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心得
曹波
四川省乐至县吴仲良中学 四川省乐至县 641500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根基,它反映了物理事件中最本质的东西,是学生进入理性认识的第一步。初中的物理概念往往以物理现象、方法过程和实验的内容为基础,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是解决物理问题的核心。可以说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因此,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1]《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标》论述并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 ① 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 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结合自己物理概念的教学规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物理概念,并解决相关实际应用。下面我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谈谈我对物理概念教学的处理。
一、以日常生活经验和复习旧知识创设学习情境
老师要善于恰当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学习物理环境。让使学生感到物理离我们很近,容易接受。同时,也要注重于培养学生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选择具体事例时,一定要选择与概念有着明显本质联系的事例,并防止经验中不正确观念的干扰。
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压强的存在,同学们刚刚过完暑假,我们以沙滩或河边的一串脚印引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压强”一节的概念的引入,是在演示实验“压力的效果”的基础上,逐步推出的。而演示实验中,测两块砖物质的质量是上节刚学的新内容,测砖面积是根据以前数学中学过公式进行测量。为了便于学生更形象的观察并感受到压了作用效果的不同,我们还准备了细沙或者海绵,为了更直观的比较面积的大小我们也准备了带铁钉的小桌。抽调九名学生分三组同时进行,其它学生观察操作的问题,并在实验结束时评价。待实验完全正确操作后,我们分别让每组的一名同学来对比说出看到的现象,然后与全班同学一起得到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二、物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很多物理概念所涉及的现象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很难遇见的,这些概念的教学可以借助实验来引入。运用实验演示物理现象和过程,不但可使学生对物理现象及过程产生必要的感性认识,还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积极主动思考。特别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实验,通过自己的亲自操作,把实验感知与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物理现象和过程获得生动、深刻的印象,这对形成和理解物理概念有着积极的意义[2]。
例如:在初二“密度”这类物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长时间集中在教师理论的讲解上,不能将抽象的概念形成为具体的模型。我们可以从实验教学来引入,让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质量、体积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直观的数据更能为形成概念作好准备。当然分组实验比演示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中先让几个学生伸出双手,将准备好的相同烧杯装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一一放在他们的双手上,让他们说出感受。实验过程中的学生会惊呀的发出声:“水银好重,哟水好轻”“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再利用天平测量出“相同体积的水和水银的质量”,并将数据公布在黑板上,让全班学生对它们质量数据差异的巨大而感到惊奇、觉得不可思议。这使学生获得对概念感性认识,但又因不能解释其原因,使得学生急于了解事情真相,探索新知识的兴趣的激情便由然而生。在这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的同体积的铁和棉花质量不同,引入“不同物质,相同体积时质量一般不同”的结论时,学生就容易理解并印象深刻了。
三、优化教学,重视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并感受到新的知识在融入自己的血液。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认知过程。这种认知过程是一个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复杂过程。系统的调整控制过程。优化教学过程,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要求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应从教师提供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起注意,激发兴趣。在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以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这是学生形成概念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应做到:
引入概念是概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入做得好,一开始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路纳入正轨,对正确理解和掌握要领有着直接影响。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的本质抽象,它是在感知大量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中形成的。引入概念时也应依据这一特点从直观到抽象。
例如:在讲述力的概念时,应引导学生联想生活中自己的切身体会。如:① 滑旱冰时使劲推墙结果自己被推开; ② 用劲拉摔在地上的同学自己的感受;③ 上体育课时压沙地的情境; ④ 用磁铁吸引铁钉等。并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和总结,得出力的定义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再深入: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手和墙;自己的手和同学的手;脚和沙地;磁铁和铁钉。并让学生清楚单独的一个物体并不存在力,而且两个物体之间产生力是有条件的:这两个物体之间必须发生相互作用。
结语: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概念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了物理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物理概念本身难以理解的特点,加上初中物理教学受时间和工具的限制,概念教学又成了师生共同的难点。上述所提出的只是笔者对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所谈的一些小看法。总之,我们教师在进行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时,应该紧紧抓住概念的形成、剖析、运用等环节,把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落到实处。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作用,才能让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熟练掌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顾 佩 德 . 强 化 初 中 物 理 概 念 教 学 的 几 点 心 得 [J]. 试 题 与 研究 ,2018,(16):109.
[2] 宋定飞 . 追求理解:以“做”为中心的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J]. 中学物理 ,2022,40(1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