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德育教学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作者

谭楷园

龙门县龙城第二小学 516800

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教学对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每个班级中都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后进生,他们在品德、学习或行为等方面暂时落后于其他同学。这些后进生不仅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也会对班级的秩序和氛围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德育教学有效转化后进生,成为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有效的转化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后进生克服困难,实现自我提升,还能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提高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1 小学德育教学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品德塑造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德育教学转化后进生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从学生个体发展来看,转化后进生能助力他们重塑自我。后进生往往在品德或行为上存在偏差,易产生自卑、叛逆等心理。有效的德育转化可帮助他们纠正错误观念与行为,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良好的品德素养,让他们重新融入集体,获得归属感与自信心,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对班级而言,后进生的转化有助于营造良好氛围。

2 小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环境缺乏正确引导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性格塑造和价值观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一些家庭中,父母由于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成长,孩子长期处于缺乏陪伴和关爱的状态。这种情感上的缺失可能导致孩子通过叛逆行为来吸引父母的注意,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不良习惯。部分家长教育方式不当,要么过度溺爱,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使得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要么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孩子犯错时非打即骂,这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与父母对着干,在学校也表现出不配合老师、违反纪律等行为。

2.2 学校教育未能因材施教

学校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当前部分学校的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弊端。一些学校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分数来评价学生的优劣,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在这种环境下,后进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得不到老师的重视和鼓励,甚至会受到批评和指责,这极大地打击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他们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2.3 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小学生接触到的社会信息越来越复杂。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等,对小学生的思想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小学生受到这些不良观念的侵蚀,开始追求物质享受,忽视了对知识的追求和品德的培养。网络环境的复杂也给小学生带来了诸多诱惑。

3 小学德育教学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3.1 构建温暖师生关系,打开学生心门

在小学德育教学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构建温暖的师生关系是关键一步。后进生往往因长期在学习或行为上表现不佳,遭受过批评与忽视,内心较为敏感且封闭。教师要主动放下身段,以真诚和关爱去接近他们。在日常相处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耐心的倾听,都能让后进生感受到被重视。比如,当后进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而是用温和的语气肯定其勇气,再引导其找到正确答案。

3.2 开展多元实践活动,激发内在动力

单一的课堂德育教学容易让后进生感到枯燥乏味,而开展多元实践活动则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内在动力。学校可以组织各种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劳动、主题班会等。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让后进生参与到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宣传等项目中。通过亲身实践,他们能深刻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社会的责任感,从而改变自己冷漠、自私的行为习惯。社区劳动可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明白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3.3 实施个性化评价激励,增强自信自尊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以成绩为主要标准,这对后进生来说极不公平,容易让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德育教学中要实施个性化评价激励,关注后进生的点滴进步和闪光点。教师要为每个后进生建立成长档案,记录他们在学习、品德、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和变化。

3.4 加强家校合作共育,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对后进生的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家校合作共育是转化后进生的必要策略。学校要定期组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活动,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同时也让教师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教师可以与家长建立密切的沟通机制,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交流孩子的情况,共同商讨教育方案。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为后进生的转化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开展个性化的德育活动,满足后进生的个体需求,促进他们的品德发展;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和引导后进生的成长;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和学习动力。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策略,持之以恒地开展工作,才能有效转化后进生,让他们在品德、学习和行为等方面取得进步,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浅析小学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策略 [J]. 杨晶 . 教育现代化 ,2017(52)

[2] 浅谈小学后进生的转化 [J]. 张青惠 . 学周刊 ,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