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化学试卷评讲课堂表现性评价和教学目标实现的研究
陈晓东
滁州市南谯区新锐学校 239000
引 言:化学试卷评讲课堂是丰富和完善化学教学对孩子们的表现性评价及教师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理论支持和实践活动。通过对化学试卷评讲过程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揭示试卷作用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化学教学的发展提供新的评价视角和评价依据。同时,提高化学试卷评讲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化学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科素养的培养。通过基于化学试卷评讲课堂表现性评价和教学目标实现的研究,教师能够更加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化学学习需求和问题,也有助于教师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化学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进行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一、研究背景与核心概念界定
1. 研究背景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学中,试卷评讲是对学生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巩固与加强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环节。当前“双减”、“双休”政策与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传统评讲模式存在重结果轻过程、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表现性评价作为质性评价的重要形式,聚焦学生在评讲过程中的思维展示、合作探究和问题解决表现,与教学目标实现深度融合,能有效诊断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识缺陷,提升评讲实效性,能更精准帮扶学生查漏补缺。
2. 核心概念界定 (1)表现性评价
通过教师批改化学试卷情况及学生在化学试卷评讲课堂上的真实表现(如错题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小组讨论)的外显行为,评估其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合作素养等多维目标达成度的评价方式,强调过程性与真实性。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学情设定的评讲目标,包括知识重构(如纠正概念误区)、能力提升(如信息提取与迁移)、素养发展(如科学思维与探究精神)三层维度。
二、义务教育化学试卷评讲课堂现状分析
1. 传统评讲模式的局限性
(1)评价维度单一:只依赖分数呈现,忽视对学生每题为何错、如何改的思维过程评价,如仅讲解正确答案,未分析审题偏差、知识断层等深层问题的剖析。
(2)学生参与度低:以教师满堂灌、填鸭式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对错误题目的自主反思与同学交流,如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未真正暴露思维障碍。
(3)与教学目标脱节:评讲内容随机化,未围绕核心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设计针对性任务,导致“就题论题”,迁移应用不足。
2. 表现性评价的介入价值
(1)精准诊断学习痛点:通过学生在错题解析、实验现象分析中的语言表述、板书推演等表现,定位知识漏洞,自主纠正错误并复述正确解题思路,真正达到知识理解和修正。
(2)动态反馈教学效果:实时捕捉学生在试卷评讲过程中的思维卡顿点。如果学生迟疑和发呆,跟不上教师的解题推演过程,这就为调整教学目标提供依据,教师要立即再发散用不同解题方法去分析或者先清晰慢节奏表达解题逻辑,让解题思路过程外显化,再给学生缓冲时间理解。不能以讲完题目为实现教学目的,讲有针对性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才是实现教学目的。
(3)促进深度学习发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错题改编题等表现性任务,推动学生从解题者向命题者转化,强化对知识逻辑的理解。合作与互动是迁移应用能力真正的表现性评价最高的体现,也是实现教学目标最有效的方法。
三、表现性评价与教学目标的理论关联
1. 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对错误的反思与重构主动建构知识,表现性评价为其提供“试错—修正—论证”的实践场域,如在评讲“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的题目时,让学生上台推演解题思路并接受同学质疑,加强合作和互动。
