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思路及对策研究
谢艺宁 孙甲 王晶 张重阳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江苏连云港 222061
摘要: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党建带团建成为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关键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党建与团建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在新时代深化党团工作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研究表明,党团工作的深度融合不仅能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还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党建、团建、思想政治教育、党团融合
1 引言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了“大思政”时代。团组织作为党和国家联系青年学生的重要桥梁,其在高校中的作用也愈加凸显。因此,如何在“大思政”背景下加强党建与团建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党建带团建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 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分析
2.1 “大思政”理念的内涵与特征
“大思政”理念是新时代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创新,是指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的全过程。这一理念强调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通过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平台等多种渠道,全面覆盖学生的成长各个阶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与广泛性。
“大思政”的内涵包括:要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全覆盖;强调教育内容与形式的创新;强化协同作用,形成合力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其特征包括全员参与、全时教育、多元化形式和系统性整合,目的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2.2 党建与团建的关系
党建与团建在高校中密切相关,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承担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党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党组织通过政治引领、思想教育和组织建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而团建则是在党的领导下,培养和组织广大团员,特别是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活动,增强集体主义精神与社会责任感。
党建与团建的关系表现在党团共建、资源共享和活动联动等方面。党组织通过加强对团组织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形成党团协同发展的良性机制。而团组织则是党组织的重要助手,发挥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帮助党组织将党的理论与方针政策传递给青年学生。党团工作的融合与互动不仅有助于强化党团意识,也能促进青年学生的思想进步与全面发展。
3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高校党建与团建工作现状
当前,高校党建工作在加强党的领导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高校党建工作仍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部分高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足,党内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力和服务意识有待提升;另一方面,党建与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结合不够紧密,未能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与此同时,部分党组织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未能做到精准化和多元化,缺乏创新与活力,未完全适应新时代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高校团建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在思想政治教育、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引导和社会实践活动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然而,当前高校团建工作仍面临一些问题。一方面,团组织的活力和凝聚力有所不足,在开展工作时过于依赖传统模式,缺乏创新。另一方面,团组织与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和协同工作还不够紧密。党团工作融合度不高,导致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发挥有限。此外,一些团员在思想上对团组织的认同感较弱,未能实现党团一体化的良好效果,需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完善机制。
3.2高校党建带团建面临的问题
高校党建带团建在实践中面临多重问题。首先,党团工作协同不足。部分高校党组织与团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合作缺乏系统的联动机制,导致党团工作不能形成有效的工作合力。其次,团组织功能弱化。由于部分团委缺乏创新动力,活动形式单一,未能充分发挥团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桥梁作用。第三,党团工作内容同质化严重。部分高校的党建工作过于注重组织建设,团建工作侧重形式,忽视了深层次的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最后,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单一性和局限性仍未得到有效突破,未能充分适应新时代学生的需求。因此,优化党团工作机制,加强党团协同,创新工作方式,已成为提升党建带团建效果的当务之急。
4 高校党建带团建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4.1 党建与团建融合的思路
在新时代“大思政”背景下,高校党建与团建的融合应从思想引领、组织协同和实践创新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思想引领是党建与团建融合的基础。高校党组织应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集体学习、主题教育等方式,引导团员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其政治意识和责任感。
组织协同是确保党团工作有效融合的关键。党团组织应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定期进行工作交流,确保党团工作目标一致,活动内容互补。党组织可以为团组织提供资源支持和工作指导,促进团组织的自我发展与能力提升。
实践创新是提升党团工作实效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创新党团共建活动形式,以实践为载体,增强党团工作对学生的吸引力与影响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开展。
4.2 增强党团组织的互动与协同
增强党团组织的互动与协同,首先要加强党团组织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机制。高校党组织应定期与团组织开展联席会议,明确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职责与分工,确保党团工作方向一致、目标统一。
要加强党团干部的交流与合作。党组织可以通过选派团干部参加党建学习和实践活动,增强团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提升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青年优势,为党组织提供青年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党团互动更加有效。
此外,党团组织应通过共建活动、联合主题教育等形式,提升党团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例如,开展“党团共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团协同作用。
4.3创新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模式
创新党建带团建的工作模式,应从活动形式、内容设计和平台建设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创新活动形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党团活动。例如,利用数字化平台和社交媒体,开展主题党团日、知识竞赛等活动,提升党团活动的参与度和吸引力。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户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践体验。
其次,丰富活动内容,党团工作不应局限于传统的会议和学习,要注重内容的多样性与时代性。例如,可以通过文化创意、科技创新等方式,组织学生围绕国家发展、社会热点等话题展开讨论和实践,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与针对性。
最后,构建平台载体,建立党团工作共享平台,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校党团组织与社会组织、企业、社区等的合作,拓宽党团活动的广度与深度,实现党建带团建的有机结合与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白丽.高校党建带团建的长效机制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郗培宇.高校“大思政”背景下党建带团建机制建设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22.
[3]赵晓峦.共青团组织在高校大学生思想引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7.
[4]张华.党建带团建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28(01):19-23.
[5]崔恒良,刘莹.新时代高校党建带团建工作研究[J].中国共青团,2019,(03):65-67.
基金项目:江苏财会职业学院2024年度党建专项课题 编号:2024XJDJ05
作者简介:谢艺宁(1997- ),女,汉族,江苏连云港,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