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媒体时代可视化长图的策划采编研究

作者

哈力曼·艾尼瓦尔

吐鲁番市融媒体中心

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推动新媒体成为信息传播主阵地,受众对信息的获取从“有”转向“优”,既要求准确及时,更追求直观趣味。可视化长图将复杂信息转化为图文融合的长卷式内容,适配移动阅读场景,在新闻传播、知识科普、商业推广等领域展现出强大效能。从《人民日报》“一带一路”主题手绘长图到商业品牌的数据化产品解析长图,其传播力已得到实践验证。深入研究可视化长图的策划采编逻辑,对提升新媒体内容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可视化长图的特点

(一)信息整合性强

突破传统媒介的版面限制,实现多维度信息的系统整合。通过图文嵌套、数据图表穿插等形式,将事件背景、核心要素、延伸解读等内容浓缩于单一场景,降低受众的信息获取成本。例如财经领域的政策解读长图,可同时包含政策原文摘要、专家解读要点、历史数据对比、行业影响预测等内容,形成完整的信息闭环。

(二)视觉冲击力大

依托纵向延伸的版面结构,构建线性叙事逻辑。通过场景递进、元素呼应等设计,引导受众完成从认知到理解的思维过程。如历史事件长图采用“时间轴 + 场景复原”的形式,使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视觉序列,增强内容的记忆点。

(三)阅读体验流畅

天然适配移动端滑动阅读习惯,同时具备拓展交互的技术潜力。静态长图可通过添加悬浮注释、跳转链接等实现基础交互;动态长图则能结合视差滚动、点击触发动画等效果,构建沉浸式阅读场景,满足新媒体用户的参与感需求。

(四)互动性潜力高

单文件载体形式便于在社交平台快速流转,适配微信、微博、抖音等多平台传播特性。相较于视频内容,长图加载速度更快,流量消耗更低,在碎片化阅读场景中更易获得完整阅读率,形成“裂变式”传播效应[1]。

二、可视化长图的策划

(一)明确主题与目标

主题策划需兼顾三大维度:社会热点的时效性(如突发公共事件、政策新规)、目标受众的需求强度(如考生关注的升学政策、家长关注的教育资讯)、传播载体的平台特性(如微博侧重话题性,微信公众号侧重深度解读)。通过数据监测工具分析用户画像与内容偏好,确保主题选择的精准度。例如针对家庭游客的文旅长图,常以“亲子互动 + 文化体验”为主题切入点,增强内容吸引力。

(二)受众分析

采用“核心层 - 支撑层 - 延伸层”的三层架构模型:核心层聚焦核心信息(如事件结论、政策要点),支撑层提供论据支撑(如数据、案例),延伸层设计互动引导(如话题讨论、行动倡议)。以城市文旅长图为例,核心层明确必游景点,支撑层辅以特色美食与交通信息,延伸层引导用户分享旅行计划,形成完整传播链条。

(三)内容架构设计

根据主题性质确定视觉基调:严肃题材(如时政报道)采用简约写实风格,色彩以蓝、灰等冷色调为主;轻松题材(如生活技巧)可运用卡通手绘风格,搭配高饱和度色彩。同时建立视觉元素规范,包括字体体系(标题用粗体无衬线字体,正文用清晰易读字体)、图标风格(线性图标用于专业内容,拟物图标用于生活化内容)、版式网格(确保信息层级清晰)。

(四)风格定位

策划阶段需预设传播链路:首发平台选择(如垂直领域平台提升专业度,综合平台扩大覆盖面)、二次传播触发点(如设置话题标签、互动问答)、长尾传播策略(如拆解长图为系列短视频,形成内容矩阵)。例如城市文旅长图常同步设计“全景版 + 分区指南 + 美食海报”,适配不同平台的传播需求 [2]。

三、可视化长图的采编

(一)素材收集

丰富、准确的素材是制作高质量可视化长图的基础。素材来源广泛,包括新闻报道、学术研究、统计数据、图片库、实地采访等。在收集文字素材时,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与权威性,多参考官方发布的文件、权威媒体的报道等。对于数据素材,要注意数据的时效性与可靠性,可从政府部门、专业研究机构等获取。图片素材的收集要注重版权问题,可通过购买正版图片、使用免费的开源图片网站或自身拍摄等方式获取。例如在制作关于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可视化长图时,从交通管理部门获取历年的交通流量数据,从新闻报道中收集关于拥堵现状及治理措施的文字信息,同时拍摄城市拥堵路段的实地照片作为图片素材。

(二)文字撰写

长图中的文字要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且与图片紧密配合。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生僻的词汇和冗长的句子。文字的主要作用是辅助图片传达信息,解释图片无法直观呈现的内容。在撰写时,要突出重点,将关键信息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可采用小标题、序号等方式对文字内容进行划分,增强可读性。例如在城市文旅长图中,对于晦涩的历史典故,用通俗的故事进行讲解,让受众

易于理解。

(三)图片处理与设计

图片是可视化长图的核心元素。对于收集到的图片素材,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裁剪、调色、抠图等,使其符合长图的风格与设计要求。在设计图片时,要注重整体的视觉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运用图形设计的原理,合理安排图片的位置、大小、比例等,营造出良好的视觉层次。可运用插画、图表等多种形式来丰富图片内容。例如在制作城市文旅数据可视化长图时,将游客量、好评率等数据转化为扇形图、热力图等图表形式,直观地展示文旅热度;在一些农业主题的长图中,采用写实插画来描绘作物生长周期、农业设施等,增强长图的感染力;在一些文化主题的长图中,采用精美的插画来描绘历史场景、文化元素等,增强长图的艺术感染力。

(四)整合与校对

将文字和图片进行整合时,要确保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信息传达一致。注意文字与图片的排版布局,避免出现文字遮挡图片关键信息或图片与文字不匹配的情况。整合完成后,要进行仔细的校对,检查文字是否有错误、数据是否准确、图片是否清晰、整体风格是否协调等。可邀请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进行校对,从多个角度发现问题并及时修改,以保证可视化长图的质量 [3]。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可视化长图以其独特的特点成为了一种极具传播力的信息呈现形式。通过科学合理的策划,深入了解受众需求,明确主题与目标,精心设计内容架构与风格,以及高效精准的采编,收集丰富素材,撰写简洁文字,设计精美图片并进行严格校对整合,能够制作出高质量的可视化长图。这不仅有助于媒体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更好地满足受众对信息的需求,还能提升信息传播的效果与影响力,促进信息的有效传递与交流。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受众需求的持续变化,可视化长图的策划采编也需不断创新与优化,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潮流,为信息传播领域带来更多的活力与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佳 . 新媒体时代可视化长图的策划采编探究 [J]. 新闻研究导刊 ,2023,14(10):111-113.

[2] 李旭华 . 长图文在新媒体传播中的应用 [J]. 采写编 ,2022,(07):96-98.

[3] 潘慧 . 以长图的可视化增强新闻传播力——以金报集团探索实践为例[J]. 城市党报研究 ,2021,(08):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