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综合救援训练水平的几点思考

作者

仇志国

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训练大队 010000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综合救援训练水平。首先强调在顶层设计上谋篇布局,科学确定训练重点,合理设置训练内容,注重强化专攻精练。其次,注重在训练保障上打好基础,紧抓场地建设、大抓人才培养、牢抓装备配置。最后,注重在专业精通上狠下功夫,丰富训练模式,抓好专业训练质量,推进训练转型。通过这些措施,全面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和训练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灾害救援任务。

关键词:综合救援训练;顶层设计;训练保障;专业精通

引 言

随着国家消防救援机动队伍的转型,其职能任务从传统的防火灭火和抢险救援扩展到包括地震、洪涝、雨雪冰冻等多类型灾害事故的处置救援。近年来,队伍承担的综合救援任务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这对综合救援能力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围绕“综合救援训练的组织与实施”这一主题,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综合救援训练水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灾害救援任务。

一、抓好综合救援训练,要注重在顶层设计上谋篇布局

(一)要科学确定训练重点

队伍整合改革后,国家消防救援队伍作为机动力量,承担的任务已扩展至地震、洪涝、雨雪冰冻等多种灾害救援。近年来,综合救援任务愈发繁重,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影响重大,成为新时代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的焦点。我国灾害类型丰富,地域分布不均,且地域性特点鲜明,消防队伍分布广泛,各总队、支队的任务重点各不相同。因此,综合救援训练需紧密围绕遂行任务,既完成基础救援训练,又需针对驻地实际情况进行强化。转制以来,始终坚持“练为战”的理念,以任务为牵引,系统设置训练科目,突出训练针对性。

(二)要合理设置训练内容

要根据队伍驻地处的天候和任务类型,区分训练时段,合理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机关指导好基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灵活开展专业训练,利用好任务间隙、训练阶段转换和预留机动时机开展其他训练。拿我们内蒙古多数地区来说,可以概括为“春秋防火、夏季防汛、冬季防雪、全年抗震”,具体时段有侧重地加强针对性训练,使训练内容更加贴近实战、符合实际,促进训练实现由单一的灭火主业向综合救援转变,确保训练始终适应任务需求。

(三)要注重强化专攻精练

目前基层各单位普遍存在综合救援训练课目实战性不强、实效性较差以及训练科目不系统、方法手段单一,训练质量不高的问题。如何确保综合救援训练在基层末端得到有效落实也是值得思考的重大课题。机关要建立健全训练机制,完善训练保障,加强训练指导;基层要走实精兵精训之路作为促进战力提升的重要手段,形成体能训练为基础、技能训练为重点、智能训练为根本、人装结合为手段的基本训练模式。要注重综合救援训练和灭火主业训练相互融合,作为综合救援训练发展的主要方向,利用救援特训和基地化训练,加大研究特殊地形条件下依托综合救援训练开展灭火作业,推动防灭火专业创新训练,并将好的防灭火训练理念融入综合救援训练,促进两者融合,不断提升队伍能力素质。

二、抓好综合救援训练,要注重在训练保障上打好基础

(一)要紧抓场地建设基础

场地建设是推进综合救援训练的关键平台,是战斗力生成的坚实基础。转制后,随着职能任务的拓展,提升队伍能力的需求日益迫切。战斗力生成非一日之功,综合救援训练需专门场地支撑。按照上级部署,应借鉴一流成果,打造功能完备、设施先进、网络集成、科技赋能的综合性训练场地。在建设模式上,需探索两方面:一是紧贴实战,构建山林、悬崖、水域等实战环境,建设一体化综合训练场;二是瞄准前沿,利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加装科技设备,提升场地科技含量,以科技助力训练效益的最大化。

