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荣誉体系的优化路径

作者

苏晓瞳

山东女子学院

一、引言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立德树人的理念被视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 [1]。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引导者,其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 [2]。辅导员荣誉体系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关系辅导员个体的职业发展和职业激励,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 [3]。

二、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辅导员荣誉体系重要性

在荣誉体系中加强对立德树人成效的关注是提升辅导员工作动力和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进一步帮助辅导员抓牢工作重点、找准工作方向、升华育人成果,进而提高整个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4]。只有辅导员充分地将学校的教育方针、政策和理念传递给学生,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者、学校文化建设的推动者,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同时,立德树人视域下的荣誉体系也是学校对辅导员职业发展路径的新规划与展望,对培养一批批具有高尚师德、精湛业务能力和深厚教育情怀的优秀辅导员具有推动作用,能够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三、高校辅导员荣誉体系的普遍问题

当前,高校辅导员荣誉体系的建设已取得不小的进展,大多数高校都拥有成套的辅导员荣誉体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激励及指导效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导致辅导员出现了发展方向混乱、职业倦怠频发、角色认同不足、幸福感与荣誉感缺失等问题 [5]。这些不足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进一步提升,也制约了立德树人任务的有效落实。

1. 荣誉类别与层级结构不清晰。一个科学、合理的荣誉体系,要能通过表彰先进,为广大辅导员明确工作重点、了解先进标准,激励辅导员以荣誉评选标准为发展方向,不断提升自身水平,最终塑造符合期望的辅导员领域高水平专业人才。目前,各大高校的辅导员荣誉体系仍旧存在着层次不明显、结构不清晰的问题,导致辅导员对于各级各类奖项的数量、内容、奖励标准的把握性不足,认识的全面性欠佳,更难以实现由校级到省级乃至国家级的逐级提升。辅导员往往只关注国家级、省级荣誉,在荣誉评选上往往一蹴而就,对校内辅导员荣誉的关注度不够,认同感浅薄,了解度不足,校内荣誉获取较少,基本功难以夯实。

2. 奖励覆盖面不充分。辅导员事务繁杂多样,现有的荣誉体系很少能覆盖到辅导员工作的各个方面,往往更注重综合素质,或仅仅对其中的部分工作进行表彰,忽视了针对性奖励,对于广泛的、日常的、持续的育人工作的表彰较少,例如对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学生活动组织等九大工作职责的具体关注。另外,这种多集中于对某些特定成果或突出贡献的表彰,也造成了只表彰少数优秀辅导员的情况产生,未能覆盖到更广泛的辅导员群体,充分贴近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 激励效果不佳。荣誉体系作为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增强辅导员队伍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然而,在实施过程中,荣誉体系的激励效果存在着不足之处,辅导员队伍的幸福感、荣誉感、归属感、获得感不足。辅导员虽有干部与教师的双重身份,但在大学群体中,时常存在角色尴尬的问题,易产生职业倦怠、角色认同不足、幸福感与荣誉感缺失等问题。现有的荣誉体系的宣传推广力度不足,荣誉体系的激励范围存在局限性,辅导员的动人事迹和光荣故事往往只在辅导员群体内受到关注,未能有效树立榜样,激发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解决辅导员幸福感不足的问题。

4. 立德树人育人质量评价不突出。党的二十大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放在教育工作统领的位置。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价值导向,荣誉体系建设中渗入对于立德树人成效的奖励,能进一步确保辅导员队伍建设方向不偏移,对高校辅导员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进行反馈与激励,使高校立德树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完整的闭环。

但现有的荣誉体系,往往忽视了对于辅导员立德树人成效的评价,辅导员在立德树人中的实际贡献未充分体现,在育人质量评价中的地位相对边缘化。

四、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荣誉体系的优化路径

1. 建立多层次的荣誉体系。设立校、省、国家不同层面、不同层次的荣誉体系,以奖励辅导员在不同层面取得的成绩和贡献,增强辅导员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促进内部竞争。同时,帮助辅导员增强对校内荣誉的认同感和关注度,形成校内外荣誉相互补充、共同激励的良好局面。

2. 明确荣誉评选的具体导向。在荣誉评选过程中,更加注重导向性设置,可根据辅导员九大职责履职情况、辅导员工作贡献度等角度设置奖项,通过精准的奖项设置,鼓励辅导员在擅长的领域如职业规划指导、班级文化建设等方向持续深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形成相互补充、你追我赶、携手共进的良性竞争和共同进步的氛围。

3. 释放荣誉激励的最大效能。发扬荣誉激励,提升辅导员干事热情,增加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与归属感。针对辅导员繁杂的学生事务,广泛设置荣誉奖项,关注普遍多数,提高奖项覆盖面,让每一位辅导员都有机会获得认可和奖励,增强幸福感和归属感。同时,注重荣誉体系的动态调整,适时更新奖项设置,确保荣誉体系的时代性和实效性,形成长效激励机制。

4. 聚焦立德树人的核心成效。将学生培育质量纳入辅导员荣誉体系,对在立德树人方面成效显著的辅导员给予重点表彰,形成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的荣誉激励机制,激励辅导员以育人为核心,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推动辅导员将更多精力投入学生的品德培养和全面发展上。

五、结语

完善以立德树人为主轴的高校辅导员荣誉系统,既是激励辅导员践行高校的根本任务,又是进一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抓手,也是培育高校青年一代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层次、导向明确的荣誉设置,能够激发辅导员队伍的内生动力,为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思博 , 代征 . 新时代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制度体系建设研究[J]. 吉林教育 , 2022(11):84-87.

[2] 陈玉林.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与思考[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40(4):124-126.

[3] 葛娇, 谢尧, 付丽. 立德树人视域下民办高校辅导员德育工作路径探微 [J]. 成才之路 ,2024(13):37-40.

[4] 张瑞, 徐泽. 何以·以何·如何: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审视 [J].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41(5):52-56.

[5] 贾旭. 基于”立德树人”的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素质能力水平提升路径研究 [J]. 公关世界 ,2025(9):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