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
马敬
大庆第一中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000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课程思政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高中生物学作为一门探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还蕴含着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是顺应教育发展趋势、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态观、科学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修养。然而,目前在高中生物学教学实践中,课程思政的实施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政元素挖掘不充分、教学策略运用不恰当等。因此,深入研究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精准定位目标,融合三维导向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中生物学教学,需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将知识、能力与思政目标有机融合,形成三维导向的教学指引。知识目标确保学生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与原理,能力目标着重培养科学探究与思维能力,思政目标则致力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感。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目标的精准设定,为课程思政融入生物学教学提供了明确方向,有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规划教学活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
以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中“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章节为例。在教学目标设定时,知识目标设定为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过程与原理;能力目标为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的能力;思政目标则设定为引导学生体会生命活动中能量转化的精妙,感悟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从而树立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学生在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相关知识技能,还能深刻认识到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
二、深挖教材资源,巧构思政内容
生物学教材是教学内容的核心载体,教师应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巧妙构建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一方面,梳理教材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的契合点,如生命观念、科学精神、社会责任等方面;另一方面,结合教材内容,引入真实生动的案例和素材,丰富教学内容的思政内涵。通过对教材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合,使生物学教学不仅传递知识,更能发挥其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
在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章节教学时,教师可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在讲解基因突变概念后,引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基因突变对个体生命的影响,让学生体会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培养尊重生命的态度。同时,介绍我国在基因检测和治疗方面的科研成果,如在某些遗传性疾病研究领域取得的突破,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研究的向往。此外,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组织学生讨论其伦理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明白科学技术应服务于人类福祉,从而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入教学内容之中。
三、活用多元教法,浸润思政理念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灵活运用多元教学方法,能将思政理念如春雨般浸润学生心田。不同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小组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交流协作,培养团队精神;问题导向教学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升思维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合理选择和组合教学方法,使思政教育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得以有效渗透。
在人教版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学中,可采用情境教学法与问题导向教学法相结合。教师创设“某湖泊生态系统因污染失去平衡”的情境,展示相关图片和数据,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的原因。接着提出问题:“我们该如何恢复湖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对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有何启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知识,还深刻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了生态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实现了知识学习与思政教育的双重目标。
四、构建多维评价,培育全面素养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构建多维评价体系是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有力保障。传统教学评价往往侧重于知识技能的考核,而在课程思政背景下,评价体系需涵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维度。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素养发展,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中“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教学评价为例。在知识与技能评价方面,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核学生对发酵原理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在过程与方法评价中,观察学生在实验设计、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估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上,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结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态度、对传统发酵文化的认识以及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思政素养。
五、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深入挖掘生物学学科中的思政元素,优化教学目标设定、创新教学内容设计、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实现
生物学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广大生物学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课程思政更好地融入高中生物学教学,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郝琦蕾 , 程竞平 . 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内容分析与实施策略研究 [J].教学与管理 ,2023(21):72-77.
[2] 杨红花 , 秦宏伟 , 林科 , 等 .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J]. 安徽农业科学 ,2023,51(11):273-276.
[3] 黄玲 , 何艳 , 姚登兵 . 基于地方特色资源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思政实践——以”基因突变”为例 [J]. 中学生物教学 ,2024(2):52-55.
姓名:马敬 出生年月:1978.10 性别:女 民族:汉 籍贯:黑龙江大庆学历:本科 职称:一级 研究方向:高中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