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体育课堂中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

刘涛  陈婷婷

云阳县凤鸣镇凤鸣小学 重庆市云阳县 404502

前言:体育活动在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参与团队项目,能够让学生亲身感受到团队协作的力量,在相互配合与支持中实现团队目标,掌握运动技能,形成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为目标,确保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小学体育对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独特优势

(一)实践性

体育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在课堂中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直接体验团队协作具体过程。在课堂中通过将学生带入到实际运动中,让学生在感受、实践中理解体育知识与技能,逐渐形成主动学习意识。如开展足球训练中需要学生之间有效配合,共同完成进攻与防守,在不断传球、跑位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团队协作的意义,进而掌握协作技巧。只有充分展现体育学科实践性特点,才能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深入理解团队协作内涵,将其内化成为具体的行为习惯[1]。

(二)互动性

互动性属于体育教学中比较特殊的特点之一,在体育活动中需要学生主动与队友、教师之间进行互动。如在篮球体育项目中需要学生之间不断交流与沟通,确定具体的战术,完成任务分配等。借助有效的互动活动,可以锻炼学生沟通能力,拉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逐渐形成团队凝聚力。同时教师也要及时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反馈,采取针对性的指导措施,帮助学生解决团队协作中的问题,实现提升团队协作能力目标。

二、小学体育课堂中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

在体育课堂中引入游戏教学法能够提升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游戏,营造轻松愉悦课堂氛围,确保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活动,逐渐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如开展“接力赛跑”游戏中需要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确保每组学生能够按照规定要求完成跑步路程,且在接力棒的传递下,可以加强成员之间的配合,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协作方法。一是在游戏设计阶段中需要从学生年龄特点、体能素质等方面出发,设置好跑步距离、接力点等。面对低年级学生时,需要适当缩短跑步距离,确保学生可以轻松完成任务,避免因体力不支等难以完成任务。在接力点设置中需要满足简洁明了要求,便于学生理解与具体操作。面对高年级学生可以从增加跑步距离与难度出发,增设相应的障碍物等,以此来提升有趣挑战性。二是在游戏组织阶段中需要明确讲述游戏规则,便于学生理解与掌握,同时应当强调成员之间的配合,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在有学生在游戏中出现失误时,应当及时引导成员进行鼓励,帮助学生恢复状态。三是在游戏结束以后,需要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以此来帮助学生强化团队协作能力。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小组探究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感受,借助反思与探讨活动帮助学生深刻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二)合作学习法

实施合作学习法时明确提出应当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实现共同提高目标。所以在教学中需要主动将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运用到体育项目中,以此来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如开展篮球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小组,要求各小组完成特定训练任务。且对于学生来讲,应当明确自身的角色与职责,在彼此之间的紧密配合中完成训练任务。一是角色分配中需要兼顾学生个体差异,结合技能水平等做好设计工作。如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担任前锋,技术较为细腻的学生担任后卫等。只有做好角色划分工作,才能让学生在团队中发挥自身优势,达到提升团队整体实力效果。二是在沟通协作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在尊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提升自身能力水平。如在探讨战术中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出现意见分歧时应当引导学生借助协商、探讨等方式解决问题。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沟通训练活动,让学生保持良好沟通与协作状态,不断提升沟通能力,掌握团队协作方法 [3]。

(三)情境教学法

在体育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就是从学生特点与喜好出发,创设出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参与体育活动,逐渐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掌握协作技巧与方法。如在“运动会比赛”情境中可以模拟出学校运动会场景,增设不同的比赛项目,要求学生分组参加比赛。一是在情境设计中需要关注细节,营造出真实的氛围,利用运动会开幕式等吸引学生。只有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场景中,才能提升学生代入感,产生参与积极性。二是在引导学生参与情境中需要赋予学生不同角色,如运动员、裁判员等,要求学生履行各角色职责,感受团队协作的意义。借助角色扮演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不同角色的价值与作用,进而产生主动学习欲望。如在运动员需要自觉参与训练活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能够在比赛中充分展现出自身最佳水平。而裁判员应当坚持公平公正原则,保障比赛的公允性。教练员需要制定出可行的战术,确保运动员能够积极参与训练活动,完成比赛等。利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真实体验,不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保持体育学习兴趣。

结语: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课堂中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掌握体育运动技巧,在主动与他人合作中提升学习效果。所以在体育课堂中需要利用好游戏教学法、小组合作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形成轻松愉悦课堂氛围,感受团队协作的意义,充分展现个体优势,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刘润环. 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团队协作意识的培养[J]. 求知导刊,2023,(02):128-130.

[2] 杨远洪 . 探索小学体育课程中融入团队协作能力训练的途径 [J]. 全体育 , 2023,(09):34-36.

[3] 高乐轩 . 小学体育课堂中合作游戏对学生团队意识培养的作用研究[J]. 智慧少年 , 2023,(05):26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