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
张艳霞
新疆能源(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1800
一、引言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我国提出“双碳”目标,即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 2030 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 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新能源风光电项目凭借清洁、可再生的特性,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领域。然而,项目投资规模大、回报周期长等特点,导致融资困难重重,制约产业发展。如何借助绿色金融工具创新,突破融资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新能源项目发展现状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新能源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成为新增投产电源的主力。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产业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装机规模、技术水平、市场机制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截至 2024 年底,全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已达 14.1 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 42% ,发电量突破 3.3 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不仅位居全球首位,更标志着新能源已成为中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行业仍面临发展质量与规模增速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区域发展失衡,三北地区装机占比过半但消纳能力不足;二是非技术成本占比持续攀升,土地、融资等间接成本已超过设备直接投资。这些特征共同塑造了新能源项目独特的风险收益曲线,为新能源企业融资困境埋下伏笔。
三、融资困境与原因分析
(一)新能源企业融资困境及问题
1. 新能源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新能源企业的融资主要以间接融资为主,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若未来银行信贷政策发生变化,出现抽贷或断贷情况可能会导致企业面临风险。此外,过度依赖间接融资可能导致公司在面临紧急资金需求时,难以及时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2. 前期投资成本较高
风光电项目前期投资成本高,建设投资涉及风机、塔筒、光伏组件等设备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建筑工程费以及项目建设用地费、工程前期费等支出。目前,集中式光伏项目平均造价为3450 元/kW,陆上风电项目平均造价为3500元 /kW,海上风电项目平均造价为 9000-12500 元 /kW,随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单个新能源项目体量较大,总投资仍处于较高水平。
3. 信用体系不完善
作为新兴领域,新能源行业尚未形成系统化的信用评价框架,导致金融机构在评估企业资信状况时缺乏统一参照。行业技术迭代快、政策依赖性强的特性与金融机构审慎风控原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放大了融资壁垒。这种双向制约既推高了新能源项目的获资门槛,也削弱了金融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助推效应。
(二)原因分析
1. 路径依赖与创新工具开发运用不足
新能源企业融资策略上长期依赖于银行信贷,尽管资本市场提供了低成本的融资机会,例如可续期公司债、低碳转型公司债等创新型公司债券等品种,同一企业发行债券利率通常低于银行贷款利率,但有的企业未能及时响应政策导向。此外,资本市场融资在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经营情况以及偿债能力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上述原因导致企业直接融资工具开发运用不足。
2. 行业特性与政策变化
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政策执行不到位,存在弃风弃光现象,影响项目收益预期。随着 2025 年 136 号文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能源行业从政策庇护转向全面市场化竞争,引发项目开发逻辑的根本性变革。取消保障性收购政策,所有风电、光伏项目原则上需通过电力市场交易形成电价,市场化机制取代固定收益模式,导致新能源项目收益不确定性显著增大,从而影响企业融资能力及还本付息能力。
3. 管理信用体系建设滞后
新能源企业普遍存在“重项目审批、轻信用培育”的短视倾向,对主体信用评级、绿色债券认证等长期信用建设工作投入不足。具体表现为评级准备工作碎片化,部分企业仅在发债前临时补充历史数据,缺乏常态化信息披露机制;未建立政策变动应对预案,当面临 136 号文等重大政策调整时,被动承受评不利影响,这种信用管理缺位很可能导致企业在市场波动期融资成本跳升,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压力。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内源积累能力,拓展权益融资渠道
1. 深耕内源融资蓄水池。优化项目全周期现金流管理,通过缩短电费结算周期、应用加速折旧政策释放税盾效应,提升经营性净现金流自我造血功能;建立电力市场化交易专班,配置电价预测、负荷分析、交易策略专业岗位,每日跟踪省内电力交易中心出清价格波动,优化售电策略,提高整体收益水平和稳定性。
2. 激活股权融资动能。对成熟电站资产实施公募REITs,通过“建设- 培育-退出 - 再投资”循环模式盘活存量资本;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面向战略投资者释放电站运营公司股权,嫁接产业资源与低息资金。
(二)把握政策红利,创新使用各类融资工具
1. 创新债券融资品种。为了加大对绿色金融领域的直接融资支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商协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型债务融资工具。包括绿色债务融资工具,碳中和绿色公司债券、低碳转型公司债券、绿色可续期公司债券、科技创新公司债券、项目收益专项债等融资品种,新能源企业可充分利用项目特点,申请创新债券品种,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2. 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结构化融资手段和创新金融工具,指企业将当下流动性不足但是具备可预测的、持久的未来现金流入特征的资产,通过精心的资产组合配置与信用增强措施,转化为在金融市场上可自由交易的债权及收益权凭证。新能源企业可通过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将长期、低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短期、高流动性的现金流入,降低对传统债务融资的依赖,减轻财务负担,改善财务结构。
(三)重视主体信用评价建设工作
新能源企业需进一步重视信用评价建设工作,提升公司主体信用评级将显著增强其市场公信力与资本运作效率,不仅能够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更能为企业的战略投资和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信用评级采用定量与定性双维评估体系:定量层面通过财务指标分析(包括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等核心财务比率)系统评估企业偿债能力与运营效率;定性层面则综合考量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竞争态势、公司治理水平、战略规划可行性等非财务要素,同时将政府政策扶持、集团协同效应等外部支持因素纳入评级调整参数,最终通过多维度加权评估确定信用等级。此外新能源企业还可以通过资产收并购,快速实现资产和收入规模的提升,从而提高自身信用评级。
五、结论
新能源风光电企业融资困境的解决,需从项目自身优化、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利用政策红利,信用等级提升等多方面入手,通过绿色信贷、债券、资产证券化、公募REITs 等多元手段协同发力,为风光电项目提供可持续的资金支持,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 舒泽城 . 新能源光伏发电企业融资风险及对策分析 [J]. 投资与合 作,2024(5):160-162.
[2] 张思菊.环保企业绿色债券融资应用研究——以启迪 环境为例 [J]
财会通讯,2022(06):142-146
[3] 刘颖 . 新能源发电企业融资现状与发展 对策 [J]. 煤炭经济研究
,2024,44(12):179-185.
[4] 刘丽萍 . 新能源光伏发电企业融 资 风 险 及 应 对 策 略 探 讨
[J]. 中 国 科 技 投 资 ,2024(17):36-38.
[5] 韩丽君 . 国有企业融资结构的研究 [J]. 能源与节能 ,2011,(12)93-96.
作者简介:张艳霞(1989 年 11 月),女,回,新疆,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浙江大学),中级经济师,现任投资发展部副部长(主持工作),研究方向:国有企业集团投融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