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矿山生态修复与区域生态安全耦合机制探究

作者

秦宁

烟台金曼投资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5300

矿山开采一方面推动了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却也给生态环境施加了颇为沉重的负担。矿山生态修复主要着眼于将那些因采矿活动而遭受损害的生态系统恢复到较好状态。区域生态安全着重突出的则是区域生态系统在结构以及功能方面所应具备的完整性与稳定性。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彼此也会产生相互的影响,对它们耦合机制展开探究,这对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切实保障生态安全而言,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一、矿山生态修复与区域生态安全的耦合关系

1.1 生态系统结构的耦合

在矿山展开生态修复工作期间,采取如重塑地形、重构土壤以及恢复植被等一系列的举措,如此矿山区域生态系统原本的物理结构便发生改变。新塑造出来的地形状况还有新形成的土壤条件,给生物造就了各式各样的栖息之所,有力地推动植被的生长,也促使生物群落得以重新构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区域生态系统当中物种的组成情况以及分布状况产生影响,并且还和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彼此之间发生着相互的作用,相互产生着影响。

1.2 生态系统功能的耦合

矿山生态修复对于生态系统多种功能的恢复是有所助益,如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这些功能和区域生态安全的关联十分紧密。一旦矿山生态修复取得成功,区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能够得以大大增强,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也会得到改善,提升区域生态安全水平。比如,在矿山的周边去建设植被缓冲带,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对矿山废水进行拦截以及净化,使得周边水体受到的污染得以减少,进而保护区域水资源生态安全;矿山植被恢复后,会增加碳汇功能,对于缓解区域气候变化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推动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

1.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耦合

矿山开采活动对区域的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产生干扰作用,而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其主要着眼点在于重新去构建起合理的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的路径。在修复开展的过程当中,借助土壤改良、植被种植等相关手段,促使生态系统里物质转化以及循环过程恢复,让物质能够在矿山生态系统和区域生态系统之间实现合理的流动。与此同时,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对太阳能进行固定,以此为生态系统给予能量支撑,推动能量在不同营养级之间进行传递,进而实现矿山生态系统与区域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以及能量流动方面的相互耦合,从而维系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二、矿山生态修复与区域生态安全耦合中存在的问题

2.1 修复技术与生态安全需求不匹配

当下,不少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着重去解决矿山表面所存在的生态问题,就好比只是进行简单的植被种植等做法。而对于修复之后的生态系统和区域生态安全在长期方面的需求是否能够相互兼容,却没有给予充分的考量。部分修复技术在实际运用当中,没办法有效地处理像矿山深层土壤遭受污染以及地下水文出现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如此一来,就使得修复之后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表现欠佳,很难和区域生态系统实现良好的融合状态,也就没办法为区域生态安全给予持续且稳固的保障。

2.2 缺乏系统规划与协同管理

矿山生态修复以及区域生态安全这两方面的事宜关联到诸多部门与利益相关者。在实际展开相关工作的过程当中,往往因缺少统一且成系统的规划,同时也缺乏协同管理方面的机制,所以使得修复方面的工作和区域生态安全的整体目标之间出现脱节的情况。各个部门基本上都是在自身所负责的职责范围之内去开展相应工作,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如此便出现如修复项目布局并不合理、存在重复建设的现象或者修复工作做得不到位等问题,对矿山生态修复和区域生态安全二者耦合的实现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优化矿山生态修复与区域生态安全耦合机制的策略

3.1 创新修复技术,提高耦合的科学性

增加对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力度,促使科研机构和企业携手开展联合攻关行动,研发出能契合不同矿山类型以及区域生态条件的修复技术。比如,当面临矿山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的情况时,研发高效的生物修复技术;而在遇到矿山地下水文遭到破坏的状况下,要探索能够恢复地下水文的技术。凭借创新技术的实际应用,促使矿山生态修复效果得以提升,让其能够更为良好地融入到区域生态系统当中,进而强化区域生态安全方面的保障能力。

3.2 加强系统规划与协同管理

构建跨部门以及跨行业的协调管理机制,并且着手制定统一化的矿山生态修复以及区域生态安全规划。在规划制定的整个过程中,充分顾及到区域生态系统所具备的整体性特点以及连通性特征,把矿山生态修复这项工作归入到区域生态安全格局里面去做统筹性的安排。清晰明确各个部门所承担的职责与分工情况,进一步强化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协作事宜,实现信息的共享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以此来保证矿山生态修复相关工作和区域生态安全管理能够协同一致地向前推进。

3.3 多元化筹集资金,优化资金配置

对资金筹集渠道加以拓宽,构建起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其一,将政府财政资金对矿山生态修复给予支持的力度予以加大,专门设立相关的专项基金;其二,对社会资本参与予以鼓励,凭借 PPP 模式、生态补偿机制等多种方式吸引企业以及社会组织投入资金。

结论

矿山生态修复同区域生态安全所具有的耦合机制,属于既复杂又重要的研究范畴。要想切实提升矿山生态修复所实现的效果,提升区域生态安全,进而实现矿山生态系统跟区域生态系统可以协调且可持续地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构筑起优良的生态环境根基,那就需要充分理解二者各自的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关系,正视当下在两者耦合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且要施行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未来,还应进一步强化与之相关的理论方面的研究以及实践层面的探索,持续对耦合机制加以完善,以此推动矿山生态修复与区域生态安全能够携手并进、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静 . 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的耦合机制研究 [J]. 教育 ( 文摘版 ):00233-00233[2025-08-14].

[2] 刘建功 , 张党育 , 谢国强 , 等 . 煤矿立体生态矿山建设技术研究 [J].中国煤炭 , 2025, 5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