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常见技术问题及解决措施
杨忠亮
青竹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长沙 410001
引言
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支柱,其工程质量关乎民生与社会稳 伴随建筑技术发展和规模扩大,施工过程复杂,技术问题频发,影响工程进度、质量与安全。 技术挑战:地基基础关乎建筑安全,主体结构影响承载与耐久,装饰装修决定使用功能与外观, 工机械影 响效率,安全技术贯穿全程。本文梳理分析常见技术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旨在为从业者提供参考,提升技术管理水平,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建筑施工中的常见技术问题
(一)地基基础施工技术问题
地基基础是建筑工程的根基,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建筑稳定性。地基不均匀沉降是突出问题,受地质条件和施工处理不当双重影响。如土壤压缩性高区域易沉降,开挖方式或碾压不足也会引发问题,严重时导致建筑裂缝、倾斜甚至倒塌。
地基承载力不足同样常见。软土层厚、地基土性质差会降低承载能力,设计阶段计算不准确也会导致承载力不达标,造成建筑沉降加快、结构变形。
(二)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问题
主体结构作为建筑骨架,其施工质量至关重要。混凝土施工中,蜂窝因振捣不充分或配合比不合理导致;麻面由模板表面问题引起;裂缝则源于养护不当和温度变化,这些问题削弱结构承载与耐久性能。
钢筋施工方面,间距不符因操作不规范,绑扎不牢固与方法和数量有关,影响结构稳定性。模板施工中,
材料强度不足或支撑不合理导致变形,拼接不严则引发漏浆,影响混凝土外观与强度。
(三)装饰装修施工技术问题
装饰装修关乎建筑外观与功能。墙面、地面饰面砖空鼓脱落,因基层处理不当、粘结剂质量差等原因,影响美观与安全,还会降低使用功能。
涂料涂刷不均匀影响外观,由涂料搅拌、涂刷工具及人员操作等因素导致,同时缩短涂料使用寿命。门窗安装不规范表现为位置偏差和固定不牢,造成漏风漏水、门窗晃动,威胁使用安全与寿命。
(四)施工机械使用技术问题
施工机械使用影响施工效率与质量。机械选型不当源于未综合考虑施工需求,导致资源浪费、进度受阻。操作不规范因人员缺乏培训,违规操作增加故障与安全风险。维护保养不到位则因制度缺失,使机械故障频发,延误工期、增加成本。
(五)施工安全技术问题
安全是施工前提。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如高处防护缺失、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等,增加事故风险。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忽视操作规程,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安全管理不到位体现在制度不健全、监管不足、交底不充分,导致隐患难以及时消除。
二、建筑施工常见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针对地基基础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为解决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在地基基础 施 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地质勘察工作应全面了解施工场地的地质构造、土壤性质、地下水位 资料。根据地质条件选择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于土壤 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软弱土层挖除,换填强度较高、 过机械碾压、振动等方式,提高地基土的密实度,增强地基的稳定性;桩基法则 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深层坚实土层中,有效减少地基沉降。
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地基处理的质量控制。地基开挖时,根据地质情况和开挖深度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避免超挖或欠挖。对地基土进行碾压时, 速度和碾压次数,确保地基土达到设计要求的密实度。同时,加强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的监测,设置沉降观测点,定期对地基沉降情况进行测量和记录,及时分析沉降数据,若发现沉降异常,应及时采取加固处理措施。
对于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除了在地质勘察和地基处理阶段做好工作外,还可通过增加地基持力层厚度来提高地基承载力。根据设计要求和地质条件,确定合适的持力层厚度,确保持力层能够承受上部结构的荷载。改良地基土性质也是有效的解决途径,可采用注浆法,将水泥浆等浆液注入地基土中,填充土壤孔隙,提高土壤的强度和整体性;对于软土地基,可采用排水固结法,通过设置排水通道,排出地基土中的水分,加速土壤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
(二)针对主体结构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解决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需从混凝土的配合比、搅拌、浇筑、振捣和养护等多个环节入手。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确定合理的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的用量比例,并在施工过程中定期对配合比进行检查和调整。混凝土搅拌时,保证搅拌时间充足,使原材料充分混合均匀。浇筑混凝土时,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层浇筑,避免出现冷缝。振捣工作应规范操作,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浇筑厚度选择合适的振捣器,确保振捣均匀、密实,直至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不再下沉为止。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施工环境,选择合适的养护方式,如覆盖洒水养护、薄膜覆盖养护等。养护时间应满足要求,确保混凝土在凝结硬化过程中得到充足的水分,减少收缩裂缝的产生。对于大体积混凝土,还应采取温度控制措施,如在混凝土内部设置冷却水管、覆盖保温材料等,降低内外温差,避免温度裂缝。
为解决钢筋施工问题,施工前要组织施工人员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明确钢筋的规格、型号、间距和绑扎要求。在钢筋绑扎过程中,采用精准的测量工具控制钢筋间距,确保钢筋排列整齐、均匀。加强钢筋绑扎的质量检查,对绑扎点进行逐一检查,保证绑扎牢固,对于受力较大的部位,适当增加绑扎点数量。钢筋连接时,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如焊接、机械连接等,并严格按照连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连接质量符合标准。钢筋安装完成后,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针对模板施工问题,应选择质量合格的模板材料 确保模板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模板设计时,根据混凝土的浇筑高度、侧压力等因 系的搭设应牢固可靠,立杆底部设置垫板,横杆和立杆之间 过程中,对模板的位置、标高、尺寸进行精准调整,确保模板拼 面的检查 重点检查模板的刚度、稳定性和拼接质量,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板拆 除时 遵循 先支后拆、 后支先拆”的原则,根据混凝土的强度情况确定拆除时间,避免过早拆除导致混凝土结构变形
(三)针对装饰装修施工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装饰装修施工前,对基层进行处理是解决墙面、地面饰面砖空鼓脱落问题的关键。清除基层表面的浮灰、油污、疏松层等杂物,对于不平整的基层,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进行找平处理,确保基层平整、干净、牢固。基层处理完成后,应进行质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饰面砖粘贴施工。
在墙面、地面饰面砖施工中,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操作。选择质量合格的粘结剂,根据饰面砖的类型和基层情况确定粘结剂的配合比和涂抹厚度。粘贴饰面砖时,确保饰面砖与基层之间的粘结剂饱满、均匀,并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饰面砖,使其与基层紧密贴合。粘贴完成后,及时清理饰面砖表面的粘结剂,并进行适当的养护,避免饰面砖在粘结剂凝固过程中出现松动。
