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研究

作者

黄彩霞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梅林中学 514445

初中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时期。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其中,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法治意识,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展开探讨,以期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核心素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系

(一)核心素养的概念与特点

核心素养是指在 21 世纪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它是指学生在多个领域(如语言、数学、科学、社会、艺术等)中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核心素养不是一种孤立的能力,而是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多种素养的有机结合。核心素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 多元性。核心素养包括多个方面的素养,如学科素养、文化素养、社会素养、心理素养等,这些素养互相影响、相互渗透。2. 综合性。核心素养是多种素养的综合体现,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多个方面的内容。3.实践性。核心素养是与实践密切相关的,需要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4.创新性。核心素养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未来面对不确定性的挑战时更加自信[1]。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与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具体来说,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法律意识、法治精神和责任感等。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需要具备注重思想性、强调实践性、关注实效性、体现人本主义和促进个性化发展等要求。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法律素养和责任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三)核心素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

将核心素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机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目标。首先,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道德与法治的支持。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学生全面素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法律意识和法治精神。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支持,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2]。其次,核心素养的提升需要道德与法治的指导。道德与法治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更好地指导学生如何发展核心素养。例如,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同时,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方式,理解和认识到法律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秩序方面的作用和意义。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还能够促进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最后,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需要道德与法治的贯穿。核心素养是全面的、复合型的素养体系,需要多个方面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融合。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但不能局限于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道德与法治的内容与其他科目的内容进行融合,如语文、数学、科学等,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教育教学活动中最为基本和核心的原则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积极探究,不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安全、稳定、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具体构建策略

(一)教学设计

为了构建一堂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设计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在课前明确教学目标,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学习的重点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还应该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演示、互动式讨论和小组合作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也是提高课堂效果的有效手段,如视频、图片、音频等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在教学中强调情境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道德决策和法治观念的实践,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布置家庭作业是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学习方式的引导

学习方式的引导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1. 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教学内容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在探讨“人格魅力”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名人故事或演示相关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或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并展开讨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困难或需要思考的问题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共同探讨问题、交流看法,互相学习和帮助,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主动性。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学生主体性、情境性等原则,构建高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同时,合理的教学设计、有效的学习方式引导和及时的课堂评价,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相信随着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将不断提高,为培养未来的有道德素养、有法治观念的公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立功.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 基础教育论坛 ,2009(31):62-63.

[2] 李景东 .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J]. 科学咨询 ,2011(25):213.

[3] 欧愉娣 .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J]. 读与 写 ,2013,18(28):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