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开启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全新策略之门

作者

苏慧芳

海南省东方市铁路小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字词句的掌握能力、文字情感感悟力、文字作品鉴赏能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概述了培养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在这方面现存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培养;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是学校培养语感的重要阶段,朗读能力的培养能够在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的前提下,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于小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

一、培养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朗读能力是语文方面综合能力的体现,一方面,朗读能力体现了个体的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属于语文基础能力的范畴,个体在对于词汇、语句重音的朗读准确性,体现了个体对于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朗读能力体现了个体对于文章思想感情的感知能力、表现能力和鉴别能力,朗读的过程,是一个将语言表达、文字、情感内涵相融合和相互映衬的过程,体现了个体对于语言的敏感性。基于此,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能够促进个体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字词句的掌握能力、文字情感感悟力、文字作品鉴赏能力的提升,是对于听、说、读、写水平的全面提升和融会贯通,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对于促进个体的语文基础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1]。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整体来看,教学中对于朗读能力的培养还是缺乏重视,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归纳起来,首先,虽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强调了要以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的语文能力,要以能力为核心来优化教学,但是却没有关于朗读教学的内容,没有对于朗读提出要求。这就导致朗读不被重视,教师只会拿很少的时间让学生去朗读,对于学生朗读过程中进行适当的指正,缺乏系统的朗读教学。其次,朗读过程单调无趣,课堂上的朗读往往就是朗读一下课文,很多时候还是全班同学一起朗读,这样导致很多学生觉得朗读很无趣,就机械化的朗读,完成任务,没有真的通过朗读去表达和体会文章的情感和内涵。最后,教师对于学生朗读缺乏评价和鼓励,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读得好不好,除了基本的字词句的错误老师会及时纠正,在其他方面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与此同时,由于没有获得鼓励,学生也缺乏对于朗读的自信和主动性[2]。

三、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提升自身的朗读教学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要提高对于朗读教学的重视程度,虽然教学大纲没有提出明确的朗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但是朗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正确认识朗读能力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融入朗读教学。目前,对于朗读教学没有完善的体系,且朗读教学的融入增加了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在加强重视的前提下,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教学水平,在增加学生朗读的时间的同时,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这样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二)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要采取一些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只有学生对于朗读有了兴趣,才会主动去朗读。朗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的练习,仅仅依靠课堂上几分钟的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拥有了兴趣,能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才不会将朗读看成是枯燥的任务,会在课后主动去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自己朗读的能力。语言表达是人的本能,情绪的调动能够激发个体语言表达的欲望,在课堂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法促使学生融入课文的情感中,从而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欲望,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来释放这种欲望。与此同时,情境的创设也能够使得学生能够对于课文内容有个更加形象和丰富的感知,从而在朗读过程中融入情感,提升朗读表达的准确性。例如,教师在让学生朗读《狼牙山五壮士》之前,可以先播放相关视频,将学生带入到这种情境中,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让学生去朗读[3]。

(三)教师要科学指导,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评价和鼓励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并进行科学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朗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找到改进的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努力,对于学生朗读热情和朗读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这样才能够促使学生拥有持续的热情。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准确的朗读字词句,更需要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词汇中所表达的意境。朗读不仅仅是读,很多时候也需要听,教师可以采用领读或者示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听来感知朗读表达的差异。此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一方面自己要多读多练,并将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去感受自己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去听一些知名的播音主持的朗读和表现,去学习、对比和鉴别。

1.班级朗读比赛

定期组织班级朗读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朗读能力的平台。比赛内容可以包括课文朗读、诗歌朗诵、故事讲述等,设置不同的奖项,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朗读热情,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2.朗读社团活动

成立朗读社团,吸引对朗读感兴趣的学生参加。社团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如经典诵读、朗读技巧培训、朗诵表演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朗读学习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和特长。

四、实施全新策略的保障措施

(一)教师专业素养提升

教师是实施朗读教学策略的关键,因此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养培训。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朗读教学研讨活动、专家讲座等,让教师了解最新的朗读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朗读指导能力。

(二)教学资源支持

学校要为朗读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资源,如购买丰富的朗读教材、多媒体设备等,为学生的朗读学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和整理适合学生朗读的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三)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朗读学习中来。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宣传朗读的重要性,指导家长在家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鼓励家长与学生一起进行朗读活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四、结束语

目前关于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教师要重视朗读教学,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对学生的朗读给予评价和鼓励。

参考文献:

[1] 贺静静.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8(12):34-35.

[2] 曹金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探微[J].学周刊. 2019(03):91-92.

[3] 吴茂.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5(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