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建立与应用
杨巧育
上海永慈康复医院 201106
一、引言
心脏瓣膜置换术能有效改善心脏瓣膜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但术后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抗凝治疗过程中,若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出血、血栓栓塞等严重不良事件,危及患者生命。护理敏感质量指标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工具,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护理工作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针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对于规范护理行为、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建立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征求专家意见和临床调研等方法,构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患者教育指标
(1)抗凝治疗知识知晓率:指患者对 anticoagulant 药物的作用、用法、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计算公式为:抗凝治疗知识知晓的患者数/ 接受调查的患者总数 ×100% 。
(2)抗凝治疗依从性:指患者按照医嘱进行抗凝治疗的程度,包括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等。可通过问卷调查、病历回顾等方式进行评估。
(二)用药管理指标
(1)抗凝药物剂量调整准确率:指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监测结果,正确调整抗凝药物剂量的比例。计算公式为:抗凝药物剂量调整准确的病例数 / 需要调整剂量的病例总数 ×100% 。
(2)抗凝药物给药及时率:指按照规定时间为患者发放抗凝药物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及时给药的次数/ 应给药的总次数 ×100% 。
(三)监测评估指标
(1)凝血功能监测频率达标率:指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凝血功能监测的频率符合要求的比例。计算公式为:监测频率达标的患者数 / 应监测的患者总数×100% 。
(2)凝血功能异常处理及时率:指当患者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时,护理人员能够及时采取处理措施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及时处理的凝血功能异常病例数/ 发生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例总数 ×100% 。
(四)并发症预防指标
(1)出血发生率:指在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发生出血事件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发生出血的患者数/ 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总数 ×100% 。
(2)血栓栓塞发生率:指在抗凝治疗期间,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比例。计算公式为:发生血栓栓塞的患者数/ 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总数 ×100% 。
三、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
(一)在护理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将建立的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于日常护理质量评估,定期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不同科室的指标数据,能够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差异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例如,若某科室的抗凝治疗知识知晓率较低,可加强对该科室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若出血发生率较高,应重点检查抗凝药物剂量调整和凝血功能监测等环节。
(二)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
根据质量评估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改进方案,并跟踪改进效果。通过不断调整和完善护理措施,使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得到持续优化,从而提高抗凝治疗护理质量。例如,对于凝血功能监测频率达标率较低的问题,可优化监测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监测重要性的认识和执行能力。
(三)在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
将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纳入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指标的完成情况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和奖惩。这不仅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还能促进护理人员自觉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护理质量。例如,将抗凝药物剂量调整准确率、出血发生率等指标与护理人员的绩效挂钩,激励护理人员更加认真地做好抗凝治疗护理工作。
四、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应用的效果
(一)提高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
通过实施基于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护理干预,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用药指导,使患者更加了解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从而提高患者的抗凝治疗依从性。患者能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减少了因自行停药或调整剂量而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
(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应用使护理人员更加注重抗凝治疗护理的各个环节,加强了对患者的监测和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风险。通过规范用药管理、提高凝血功能监测频率和异常处理及时率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出血、血
栓栓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三)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护理敏感质量指标为护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评价标准,促进了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患者得到了更加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
五、结论
建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护理敏感质量指标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能够有效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抗凝治疗护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该指标体系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敏感性,为抗凝治疗护理质量的评估和改进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加强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和应用,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敏.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构建[J]. 长寿,2021(2):201-205.
[2] 赵静琳 . 护理敏感指标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学杂志,2020(10):34-36.
[3] 陈芳艳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护理质量指标的建立及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2019(8):185-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