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解题思维培养策略探究
沈蓉
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高级中学
引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是核心目标之一。深度学习通过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主动建构与高阶思维发展,有效提升解题能力。首先,“深度理解”要求学生超越公式记忆,把握概念本质;其次,“主动建构”强调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整合知识,形成个性化认知结构;再次,“高阶思维”体现在分析、推理与反思过程中,推动解题策略的灵活生成。然而,当前教学仍偏重解题技巧灌输,忽视思维过程引导,导致学生迁移能力弱、创新思维不足。因此,需以深度学习理念重构教学实践,强化问题探究与思维显性化,真正实现从“会做题”到“会思考”的转变。
一、深度学习与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的关系
(一)深度学习促进知识的整合与迁移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将数学知识进行系统整合,形成结构化认知体系。其一,知识关联化,学生需理解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如函数与方程、不等式间的等价转换;其二,结构网络化,将零散知识点构建成模块化知识网络,如函数图像、单调性、周期性等属性的统一把握;其三,迁移情境化,能在新问题中识别知识原型并灵活调用,如在数列极限问题中运用函数连续性思想;其四,应用综合化,面对复杂问题时实现跨章节融合,如结合导数工具分析函数与数列的综合性质。通过这四个层面的整合,学生在解题中不仅能拓宽思路,还能提升思维的系统性与灵活性。
(二)解题思维推动深度学习的深化
良好的解题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首先,“问题识别”使学生能在复杂情境中准确提取数学关系,明确解题目标;其次,“策略选择”要求学生依据知识结构灵活调用方法,如通过数形结合简化抽象问题;再次,“过程监控”体现为解题中不断反思每一步的合理性,及时调整思路;最后,“总结升华”则强调解题后归纳思想方法,如提炼函数与方程的转化规律,形成可迁移的认知模式。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深入分析和思考,学生能够挖掘知识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实现从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
二、当前高中数学解题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部分教师依赖讲授式教学,重知识灌输而轻思维引导,导致学生被动接受。其一,教学以公式推导和题型复制为主,缺乏问题情境创设;其二,课堂互动少,学生缺少表达与质疑机会;其三,忽视思维过程评价,仅关注答案正误;其四,缺少探究性任务设计,难以激发深度思考。多重因素叠加,使学生缺乏独立分析与策略构建的训练,解题思维发展受限。
(二)缺乏深度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解题的结果,而忽略了对解题过程的深度探究。学生机械记忆解题步骤,缺乏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忽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如化归、数形结合与函数方程思想;未能剖析问题背后的逻辑结构与条件关联;缺少对多种解法的比较与优化;更鲜有反思错误根源与思维障碍。这导致学生面对新情境时难以迁移知识,无法形成灵活、系统的解题思维。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由于长期依赖教师的指导,部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体表现为:首先,习惯被动接受知识,缺少主动预习与复习的规划;其次,面对问题时不愿独立思考,常急于寻求答案而非探索过程;再次,缺乏问题意识,难以自主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题中遇到困难易放弃,缺少持续探究的意志力。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学生解题思维的深度发展。
三、基于深度学习培养高中数学解题思维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度学习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将其融入问题分析、策略尝试、逻辑推理与结果验证的全过程,增强实践体验。学生在独立拆解复杂问题、突破思维瓶颈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成功经验,强化“我能解决”的自我效能感。同时,面对错误时的反思与修正,使其学会从失败中提取信息,培养坚韧意志。当解题不再仅是记忆步骤,而是充满探索与发现的思维活动时,学生更易产生内在探究动机,形成积极的学习信念,从而切实提升对数学的兴趣与持续投入的意愿。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深度学习鼓励学生从多视角审视问题,打破常规思维定式,主动探索非常规解法。首先,通过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比较不同路径的合理性与效率,提升思维灵活性;其次,鼓励学生在类比、联想中重构知识联系,将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模型,发展迁移创新能力;再次,支持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并通过逻辑推理或数学工具验证其可行性,培养批判性与创造性并重的思维方式;最后,在解题后引导学生总结思维策略,提炼可推广的思维模式。这一过程不仅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更使其在持续的思维实践中形成独立分析与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应对复杂挑战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通过培养解题思维,学生不仅能提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在过程中发展多方面的综合素养。首先,解题中的逻辑推理训练有助于学生构建严密的思维链条,增强条理性与准确性;其次,在多路径求解和策略比较中,学生需评估方法的合理性,从而发展批判性思维;再次,面对复杂或非常规问题时,学生需突破定式思维,尝试创新方案,这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最后,在问题解决后的归纳与反思中,学生逐步形成元认知能力,学会监控与调节自身思维过程。这些素养不仅提升数学学习的深度与效率,更在跨学科学习、实际生活决策以及未来职业中发挥关键作用,如工程设计、数据分析、项目管理等领域均依赖严谨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因此,解题思维的培养实质上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四、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解题思维培养策略
(一)创设深度学习情境
