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姜美航
呼和浩特市民族实验学校 010010
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它以简洁而富有韵律的语言,描绘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社会生活和人文情感,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大量优秀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不仅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素材,更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承,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重要课题。
1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文化传承的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文化传承方面意义深远且重大。从民族认同层面看,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标识,历经岁月沉淀,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情感与生活印记。学生诵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深切感受文天祥的爱国壮志与民族气节,从而增强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明白自己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在审美培养方面,古诗词以精炼语言勾勒出优美意境,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现的雄浑壮阔。学生通过品味此类诗句,能提升对自然美、艺术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让心灵在美的熏陶中得到滋养。
2 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文化传承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目标功利化,文化传承被边缘化
在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目标过于功利化。他们将教学重点完全放在应对考试上,把古诗词教学简化为字词解释、诗句背诵和简单翻译。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仅要求学生记住重点字词的含义,能准确默写诗句,会做相关的练习题即可。而对于古诗词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如历史背景、文化传统、民族精神等,则很少涉及或一笔带过。
2.2 教学方法陈旧化,文化体验感缺失
一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仍采用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在课堂上,教师逐字逐句地讲解古诗词,分析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学生则被动地记录和接受。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和互动性,课堂气氛沉闷压抑。比如,在讲解古诗词的意境时,教师只是口头描述,没有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诗词所描绘的画面。
2.3 教师素养局限化,文化传承力不足
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存在局限,对古诗词所承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不够深入和全面。他们可能只熟悉教材中的古诗词内容,对相关的历史文化、文学典故、哲学思想等了解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时,教师往往无法给予准确、详细的解答。例如,在学习李白的古诗词时,学生可能会问到李白诗歌中体现的道家思想,如果教师对此了解不足,就无法为学生进行深入讲解,影响了学生对古诗词文化内涵的理解。
3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文化传承的实践路径
3.1 融入生活情境,激活文化感知
要让古诗词中的文化在学生心中“活”起来,需将其融入生活情境。教师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发现古诗词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在春天,校园里百花盛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花园,让他们观察花朵的形态、颜色,感受春风的轻柔。此时,引入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让学生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细腻感知。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春天里的所见所闻所感,与古诗中的描写相对比。
3.2 开展多元活动,增强文化体验
多元活动是增强学生古诗词文化体验的有效途径。举办古诗词朗诵比赛,让学生用富有感情的声音诠释古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在准备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诗词内容,把握情感基调,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开展古诗词绘画活动,让学生根据诗词描述的场景进行绘画创作。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学生用画笔描绘出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元素,能更直观地感受诗中的生机与美感。
3.3 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文化呈现
信息技术为古诗词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呈现方式。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古诗词所描绘的美丽画面、历史场景等。比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通过播放庐山瀑布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瀑布的磅礴气势,感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景象,比单纯的文字讲解更能让学生理解和体会。还可以运用动画形式,将古诗词中的故事生动地展现出来。
3.4 强化家校合作,营造文化氛围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强化家校合作能为古诗词文化传承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建议家长在家中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比如,在客厅张贴古诗词书法作品,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中文化传承的意义,正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有效的实践路径。通过深入挖掘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元文化活动和强化教师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努力,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审美情趣,提升语文素养,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
参考文献: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索 [J]. 黄敏霞 . 智力 ,2024(17)
[2] 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语文高段古诗词教学研究——以《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为例[J]. 施伟伟; 费文燕; 张潇月.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