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五育融合, 跨学科实践初中体育教学新模式

作者

何勇

梅州市兴宁市齐昌中学

引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年版)》在“课程内容”板块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部分主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跨学科教学将会成为体育教学新的趋势。跨学科教学可以有效打破体育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壁垒,通过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体育教学的整体优化,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基于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积极寻找跨学科教学的实践方式。

一、践行初中体育跨学科教学的重要意义

1、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在新时代背景下,信息的共享和串联应用是主基调,想要提升单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就不能依靠单一学科单打独斗,需要学会运用其他学科的优势提升自身。跨学科教学就是这一趋势下重要的实践内容,通过关联德、智、美、劳四育的优势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共同助推体育教学的完善和发展。五育融合极大的丰富了体育教学内容,为体育教学质量的飞跃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德智体美劳的共同助推,但是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单一学科的教学作用被无限放大,教师往往只注重单一学科的教学,忽略了学科之间的联动。如传统体育教学重视学生体育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体育教学中蕴含的其他形式的教育。而跨学科教学打破了单一学科教学的局限,通过体育教学串联其他四育,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学环境。德育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团队观念、智育为体育教学提供科学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思维水平、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劳动教育则帮助学生养成强身健体的习惯,促进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五育融合教学,不仅提升了体育教学原本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五育”融合视域下初中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实践策略

1、以德育体:结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涵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体育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教导学生体育技能、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教学任务 [2]。但是体育不仅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这一点和德育十分相似。因此,将德育和体育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操发展,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以“篮球教学”为例。篮球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篮球也是一项强调团队合作的体育运动。在正式教学之前,教师教导学生尊重篮球规则、遵守团队规则。在学生学会基础的篮球技术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班级篮球比赛,在比赛前,教师分配每个队伍的角色,如谁是后卫、谁是前锋;在比赛中维护规则,纠正学生犯规行为;在比赛后则让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得失。这样融合德育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体育技能。

2、以智增体:结合主科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

智育在传统教学理念中往往都被过度重视,导致体育不受学生和教师重视,但是在“五育融合”背景下,这一教学弊端被打破 [1]。数学、语文等主科智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敏捷的思维,将其和体育教学融合,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可以帮助体育教学丰富课堂内容,通过更加多元、灵活的课堂环境,实现智育和体育教学双赢的局面。

以“耐力跑”为例。耐力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体育技能之一,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只是进行枯燥的训练,学生学习兴趣并不高。而通过和智育融合,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为自己制定运动计划,如计算自己的每分钟的跑步速度、跑完一圈的时间,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撰写自己的运动日志,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数学和语文的知识运用能力,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体育学习热情。

3、以美育体:结合艺术课程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关键在于美育。美育在传统教学中也是经常被忽视的学科,但是在跨学科教学中,美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通过将音乐、美术等美育学科和体育相融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还能增强学生节奏性和协调性,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体育学科的教学质量。

以“韵律操”为例。教师在韵律操的教学中需要考虑音乐和动作的设计。在音乐的选择上,教师可以选择节奏明快的伴奏,方便学生动作的衔接。而动作设计可以融合舞蹈元素,配合音乐节奏,进而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这样融合美育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体育运动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4、以劳促体:结合劳动教育课程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

劳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相比于其他三种教育,劳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相性最高,因为两者都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将劳动教育融入到体育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健体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

以“体育器材的整理与维护”为例。整理体育素材是体育教学的必经环节。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让班级学生整理教学器材,这是融合劳动教育的部分要求。整理体育素材具备一定的劳动强度,学生需要经历搬运、擦洗等环节,其中还需要学生进行分工合作才能顺利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于体育器材的了解。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不仅是增强学生体质的重要课程,还是培养学生集体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关键载体,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跨学科教学模式的引入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活力,初中体育教师应将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玲 , 张洪欣 , 饶岚 . 跨学科视域下“五育并举”研究生教育教学实践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5,(14):125-128.

[2] 戴佳雯 .“五育”融合视域下初中体育跨学科教学的思与行 [J]. 新课程研究 ,2025,(02):26-28.

[3] 葛志宇 , 梁华伟 .“五育融合”视域下初中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价值探析与优化路径 [J]. 运动精品 ,2024,43(10):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