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探数字化保护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应用

作者

胡国海

湖南省邵阳市博物馆 422000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守护者,面临文物自然老化、环境影响及人为破坏等多重威胁。传统保护手段在信息记录和传播方面存在局限,难以满足现代保护需求。数字化保护利用高精度数字技术采集、存储和管理文物信息,不仅提高了保护效率,也为文物研究和展示开辟了新途径[1]。尤其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大的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一、数字化保护概念

数字化保护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遗产、档案资料、自然资源等进行数字化采集、存储、管理和展示的过程。通过数字化手段,不仅能够有效防止实体资源的损坏和丢失,还能实现远程共享与传播,提高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促进文化传承与资源利用的现代化发展。

二、数字化保护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优势

1. 有效防止文物损坏与丢失

数字化保护通过高精度扫描和摄影技术,将文物的形态、纹理等信息完整记录,避免了频繁接触和实物展示带来的损坏风险。即使实体文物受损,数字资料依然能够保存完整形象,为修复和研究提供依据,确保文物信息的长期安全保存。

2. 促进资源共享与公众教育

数字化文物资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广泛传播,打破时空限制,使更多观众能够远程欣赏和学习博物馆藏品。丰富的数字内容配合互动技术,提升了公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增强文化传播效果,推动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2]。

3. 助力科研与文物保护管理

数字化数据为文物的科学研究提供了详实的基础信息,有助于分析文物材质、制作工艺及历史价值。借助数字化管理系统,博物馆能够实现文物信息的精准追踪与动态监控,提升保护效率,优化馆藏文物的管理与利用水平。

三、数字化保护在博物馆馆藏文物中的应用策略

1. 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

数字化保护涉及大量文物数据的采集、存储和传输,数据安全成为核心保障。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机制应涵盖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备份恢复等多方面,确保文物数字信息免受泄露、篡改和丢失 [3]。尤其在数字资源逐渐成为文物保护重要手段的今天,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数字化保护工作的稳定开展和长远发展。

博物馆应先建立统一的数据安全管理标准和流程,明确数据采集、存储和使用权限。借助专业的加密技术保护文物数字数据传输安全,设置多级访问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操作敏感数据。制定定期备份和灾难恢复方案,保障数据完整性。引入第三方安全评估,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修复。结合现有信息化建设,整合现有服务器和云存储资源,实现异地备份,防止因自然灾害或技术故障造成数据丢失。通过完善机制,提高数字文物数据的安全保障,促进数字化保护持续健康发展。

2. 创新文物数字化保护管理方式

传统文物管理多依赖手工记录和实物保存,数字化保护管理方式需要引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和精准度。创新管理方式包括建立数字化档案库,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文物状态监测、风险预警和保护决策支持,使保护工作更具科学性和前瞻性。

博物馆可采用 3D 扫描、高清成像技术采集文物数字信息,构建集成数据库,实时更新文物的保存状况和历史记录。结合传感器技术,对温湿度、光照等环境指标进行监控,借助 AI 分析预测可能的损害风险。设计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文物数字信息、维护日志、修复记录等数据一体化管理,方便查询和决策。

推广移动终端应用,方便工作人员现场录入和调取数据。通过不断探索数字化管理模式,推动文物保护向精准、高效转变。

3. 加强数字保护技术人员的培训

数字化保护技术日新月异,专业人才储备成为博物馆开展数字保护工作的基础。加强技术人员培训,不仅提升其数字化操作能力,也能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确保数字保护技术与博物馆实际需求深度融合,提升整体保护水平。

博物馆应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结合内部培训与外部专业课程,涵盖数字采集、数据处理、软件应用及信息安全等方面内容。邀请高校、科研机构和技术公司专家开展讲座和实操培训,提升技术实用性。鼓励技术人员参与行业交流和学术会议,保持技术敏感度和创新意识。建立技术团队内部经验分享机制,通过案例研讨推动技术技能的快速提升。针对不同岗位需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确保每位技术人员都能胜任数字保护相关任务,促进团队整体能力提升。

4. 构建数字资源共享的数字展馆

数字展馆通过数字化技术整合馆藏资源,打破实体空间限制,实现文物的虚拟展示和互动体验,极大丰富了公众的文化参观方式。构建数字展馆不仅提升了博物馆的影响力,也推动数字文化资源的广泛传播和共享,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博物馆可依托现有数字化藏品数据,利用 VR、AR、3D 重建等技术打造沉浸式虚拟展馆。设计多样化的互动模块,如虚拟导览、讲解视频、文化小游戏等,增强用户体验。通过官方网站及移动应用发布数字展览,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展出。联合其他博物馆和文化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和联合展览,扩展数字展馆内容和影响力。组织定期更新展览主题,结合重大节日和事件推出特色数字展览,激发公众兴趣。不断收集用户反馈,优化展馆功能,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和用户满意度。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化保护在博物馆馆藏文物管理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不仅提升了文物信息的保存与管理效率,也拓展了文化传播的渠道。通过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机制、创新数字化管理方式、加强专业人员培训以及构建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博物馆能够实现文物保护与公众展示的双重目标。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数字化保护将成为推动文物保护现代化、促进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博物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参考文献:

[1] 朱斌宾 . 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插上 " 数字化 " 翅膀 [J]. 文

化产业 , 2023(18):139-141.

[2] 周坤 , 阮浩 . 数字人文视域下博物馆文物摄影与数字化保护利用 [J].

文物天地 , 2024(8):120-122.

[3] 梁世学 . 数字化建设下博物馆文物保护 [J]. 文苑 , 202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