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民间歌谣在大学声乐歌唱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卢媛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省长沙市 410205
引言:
湖湘民间歌谣,作为湖南的独特音乐形式,承载着深厚的地方情感与文化。然而,如何将其有效融入大学声乐教学,克服教学创新、技法融合和评估挑战,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湖湘民间歌谣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概述
民间歌谣的旋律质朴、感情真挚、深受地域历史渊源的影响,并且能够与湖湘高校声乐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产生一定的声乐技巧教学素材,同时又在情感层面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在艺术创作和演唱中产生一种强大的文化气质。
2. 湖湘民间歌谣应用于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困境
2.1 湖湘民间歌谣的文化背景与声乐教学的融合难度
民间歌谣拥有着地区特色与民俗特色,湖湘民歌的旋律特点与现代声乐演唱技巧存在较大冲突,把民歌引入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传承湖湘民歌中的文化魅力,也应当遵循声乐演唱艺术的特点,文化的差异性加大了调适的难度[2]。
2.2 湖湘民间歌谣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实践难点分析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湖湘民间歌谣的教学没有较强的规范性,缺乏系统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对歌谣的教学只是传授给学生简单的演唱方法,学生唱不准歌谣的情感和地方特点,这样不利于湖湘民间歌谣的传唱和继承[3]。
3. 湖湘民间歌谣在大学声乐教学中的有效应用策略
3.1 以湖湘民间歌谣为基础的教学内容创新
湖湘民间歌曲具有强烈的地方气息,其音调、节拍不仅是地方情的抒发,同时也是地方文化的传递媒介。在大学声乐教学中,与湖湘歌谣有关的教学内容应创新的重点是歌谣中的地方文化底蕴的传递和其艺术性的培养 [4]。教师可以利用湖湘民间歌谣的本体,加上新式声乐技巧,以传统唱法发端,重新编排新的声乐教学曲目,使学生在音乐技法提升的同时,情感表达及文化承载性有所深入。创新性地挖掘歌曲中的地方气息和故事背景,让其每个音符都能带着情感,学生在唱歌时有所体会、传递湖湘的传统文化内涵。
3.2 跨学科合作与资源整合在声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民间歌谣不仅是声乐的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与地区历史、民俗相联系的载体。所以,合作交流也就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策略。老师可与相关文化学者、民俗研究者、地方艺人进行合作交流,把歌谣中所承载的地区历史及民俗故事进行加工、传承并传达给学生,在声乐课堂中给学生以充分的学习交流机会。另外,在资源整合方面,还可以声乐课程为平台,与当地文化活动以及民间艺术的文艺演出等相互组合,以多视角、多渠道的合作,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综合的舞台,不仅让学生在技术上达到一定水准,更能让学生从本质上了解歌谣的文化内涵,从而在演唱上具有传播歌谣情感及文化背景的
更高艺术境界 [5]。
3.3 在教学评估中融合湖湘民间歌谣提升学生技艺
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不能仅限于技法的高低,还有学生理解和歌唱湖湘民间歌谣文化含义的判断。对于学生的歌唱技巧,在考核中,不仅有“唱法技巧”“音准”“发声”等歌唱技巧方面的内容,也要让学生通过演唱表现其在歌谣中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历史等等。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歌唱技巧方面的提升,也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旋律线、每一个休止符都诠释了一个湖湘文化的故事。因此,将湖湘民间歌谣的融入也方便了学生在艺术表现方面更加丰满、多彩,并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感的营造,让声乐教学不仅是声乐技艺的培养,更是文化性声乐技艺的培养与民族精神的传达 [6]。
结束语:
湖湘民间歌曲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在声乐教学中将其进行引入,是艺技、文化自信的体现。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勇于突破、创新,湖湘民歌在今后的声乐教学中就有其立足之地。通过有效的方法、策略来达到教学目的,并培养、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文化根脉及情感寄托,促使湖湘民歌更富有“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朱冬梅 . 声乐教学方法及其歌唱处理艺术 [J]. 当代音乐 ,2024(6):38-40.
[2] 杨丽娟 . 民族民间歌唱方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析——以普洱本土民歌为例 [J]. 普洱学院学报 ,2023,39(2):132-134.
[3] 李雯 . 声乐美学在歌唱艺术中的作用 [J]. 艺术大观 ,2023(19):40-42.
[4] 韩越 . 声乐教学中歌唱技巧与艺术表现力的培养 [J]. 中国音乐剧 ,2024(2):121-124.
[5] 杨 真 真 . 声 乐 教 学 中 歌 唱 风 格 的 个 性 化 培 养 [J]. 艺 术 评鉴 ,2023(4):117-120.
[6] 吴婷婷 . 燕南芝庵《唱论》对当代声乐演唱教学的价值 [J]. 艺术教育 ,2024(5):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