(二)大抓人才培养基础

素质过硬、本领高强、技术精湛的指战员是救援基础,必须强化人才培养。按照国际通行要求,救援人员应具备行业资格持证上岗。要持续加大综合救援培训力度,按照“分类指导、分级培养”的原则,加大各类岗位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国家陆地搜寻与救护基地、浙江景宁水域救援训练基地和社会应急力量等国内优势资源开展综合救援培训,培养一批会讲、会做、会教的教练员队伍。并依托国际国内顶尖的综合救援认证机构,区分绳索、水域、地震、潜水等救援类别,大力培养具有专业机构资质认证、具备独立完成教学任务能力的“教练”队伍。

(三)牢抓装备配置基础

应急救援力量装备建设需紧贴救援实际需求,体现专业水准。装备的种类、数量和质量,以及配套性均需细致考量,避免人与装备不匹配的矛盾。加强综合救援装备建设,是提升队伍能力的硬件支撑。装备的优劣与实用性,唯有实践者最有发言权。应构建模块化装备体系,针对地震、山岳、水域等多类灾害,因任务而异,装备与方法亦需相应调整。鉴于装备种类繁杂,应借鉴国际经验,强化任务与装备的匹配,实现模块化编组、训练与管理,提升装备效能。采购装备时,务必倾听一线实战经验,确保装备实用、高效。

三、抓好综合救援训练,要注重在专业精通上狠下功夫

(一)丰富训练模式上求创新

要彻底摒弃旧有的封闭组训模式,转变观念,开放思维,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全面推行国际标准组训、基地轮训、天然水域施训、昼夜连续组训、队地融合联训等模式。探索综合救援训练规律,优化训练时间与考核标准,推进基础、应用、协同训练内容结构优化,贴近岗位实际与实战需要。基础训练实行定期升级过关制度,应用训练坚持课题牵引,协同训练成建制组训,实施标准化测评。同时,依托地方专业机构、驻训基地,与相关部门及救援团体建立共培机制,拓展训练内容,改进组训模式,推动队伍转型强能,促进体系能力生成。

(二)在抓好专业训练上重质量

要深化转化“火焰蓝”比武的新理念、模式和方法,强化单兵技能、班组协同、分队战术及干部指挥能力。首长机关需聚焦灾情研判、科学指挥、战法运用等,提升指挥员的分析判断、应急决策和组织能力;专业分队应着重抓好专业基础、基本技能及战例研究,加强综合演练和现场处置训练,提高专业救援水平;保障分队则需以远距离、大规模摩托化机动为保障重点,围绕快速出动、灵活配置、应急运输等目标展开训练,确保队伍遇有任务能迅速反应、高效处置。

(三)推进训练转型上求突破

应抓住综合救援实战演练这一有效的载体抓手,建立“周训练、月拉动、季出动、年演练”制度,特别是在敏感节点、节日期间,适时组织应急演练,按照全员额、全装备、全要素、多课题、远距离的要求,组织“整中队、整大队、整支队、整总队”应急出动、跨区机动训练和综合课题演练,积极探索快速反应方法路子,借助信息化手段,在创造时间条件、整合应急力量、集成各种资源上下功夫,不断推进快反能力建设,切实以创新的思维、科学的态度、发展的办法,研究新情况、拿出新对策、解决新问题,真正使队伍训练实现由粗放式、低效率向体系化、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科技型转变,推进队伍训练在现有训练模式上升华,为提高综合救援能力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结 论

总之,提升综合救援训练水平需要从顶层设计、训练保障和专业精通三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规划训练内容,强化训练保障措施,提升专业救援能力,可以有效提高队伍的综合救援水平。未来,还需不断创新训练模式和方法,加强与国际先进救援力量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的灾害救援任务需求。

参考文献

[1] 李俊龙.体制改革背景下基层消防战士体能训练困境与对策研究[C]//2024年第二届一带一路体能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全国体能训练年会论文摘要集.2024.

[2] 尚磊,陈辉,魏小斌,等.米兰冬奥会我国备战参赛形势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 2024, 44(4):36-51.

[3] 陈妮妮.应对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初中物理教师专业发展[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4(25):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