(2)多元智能理论:每位学生知识储备不同,学力不同要承认学生在语言表达、空间想象、人际合作等智能上的差异,表现性评价通过多样化任务如口头汇报、思维导图绘制、实验模拟适配不同智能优势,全面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2. 表现性评价与教学目标的对接逻辑

四、化学试卷评讲课堂表现性评价体系构建
1. 评价目标的明确化设计
(1)对接课程标准:科学探究与实践是考察学生化学综合知识的应用,需要扎实的知识和技能。以科学探究与实践主题为例,设定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并分析误差原因的评讲目标,对应表现性任务为重做试卷中误差较大的实验题,录制讲解视频。
(2)基于学情诊断:通过试卷批改时错题数据分析,确定规范化学用语为核心知识目标,设计“错题板书纠错 + 互评”任务。
2. 评价指标的多维化构建
(1)知识掌握维度:概念辨析准确性如能否区分脱水性与吸水性
化学用语规范性如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正确使用。
(2)思维能力维度:审题逻辑性能否提取题干关键信息,如 过量、适量 、不正确、正确等限定词;证据推理严谨性如根据实验现象推导结论时是否存在逻辑断层。
(3)合作探究维度:小组讨论参与度的发言次数、有效质疑次数;解决方案创新性如提出不同于标准答案的解题思路并验证。
3. 评价方法与工具的具体化实施
(1)过程性记录工具:
设计《课堂表现性评价量表》,从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成果展示三阶段记录学生表现,如在独立纠错阶段关注是否用红笔标注错误类型,在小组讨论阶段记录是否主动分享解题策略。
(2)多元化评价主体:
学生自评:完成《错题反思日志》,包括我学会了什么,下次需要注意什么;同伴互评:通过点赞、建议模式对小组汇报进行评价,如你的实验设计很新颖,但缺少对温度变量的控制。
五、教学目标导向下的表现性评价实践策
1. 以教学目标为纲,精选评讲内容
聚焦核心考点:针对物质推断题高频错误,围绕元素周期律应用教学目标,选取 3 道典型题进行对比评讲,让学生提炼从特征反应→确定突破口→逆向推导的通用思路。分层设计任务:根据学生水平差异,设置基础任务如正确书写方程式、进阶任务如分析反应先后顺序、拓展任务如设计实验验证反应产物,对应不同表现性评价标准。
2. 以表现性评价为桥,推进深度教学
暴露思维过程:让学生在黑板上分步书写解题步骤,教师标注关键节点如 此处未考虑反应物过量,并引导其他学生补充修正,形成错误可视化—集体诊断— 策略归纳的评讲链条。开展变式训练:以试卷中实验室制氧气错题为例,先分析错误操作,再让学生设计若更换药品,如何调整实验装置的表现性任务,评价其对实验原理的迁移能力。
3. 以评价反馈为据,调整教学目标
即时反馈与干预:在小组汇报误差分析时,若发现多数学生忽略仪器精度影响,则临时增加实验数据处理微专题,补充有效数字保留规则的教学目标。
长效跟踪与改进:建立《表现性评价档案袋》,记录学生在多次评讲课中的进步如从不敢发言到主动质疑”,针对性调整后续评讲的互动形式如增加学生主讲轮值制。
六、反思与展望
1. 实践中的挑战
教师评价能力要求高:需快速捕捉学生表现中的关键信息并给予专业反馈,如在学生提出非常规解题思路时,教师需准确判断其科学性。课堂时间管理难度大:表现性评价任务如小组汇报、实验模拟耗时较长,需平衡“深度探究”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2. 未来研究方向
信息化工具融合:利用 AI 语音分析技术记录学生发言中的思维关键词,通过学习平台实时生成表现性评价报告,提升评价效率。长效评价机制构建:探索将表现性评价结果与学生化学学科素养发展档案对接,形成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结 语: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试卷评讲课堂的表现性评价,本质是通过“教学目标引导任务设计—表现性评价诊断学习成效—反馈调整优化教学目标”的闭环,实现知识巩固与素养发展的双向提升。教师需立足学情,将表现性评价嵌入评讲各环节,让评讲课堂成为学生思维进阶、能力生长的孵化场,真正落实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教育理念。基于课堂观察的化学试卷评讲有效性研究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不断优化化学试卷评讲过程,使试卷评讲成为化学教学中一个更加高效、富有成效的环节。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凌悦:初中化学试卷评讲课的实践与思考 -- 以期中试卷评讲为例 [J]. 化学教与学,2018 年第 1 期,48-49.
[3] 钟辉生,姜建文:学生双反思试卷评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J]. 化学教学,2014 年第 37 期,75.
[4] 朱根俊:初中化学试卷评讲方面的有效性策略[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 年第26 期,97-98.
[5] 杨静芸: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探析[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5 年第8期,116-118.
[6] 秦国斌: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策略[J]. 学周刊,2025 年第5期,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