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下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研究
孙志红
长春工程学院工程管理学院
应急管理能力主要是指在应对突发事件时,为进一步降低危害,对事件进行妥善处理,并优化决策而对相关资源进行调度,以此有效实施预警、控制以及处理的能力。近些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各种传统以及非传统的安全风险不断叠加,使得自然与社会方面的突发事件隐患时有发生。而思想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以及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为突发事件的应对提供基础保障。所以,在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应注重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以此使得应急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特点
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及时性、计划性、指挥性、协调性、分析性与恢复性方面。具体而言,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高校需要注重迅速反应,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学生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警觉性以及应急意识,以保证可以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应对方法,对事态的方法加以应用 [1]。并且,高校在应急管理中,还需要事前制定相应的计划,即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案,通过采取相应方法,提高师生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的能力。在指挥性方面,学校领导应具有较强的决策与调控能力,迅速启动预案,并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以此确保师生安全。协调性主要体现在学校各部门以及学校与外部警方在信息收集、沟通等方面的配合,可以确保信息得到及时传递。而在分析性与恢复性方面,在发生突发事件后,高校需要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调研,并追究相应的责任,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对教学秩序加以恢复,并适当进行心理干预,以此使得教师与学生可以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的工作、学习以及生活[2]。
二、思政教育下高校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强化事后分析过程的公开性
在思政教育视角下,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强化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实际上,学生不但是学校教育的接受者,也属于学生发展中的参与主体。在高校应对突发事件时,学生的参与权、监督权以及知情权应得到充分保障。所以,要想有效提高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就需要注重公开应急事件发生后的分析过程。在此过程当中,高校应注重建立更加完善的公开机制,并制定详细的公开方案,确保事后的分析过程更加透明。方案中需要对突发事件进行全方位分析,包括发生的原因、发展、影响以及处理的得失。同时,还需要涵盖学校的应对措施、后续的恢复状况。经过公开,学生不但可以对事情的原貌加以明确,还可以感受到学校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能力,以此增强对学校的信任感 [3]。在实际进行公开的过程当中,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公告栏、广播等方式进行,以此确保相应信息得到广泛传播。在思政教育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公民意识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可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学校的应急管理中。如此,便可以有效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并保证思政教育效果,培养更多有责任感、公民意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的人才。
(二)思政教育融入应急管理培训
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将思政教育融入应急管理培训中来实现。高校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应急管理培训的课程,系统传授应急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剖析,以此使得师生都可以理解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获得经验。在培训的过程当中,高校应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组织模拟应急演练活动,使得师生可以在模拟的真实场景中,对应急管理全过程进行体验。具体而言,应急演练活动可以包括公共卫生事件、地震自救、火灾逃生等,进而使得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对应急的技能进行学习,进一步提升对突发事件进行应对的能力。并且,高校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可以在实践中对应急处理能力进行锻炼,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应注重强化与教师的交流,使得教师在应对突发事件时,可以以学生为第一要务。而对学生的培训,则可以通过小组探讨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使其可以在互动中学习,并在交流中成长。如此,便可以通过应急管理培训,有效提升高校的应急管理能力。
(三)构建思政引领下的应急文化
应急文化主要是指学校内部所形成的,对应急管理的共识与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学校师生对应急管理的态度、行为等方面。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强化对应急文化的建设。高校应在全校范围内对应急管理的知识进行普及,通过开设应急管理课程、发放应急管理宣传单等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都可以了解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基本的应急技能和方法。高校还应将思政教育融入应急文化的建设中,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应急文化的构建过程中,高校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使其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积极参与应急处置工作。还可以通过举办应急管理主题活动、表彰应急管理先进个人和集体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应急文化氛围,激发师生的参与热情和创造力,进而提升全校师生的应急管理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需要以思政教育为基础。高校应深化思政教育,将应急管理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培养更多具备应急处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同时,也应注重对应急管理体系的完善,不断提升应急管理能力,以此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永庆 , 罗丙中 , 张美茹 . 新时期高校校园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路径 [J]. 高校后勤研究 ,2024,(12):4-7.
[2] 韦林杉 .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应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创新 [J]. 公关世界 ,2024,(20):79-81.
[3] 田建伟 , 胡社利 . 思政教育下高校应急管理能力现状分析——以陕西省某高校为例 [J]. 黑龙江科学 ,2024,15(1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