造情境化的导入环节,让学生通过聆听、角色扮演或视听鉴赏感知圆号音色的独具魅力。教师可事先准备场景图片、短视频或配乐舞台剧片段,引导学生讨论音乐的情感表达与文化内涵,进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故事化教学不仅增添课堂趣味,还能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体会旋律流动与音色变化的情感诉求。

(二)任务驱动的探究式活动

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设计以“圆号合奏小组创编”“气息与音色实验”“圆号历史探秘”等为主题的探究性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查阅资料、试奏比对与小组讨论等环节完成任务。任务过程可分为“方案设计—实施演练—成果展示”三步,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强化了他们在解决问题中对圆号技法与音乐形象的深度思考。

(三)跨学科联动的音乐文化体验

将圆号教学与文学、历史、美术等学科知识联动,例如在学习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圆号演奏曲目时,结合当时的文学作品与绘画艺术,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研学活动。借助校园展板、艺术作品欣赏与集体参观音乐会等形式,让学生在多元文化体验中加深对音乐背景与艺术价值的理解,促进其音乐素养的多维度提升。此外,可结合节庆活动、校园艺术节等大型场景,将圆号表演融入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在真实演出环境中体验舞台魅力与观众反馈,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与集体荣誉感。

二、深化技法训练提升音乐表现力

(一)气息与发声的精准化训练

圆号演奏的核心在于气息支持与唇部振动控制。通过“长音练习”“吮指断音”“节奏分段呼吸”等针对性练习,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气流通道与均匀的气息输出。教师可引导学生使用肺活量测试仪、气流示波器或手机APP进行数据监测,实时反馈气息强度与稳定性,并结合模仿示范与自我调试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实现圆号演奏中音量与音色的精准控制。

(二)音阶与转调训练的系统化

圆号涉及多个半音转换与音阶运用,学生往往在转调时出现破音或音准偏差。应构建“音阶—琶音—灵活转调”三级训练体系:第一阶段以五声音阶与自然大调为主,夯实基础;第二阶段加入琶音练习,提升指法灵巧度;第三阶段引入各类转调练习,结合练耳与视谱训练,增强学生对乐谱音程结构的理解与即兴处理能力。通过音阶训练与乐理知识的深度结合,实现技法与音乐思维的双重提升。同时,可组织师生协作创编小型曲目,将技法练习融入作品排练与演出中,通过反复打磨既提高技艺,也促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音乐表达的深层意义。

(三)情感表达与演奏风格的拓展

在掌握基础技法后,应将重点放在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上。可组织学生聆听并模仿国内外优秀圆号演奏家的经典片段,分析其演奏中的节奏微调、力度变化和音色渲染方式。教师应提供多样化的演奏风格示范,如巴洛克、经典、浪漫主义及现代乐派作品,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短片赏析与分组演绎,将技法训练与情感投入有机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演奏风格。同时组织师生合作演出,使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进一步感悟音乐情感与风格表达。

三、构建评价与反馈的多元体系

(一)过程性评价助推持续改进

将评价重点从结果转向过程,通过练习日志、录像回放、自评与互评等方式,对学生在气息控制、技巧运用与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量化与描述性评价。每堂课设立“进步之星”“最佳互动组”等多维度评价维度,让学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与他人反馈中明确进步方向,持续优化练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此外,可引入电子档案袋,将学生阶段性练习成果、教师点评与同伴建议集中存档,为后续教学提供数据支持与成长轨迹可视化。

(二)定期成果展示与公开课

组织“圆号小演奏会”“师生互动公开课”“校内音乐节”等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在真实场景中检验学习成效的平台。通过集体演出与专业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概念性训练、情境创设与技法融合所带来的整体提升,增强成就感与学习自信,为后续教学提供数据支撑与改进依据。鼓励学生担任小导师,参与活动组织与点评,培养其领导与沟通能力,形成良性反馈循环。

(三)家校合作促进资源共享

搭建线上学习与交流平台,邀请家长参与观摩与评价,共享学生练习视频与学习心得,形成家校联动的支持系统。家长可通过平台获取圆号教学资源、练习建议与进度报告,帮助学生在校外进行有效辅导。校方也可通过该平台收集家长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与音乐素养培养的社会化支持。此外,可设置学期末“音乐素养成长报告”,将技术、表现、合作与创新等多维度评价结果以图表形式反馈给学生与家长,促进家校共育与学生自主反思。平台亦可定期推送专题微课程与专家讲座,丰富家庭音乐教育资源。

结论

初中圆号教学不仅是器乐训练,更是学生音乐素养全面提升的重要途径。通过创设多元情境、深化技法训练与构建多元评价反馈体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音乐理解深度与艺术表现力。此外,借助校内外音乐活动与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与实践平台。未来,教师应不断融合新兴教育技术与跨学科资源,推动圆号教学向个性化、智慧化与项目化方向发展,使学生在技术技能与音乐文化素养上双向进阶,为其终身音乐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应建立持续跟踪与研究机制,评估教学策略对学生综合发展的长期影响,形成可推广的教学范式与创新模型。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实验和跨校交流项目,进一步验证并优化教学策略,确保其在不同教育环境中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修小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音乐教学策略探究[J].学周刊,2024(9):161-163.

[2] 王黎.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戏曲元素的实践探究[J].名师在线(中英文),2025,11(6):87-89.

[3] 宋秀云.初中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乐感的策略解析[J].华夏教师,2024(1):123-125.

作者简介: 易光业(2003.09-),男,汉族,湖南岳阳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音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