教师可通过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首先,情境应贴近生活实际,如在概率教学中设计模拟抽奖或策略游戏,使学生在真实体验中理解随机事件与概率分布;其次,情境需具备认知冲突,通过设置反直觉结果(如“蒙提霍尔问题”),引发学生质疑与深入思考;再次,情境应具有探究空间,允许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并验证假设,促进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的过渡;最后,情境要体现数学价值,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概率模型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增强应用意识。此类情境不仅提升学习动机,更推动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解题思维与综合素养。
(二)引导学生深度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分步骤引导学生深度探究数学问题。首先,鼓励学生观察图形特征,发现潜在规律,激发探究兴趣;其次,通过动手实验或动态软件操作,验证初步发现,增强直观感知;接着,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猜想,明确探究方向;然后,指导学生运用逻辑推理、演绎证明等方法,严谨验证猜想的正确性;最后,组织学生归纳结论,提炼数学思想方法。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可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平行线性质或圆的切线定理,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通过这一系列递进式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知识本质,更在问题提出、分析与解决的全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逐步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解题思维能力。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教师可依据学生认知水平差异进行合理分组,确保组内成员思维互补;在合作任务设计上,应设置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表达多样化解题策略;在讨论过程中,鼓励每位学生参与发言,通过观点碰撞发现思维盲区;同时引导学生倾听他人思路,学习不同解题路径中的逻辑结构与方法技巧;在成果展示环节,组织小组间交流与互评,进一步深化理解。通过分工协作、思维共享与集体反思,学生不仅能吸收他人优势,还能在表达与质疑中完善自身思维体系,从而有效拓宽解题思路与认知广度。
(四)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深度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选择、逻辑推理和结果验证四个层面进行系统反思。首先,回顾解题思路的形成过程,分析切入点是否合理;其次,评估所选方法的适用性与效率,比较不同策略的优劣;再次,检查推理过程是否严谨,有无跳步或逻辑漏洞;最后,验证答案的合理性,并思考是否存在一题多解。通过多角度剖析,学生不仅能识别思维偏差,还能积累有效经验,优化认知结构。教师可借助提问、反思日记或同伴互评等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自觉反思的习惯,从而在持续修正中提升解题思维的准确性与深刻性。
五、案例分析
以某高中数学课堂为例,教师在讲解数列综合问题时,采用深度学习教学方法。首先,创设分期付款的情境,将抽象的等比数列与实际生活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模型的应用背景;其次,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结构,识别已知条件与未知目标,明确数列类型与递推关系,培养问题拆解能力;接着,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法,如公式法、累加法或函数建模,促进思维灵活性;当学生遇到认知障碍时,教师通过追问“每月还款如何影响剩余本金?”等关键问题,提供思维支架,激发深度思考;随后,组织小组合作,学生在交流中对比不同解题路径,发现逻辑漏洞,完善推理过程;讨论后,教师系统点评典型解法,突出思维亮点,指出计算失误或模型误用等问题;最后,引导学生从思路合理性、方法效率、过程严谨性与结果验证四个维度进行反思,形成完整认知闭环。通过这一系列分层递进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解题技能,更发展了系统性与批判性思维,在后续测试中表现出更强的综合分析能力与迁移应用能力。
六、评价与反馈
(一)多元化评价方式
教师可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考查学生解题思维。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提问质量与思维参与度;作业评价侧重解题过程的逻辑性与方法多样性;考试评价则检验知识整合与迁移能力。评价中,既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更需审视解题路径的合理性、推理的严密性及策略的选择依据,通过过程性记录与等级评定,真实反映学生思维发展水平。
(二)及时反馈与调整
教师应及时将评价结果以具体、清晰的方式反馈给学生,帮助其识别解题中的思维亮点与认知盲区。反馈应涵盖过程与结果,既肯定策略合理性,也指出逻辑漏洞或方法偏差。同时,教师需收集学生对反馈的回应,分析其理解程度与改进情况,据此调整教学内容、节奏与方式,如优化问题设计、加强薄弱环节训练或变换指导策略,实现教与学的动态适配,持续提升教学实效。
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培养高中数学解题思维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创设深度学习情境、引导深度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培养反思能力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高中数学解题思维培养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解题思维的发展。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深度学习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炳秋 .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中数学解题思维培养路径研究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2025,(09):68-69.
[2] 洪长发 . 指向深度学习和思维能力培养的高中数学教学策略 [J]. 理科爱好者 ,2023,(03):100-102.
[3] 黄彰颖 . 深度学习视域下高中数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初探 [J]. 数理天地 ( 高中版 ),2023,(0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