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校共育下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周小丹
广州市越秀区建设大马路小学 510000
当前,许多小学低年级学生存在课外阅读兴趣不足、阅读习惯不稳定的问题,影响其语文能力的提升。家庭与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两个主要环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相关教育政策也强调加强家校合作,推动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因此,探索家校共育背景下有效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具有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家校共育概述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与学校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通过加强家校沟通与协作,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家校共育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能促进其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家校共育下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必要性
1. 关键期内兴趣培养的重要作用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阅读习惯和兴趣培养的关键期。家校共育能够有效整合家庭与学校资源,形成支持体系,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2]。
2. 家校协同促进自主阅读习惯
课外阅读不仅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提升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通过家校共育,家长和教师共同引导和激励,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有助于低年级学生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家校共育下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
1. 树立正确家校合作观念
家校共育的基础在于家长和学校双方形成良好的合作理念,明确双方在学生成长中的责任与角色。只有家校双方建立起平等、信任、支持的合作关系,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持续、稳定的阅读环境。正确的合作观念不仅促进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家庭背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助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家长会、家校沟通座谈等活动,向家长传递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和具体方法。家长应被引导认识到自身在学生课外阅读中的关键角色,比如陪伴孩子阅读、与孩子交流读书内容,而非简单地把阅读任务交给学校或孩子自己完成。教师则应主动与家长保持定期联系,分享学生的阅读进展与困惑。通过建立微信群或阅读日志,促进家长与教师间的双向沟通,形成持续的互动和支持。这样,家长和教师形成合力,共同为低年级学生创造一个温馨、有序、充满阅读氛围的成长环境。
2. 制定家校阅读教学计划
系统化的家校阅读教学计划是促进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有效保障。科学合理的计划能够明确阅读目标、内容与步骤,帮助家长和教师协同推进。比如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阅读任务,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同时,计划应涵盖家长指导方法和时间安排,确保家校双方有章可循,持续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发展。
以教学《亡羊补牢》为例,学校可设计一份家校共育阅读计划,明确该篇课文的重点词汇和主题理解,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读课文并讨论故事含义。教师可提前向家长发送阅读指导手册,建议家长用讲故事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亡羊补牢”的寓意,并鼓励孩子讲述生活中类似的经历。计划还可以规定每周阅读频次及记录方法,比如每天阅读15 分钟,家长记录孩子的阅读感受。通过系统化的安排,家校双方形成合力,让孩子在亲切的环境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兴趣和理解,从而培养持续的阅读热情。
3. 搭建家校阅读交流平台
良好的交流平台是家校共育的桥梁和纽带,能够促进信息共享、经验交流和问题反馈。通过线上或线下的多样化交流形式,家长和教师可以及时沟通学生阅读状况,分享阅读心得,调整阅读计划。平台的搭建有助于增强家校双方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推动家校阅读活动常态化和科学化,从而更好地激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
以教学《动物王国开大会》为例,学校可设计一份家校共育阅读计划,明确该篇课文的重点角色和情节逻辑,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讨论动物们的行为特点。教师可提前向家长发送阅读指导手册,建议家长用模仿动物叫声的方式帮助孩子区分不同角色,并用提问引导孩子思考“为什么大会开不成功”,鼓励孩子想象自己是其中一种动物会如何通知大家。计划还可以规定每周阅读频次及记录方法,比如每天阅读 15 分钟,家长用绘画形式记录孩子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通过系统化的安排,家校双方形成合力,让孩子在欢快的互动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兴趣和理解,从而培养持续的阅读热情。
4. 布置课外阅读教学任务
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外阅读任务,有助于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外,巩固知识、激发兴趣。任务设计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既能锻炼阅读能力,也能提升思维理解。教师应注重任务的趣味性和适度挑战,避免单调和压力过大,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感受到成就感和乐趣,促进课外阅读的自觉开展。
以《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教师可以布置一项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一本介绍植物传播种子方式的绘本或观察手册,了解更多植物妈妈的“智慧”。之后,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份《植物种子旅行》记录卡,用文字或图画记录发现的三种植物种子传播方法。家长可带孩子在小区或公园实地观察,协助孩子查阅资料,指导孩子描述种子的特点。完成后,学生可在班级展示记录卡并分享发现,教师给予积极评价。此类任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通过亲子互动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际感受,有效促进了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搭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和布置合理的阅读任务,家长与学校可以形成合力,共同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家校沟通与协作,持续优化阅读环境,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礼霞 . 家校共育模式下小学生红色经典课外阅读指导研究 [J]. 新课程研究 , 2023(13):22-24.
[2] 马文婷 . 家校共育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J]. 智慧少年 ,2024(1):018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