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里的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
郭朝霞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柏林镇中心校273304
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项目式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逐渐被各类学校所采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尤其是在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层面。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具有内容综合、情境真实和学习深入的特点,它为项目式学习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将结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通过分析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和实施,探讨其在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一、大单元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的关系
1. 大单元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大单元教学关注内容的系统性与综合性,通过将相关的知识点集中在一个大单元内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看到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数”单元为例,教学内容从简单的分数认知到分数的加减、乘除应用,再到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层层递进。大单元教学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还培养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维能力。它将多个小知识点整合成一个完整的学习链条,使学生能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运用多种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知识结构。
2. 项目式学习的核心理念
项目式学习(PBL)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分数的应用”这一大单元为例,项目式学习的设计鼓励学生在课堂内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涉及分数的实际任务。例如,设计一个以“如何在有限的预算内购买最多物品”为主题的项目,学生需要利用分数知识计算预算分配,进行小组讨论,最后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项目式学习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3. 大单元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优势
大单元教学与项目式学习的结合具有较大的互补性。大单元教学为项目式学习提供了充足的知识储备,而项目式学习则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分数”单元中,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础知识后,通过一个实际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例如,学生在“如何分配家庭成员的生日礼物预算”这一任务中,采用分数知识进行预算分配、计算折扣及多项选择,最终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方案。这种项目式学习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大单元教学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知识背景,而项目式学习则促进了学生在多元问题情境中的综合能力培养。
二、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的策略与案例分析
1. 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的原则
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时,需要注重活动的多元性和实际性。一个成功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应当让学生在活动中既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又能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的项目应当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中的“图形与几何”单元为例,在设计项目时,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学到的几何知识进行家居布置的方案设计。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计算面积和周长等活动,不仅能够实践课堂所学的几何知识,还能培养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项目式学习的设计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核心原则:一是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二是要有足够的挑战性,能够让学生在探究中积累知识;三是要具备跨学科性质,能够让学生在项目中融会贯通地运用多学科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2. 基于“人教版”教材的项目式学习设计框架
以“分数的应用”这一大单元为例,项目式学习设计框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建。首先,选择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作为主题。例如,设计一个以“如何合理分配资源”为主题的项目,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运用分数知识进行预算分配。项目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一定的预算限制,合理分配物品的数量和价格,最终得出一个方案。在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等基本运算,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决策。活动的设计要层次分明,分为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为知识输入阶段,学生通过课堂讲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第二阶段为项目设计阶段,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方案设计。第三阶段为方案展示和评比阶段,学生将方案展示给全班同学,并根据预设标准进行评比,提出改进意见。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不仅能够加深对分数知识的理解,还能锻炼合作、沟通和演讲等综合能力。
3. 项目式学习活动实施案例分析
以“如何分配家庭预算”为主题,设计一个基于分数知识的项目式学习活动。活动开始时,教师首先讲解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随后,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家庭预算的分配任务。每组家庭有一个固定预算,需要在预算范围内购买不同的商品,如食品、书籍、玩具等。学生需要根据每种商品的价格,运用分数的知识进行预算分配。每组学生需要给出一个合理的预算分配方案,并进行计算,最终提交自己的预算报告。在此过程中,学生将分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例如,一组学生分配了 1000 元的预算,其中 200 元用于购买食品,300 元用于购买书籍,500 元用于购买玩具。学生根据预算比例进行分配,并计算每个商品的具体价格占比,最终得出每个商品的预算分配方案。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的实际应用,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任务分配能力。
结论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探究和合作的学习平台。通过设计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大单元教学中,项目式学习能够整合各类知识点,使学生在一个综合性的项目中,灵活应用所学的数学技能。以“人教版”教材为例,通过项目式学习的设计,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培养团队合作、沟通表达、创新思维等能力。在项目式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合理的活动设计和评估标准,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调整。项目式学习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多的展示机会,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其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201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张丽 . (2017).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35(4), 23-27.
[3] 刘晶 . (2018). 项目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数学教育学报》, 39(5), 54-58.
[4] 李华 . (2019). 基于大单元教学模式的数学项目式学习设计 .《现代教育技术》, 29(3), 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