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深埋隧道爆破振动传播与衰减规律研究

作者

宋诗雨 赵亚乾 高原 赵海驹 宋德龙

210711199308174021 30131199602100632 130131199905015400 513722200010280516 210711200012314019

引言

深埋隧道在交通网络搭建、水利资源开发及城市地下空间拓展中作用关键。爆破掘进因效率突出且能适应复杂地质,在诸多工程中广泛应用。爆破引发的振动,其传播特点与衰减状况始终是工程控制和理论探索的重点。振动波既可能影响围岩稳定,也会对周边建筑、地下管线及生态环境带来不同程度干扰,因此在确保掘进效率的同时,必须有效控制振动对施工及环境的不利影响。

深埋隧道围岩埋置深度远大于浅埋隧道,初始应力水平随之升高,地质条件也更为复杂。这些特点导致振动波传播时能量集中现象更显著,传播路径与浅埋隧道差异明显。传统经验公式在浅埋工程中应用效果较好,直接用于深埋环境时,对振动衰减速率和波幅变化的预测精度则不够理想。因此,需结合深埋地质条件、施工参数及围岩结构特征,构建适应性更强的振动传播与衰减模型。

本文系统分析了深埋隧道爆破振动的传播特性及衰减影响因素,以此揭示其在复杂围岩条件下的动力学行为。这些研究成果可直接用于施工安全控制与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为深埋隧道工程爆破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和可操作的技术方法。

1. 深埋隧道爆破振动传播特性

1.1 传播介质对振动传播的影响

爆破振动波在介质中传播,会受到介质密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及结构完整性等因素作用。致密且完整的岩体波速较高,能对高频波成分形成较好保留,波幅衰减速率也相对平缓。当介质内部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时,振动波传播中会出现显著的能量散射与反射现象,这使得高频成分快速削弱,低频成分占比上升,其波形特征与传播速度也会随之改变。

实测数据表明,相同爆破参数条件下,花岗岩介质的振动波峰值速度总体高于片麻岩与砂岩;裂隙密集的砂岩层中,波幅衰减系数一般可提高 30%-50% 。地下水的存在能够改变介质的力学响应特性,促使孔隙水参与波动能量的耗散过程,从而进一步加快波幅衰减。

1.2 不同深度下振动传播特征

埋深是影响爆破振动传播特征的关键宏观因素,深埋条件下围岩初始应力偏高,约束作用随之增强,促使振动波能量更倾向于沿隧道轴向传递,横向衰减速度也因此加快。这种特征造成深埋隧道振动影响范围在横向上相对收窄,纵向却表现出较强的能量延续性。

现场监测数据表明,埋深超 300 米时,振动波主频向高频段迁移,这与围岩高应力状态提升波速直接相关。深部岩体高弹性模量与低孔隙率的特点,使得波形在长距离传播中仍能保持较好的完整性。施工监测布点需结合这些特性,在纵向适度加密监测点,以更全面地捕捉振动能量传递的空间分布特征。

2. 深埋隧道爆破振动衰减因素分析

2.1 地质条件对衰减的作用

地质条件对振动衰减速率的影响主要通过介质阻尼特性、波阻抗差异及能量耗散机制体现。完整致密的花岗岩、辉绿岩等高强度岩体,波阻抗大,能量衰减曲线相对平缓,振动波可传播较远距离;而泥质片岩、砂岩等软弱岩体,由于界面反射频繁且阻尼特性显著,使振动波能量在较短距离内迅速衰减。

节理裂隙网络在岩体中形成复杂的波传播路径,反射与折射的叠加效应改变了波幅与频率的时空分布规律。裂隙中水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波动的耗散作用,这种“水 – 岩”耦合阻尼机制,使含水裂隙发育的地段在爆破振动控制中更需严格限定装药量。

2.2 爆破参数与衰减的关系

爆破装药量、起爆顺序、延时布置及炮孔间距等参数与振动波的初始能量及频谱特征存在直接关联。相同介质条件下,单段装药量的增加会使波幅呈现成倍提升的态势,延时技术则能借助干涉效应实现峰值速度的削弱。合理的延时间隔在保障破岩效率的过程中,可有效加快振动能量的衰减,进而减轻对远场振动的影响。

深埋隧道施工中分段起爆与毫秒延时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振动波传播过程中因相互干扰可有效减少峰值叠加。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延时布置条件下峰值速度可削减 25%-40% 。炮孔布置的几何关系直接决定波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一特征对振动能量在各方向的传播速率及衰减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3. 爆破振动传播与衰减规律的应用

3.1 在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中的应用

把握爆破振动的传播与衰减规律,可为施工参数优化提供科学支撑。针对围岩性质与埋深条件的差异调整单段装药量和延时参数,能够将振动峰值速度控制在安全阈值内,以此保障围岩稳定及支护结构安全。施工中借助实时监测系统动态修正爆破参数,可实现对爆破能量的精准管控。处理软弱破碎围岩段时,减小单孔装药量、缩短起爆延时并增设隔振孔,能有效降低振动波能量峰值;硬岩段施工中,适当提高单段装药量可提升掘进效率,通过合理的延时设计能够避免振动波峰值叠加。

3.2 对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控制

爆破振动传播规律为周边环境保护提供可量化评价依据。深埋隧道工程中,不同方向与距离的振动衰减曲线可用于制定邻近结构物安全防护标准,设计阶段需预设控制范围。敏感结构与隧道间可布设阻尼材料或隔振槽削弱振动能量。频谱分析能将主要影响成分集中到对结构危害较小的频段,在保证爆破效率的同时实现周边建筑物有效保护,这种基于频谱优化的控制方式在城市地下工程与重要交通枢纽隧道建设中应用前景广阔。

4. 结语

深埋隧道爆破振动传播与衰减受多因素耦合影响,介质特性、埋深条件及爆破参数是其中关键。通过现场监测、理论分析与参数优化,可构建适配多样地质条件的振动控制模型,支撑工程实践中峰值速度与衰减速率的预测及调控。本研究提出的控制技术路径,在保障掘进效率时能有效减轻对围岩及周边环境的扰动。随着深埋隧道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深入探究爆破振动传播与衰减规律,将为复杂地下空间安全高效可持续开发夯实技术根基。

参考文献:

[1] 左永国 , 吴迪 . 隧道爆破开挖不同掏槽结构的振动特征分析 [J]. 安徽建筑 ,2025,32(08):148-149+157.

[2] 王 泽 龙 . 公 路 隧 道 爆 破 振 动 控 制 技 术 研 究 [J]. 运 输 经 理 世界 ,2025,(11):109-111.

[3] 周传波 , 吕国鹏 , 蒋楠 . 爆破振动效应研究若干进展 [J]. 工程爆破 ,2024,30(05):61-74.

[4] 朱昆, 赵晖, 钟志芳, 等. 小净距隧道爆破开挖振动控制措施探讨[J].建筑经济 ,2024,45(S1):536-539.

[5] 翁明祥, 章琪, 乐军庆, 等. 隧道改扩建爆破设计及安全控制研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25(02):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