为解决涂料涂刷不均匀问题,涂料使用前应充分搅拌,使涂料中的颜料和基料混合均匀。根据涂料的类型和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涂刷工具,如刷子、滚筒等,并确保涂刷工具干净、整洁。施工人员应掌握正确的涂刷方法,保持涂刷力度和速度的均匀一致,避免出现漏刷、重刷等现象。涂刷过程中,注意涂料的稠度,若涂料过稠,可适当加入稀释剂进行调整,但稀释剂的用量应符合要求。
对于门窗安装不规范问题,安装前要对门窗洞口的尺寸、位置进行精准测量,根据测量结果对门窗进行加工和调整。门窗安装时,采用水平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进行定位,确保门窗安装位置准确、水平和垂直。选择合适的固定件,按照设计要求的数量和位置进行安装,保证固定件安装牢固、可靠。门窗安装完成后,检查门窗的开启和关闭是否灵活,密封是否严密,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复。
(四)针对施工机械使用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是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的基础。施工前,对施工任务进行全面分析,明确施工的规模、强度和技术要求,同时考虑施工场地的地形、空间大小等条件。根据这些因素,选择性能合适、功率匹配的施工机械,确保机械能够满足施工需求。在选择机械时,还应考虑机械的可靠性、维修便利性和经济性等因素,综合评估后做出选择。
加强对施工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应包括机械的性能、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操作人员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建立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明确操作人员的职责和义务,要求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章操作。定期组织操作人员进行技能交流和学习,不断提升其操作水平。
建立健全施工机械维护保养制度,明确维护保养的周期、内容和责任人。定期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日常检查应关注机械的运行状态、零部件的磨损情况、润滑系统和制动系统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按照机械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定期保养,如更换润滑油、清洗滤清器、调整零部件间隙等。对于出现故障的机械,及时进行维修,确保维修质量,避免机械带故障运行。同时,建立机械维护保养档案,详细记录机械的使用、保养和维修情况,为机械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依据。通过科学的维护保养,延长机械的使用寿命,减少机械故障的发生。
(五)针对施工安全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
完善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设施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在高处作业区域,必须设置符合标准的安全防护栏杆,栏杆高度、间距等应严格按照规范 全网,防止人员坠落。脚手架搭设要遵循相关规范,确保立杆、横杆、 验收合格方可使用。对于施工现场的洞口、临边等危险部位,要设置明显 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加盖盖板、设置防护栏等。此外,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设施要符合安全标准, 配电箱、 开关箱 应具备防雨、防触电等功能,电线敷设要规范,避免乱拉乱接。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预防安全事故的关键。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事故案例分析等,通过培训让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在日常施工中,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宣传,利用宣传栏、安全标语等形式,营造浓厚的安全施工氛围。同时,建立安全考核机制,将施工人员的安全表现与绩效挂钩,激励施工人员自觉遵守安全规定。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单位应制定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巡查和监督,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并跟踪整改情况,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此外,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在每个分项工程施工前,由技术人员向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明确施工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操作要点,确保施工人员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三、结语
建筑施工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技术问题。这些技术问题的产生,既与施工环境、材料质量等客观因素有关,也与施工技术水平、管理能力等主观因素相关。从地基基础到主体结构,从装饰装修到施工机械使用,再到施工安全管理,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技术问题,且这些问题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若处理不当,会对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通过对建筑施工中常见技术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在技术层面,要不断优化施工工艺,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方法;在管理层面 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在人员层面,要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确保施工操作的规范性。只有将技术、管理和人员等方面的措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问题,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新的施工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将不断涌现,建筑施工中的技术问题也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变化。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从业者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持续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积极探索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要注重施工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以适应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
总之,解决建筑施工中的常见技术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施工单位、施工人员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通过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提升建筑施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推动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安全的建筑产品。
参考文献:
[1] 殷毅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其现场施工探讨 [J]. 陶瓷 , 2025, (01): 206-208.
[2] 钱金权 , 郑晓平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常见问题与对策研究 [J]. 城市建筑空间 , 2022, 29 (02):235-236+239.
[3] 任卫峰 .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J]. 四川水泥 , 2020, (06): 173.
[4] 戴红兵 .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常见问题分析 [J]. 现代物业 ( 中旬刊 ), 2019, (11): 53.
作者简介:杨忠亮(1983.12)男,汉族本科,高级工程师,从事建筑施工、房产开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