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课标背景下多学科知识整合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作者

李娜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十七中学  130300

引言:

随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颁布,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转型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传统单一学科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需求,多学科知识整合成为培育科学思维与社会责任素养的关键路径。初中化学作为物质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存在天然知识联结,其在空气质量监测、资源循环利用等主题中的实践性特征,为跨学科教学提供了载体。当前教学中,学科壁垒导致的认知碎片化、实践能力薄弱等问题亟待破解,如何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实现知识融通与能力进阶,是落实新课标育人目标的重要研究命题。

一、预习引导:跨学科知识整合的起点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强调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跨学科实践能力的培养。预习环节作为课堂教学的前置阶段,不仅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更是教师引导学生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的重要契机。通过预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学知识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的关联,为课堂深度学习奠定基础。预习设计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其从多学科视角思考问题,同时培养其信息搜集、分析与整合的能力。教师需通过精心设计的预习任务,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的跨学科思维框架。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跨学科实践活动 1“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为例,教师可设计分层预习任务。第一层,布置任务,要求学生查阅空气质量的相关资料,了解 PM2.5、PM10 等污染物的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分析污染物的成分,结合生物知识探讨其对呼吸系统的影响。第二层,要求学生自行搜索,学习空气质量检测的基本原理,了解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初步接触物理学科中的电学知识。第三层,布置学生观察家庭或学校周边的空气质量状况,记录数据并尝试分析其变化规律,结合地理知识探讨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课前预习并非教师布置、学生完成的简单逻辑,有效的预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和适时引导,在学生预习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比如为学生推荐相关科普视频、网站或书籍,降低预习难度,让学生的预习“有目标,有方法”,帮助其完成预习任务,为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做好铺垫。

二、课堂教学: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深化

课堂教学是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核心环节,教师需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将化学知识与物理、生物、地理等学科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需通过问题驱动、实验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化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同时培养其跨学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的核心在于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操作等形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综合运用。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跨学科实践活动 3“水质检测及自制净水器”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展示受污染水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水质污染的危害及其治理方法,结合生物知识探讨水体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次,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水质检测实验,使用 pH 试纸、浊度计等简单仪器检测水样的酸碱度、浊度等指标,结合化学知识分析水质变化的原因。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净水器的设计原理,结合物理知识探讨过滤、吸附等技术的应用。最后,组织学生利用简易材料制作净水器,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净水效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引导学生从化学、物理、生物等多学科视角分析问题,帮助其理解水质检测与净水技术的科学原理,以此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其跨学科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三、课后作业: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延伸

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强调作业设计的多样性与实践性,教师需通过跨学科作业设计,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的核心在于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多学科视角分析问题,并通过实践操作、调查研究等形式,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跨学科实践活动 8“海洋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制盐”为例,教师可设计以下课后作业。首先,布置学生查阅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其利用方式,了解海水淡化、盐田制盐等技术的原理,结合化学知识分析海水成分及其分离方法。其次,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小型实验,模拟海水淡化的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其效率,结合物理知识探讨蒸发、冷凝等技术的应用。最后,布置学生撰写一份研究报告,探讨海洋资源综合利用的现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结合地理知识分析海洋资源的分布特点及其开发潜力。通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巩固化学知识,还能从多学科视角理解海洋资源开发的科学原理与社会意义。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反馈,帮助学生高效完成作业任务。这种设计既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又能够有效提升其综合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奠定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新课标对核心素养的定位,构建了覆盖教学全过程的跨学科整合策略体系。预习环节通过多维度任务激活学科关联认知,课堂教学依托实验探究深化知识融合机制,课后作业借助实践项目拓展综合应用能力,三者形成螺旋上升的能力培养闭环。希望本文提出的多学科知识整合策略能够为一线教师落实学科实践要求提供方法论支持,充分发挥化学学科在基础教育阶段承载的综合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 林华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化学跨学科教学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4, (22): 144-146.

[2] 张娇 . 初中化学教学跨学科理念的融合应用研究 [J]. 考试周刊 ,2024, (29): 99-104.

[3]仪海涛.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化学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 [J]. 天津教育,2024, (06): 92-94.

[4] 王慧 . 新课标理念下化学跨学科融合教学 [J]. 文理导航 ( 中旬 ),2023, (10): 16-18.

课题项目: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 年度一般课题(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课堂教学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 研究成果,证书编号 :JKBLX2024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