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烟叶增效栽培技术思考

作者

李海 冯英照

南阳市烟草公司内乡县分公司王店烟站 河南内乡 474350

0 引言

烟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当前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传统粗放型栽培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对优质烟叶的需求。过去依赖化肥和农药投入的粗放型栽培方式虽然短期内提升产量,但长期来看却造成一些列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害频发和品质不稳定等问题。农业科技进步、绿色发展理念普及以后,必须合理应用烟叶增效栽培技术,通过科学的品种选择、精准的水肥管理、生态友好的病虫害防治以及先进的田间管理措施提升烟叶的外观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1 品种选择

河南省地处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年均日照2200~2400 小时,适宜栽培多种优质烤烟品种,但由于不同地区的降水量、土壤质地和昼夜温差差异较大,品种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市场导向、抗逆优先”。

河南省南部(如南阳、信阳一带)温湿条件相对较好的产区可优先选用高香气型品种,如云烟 87、K326 和NC95。这些品种在较高湿度和较长生育期条件下栽植有较高的糖分含量与协调的糖氮比,叶片色泽金黄、油分适中,符合中高端卷烟的原料要求[1]。

河南省中部(如许昌、漯河、平顶山等地)降水量适中、土壤肥力较高的产区,可推广云烟 85、中烟 100 等中熟品种。这类品种适宜机械化作业,叶片厚实、内在化学成分稳定,既能保证产量,又能满足工业加工的均质化需求。

2 土壤及水肥管理

河南省大部分烟区土壤呈微碱性至中性,pH 常在 7.2~8.0 之间,而优质烤烟适宜的 pH 为 5.5~6.5 。烟叶移栽前 30~45 天,需要按照 0-20厘米与 20-40 厘米两个土层分区采集混合土样,检测 pH、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镁、氯离子含量以及电导率等指标。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有机质低于 1.5% ,基肥中要配施 500~800 千克 / 亩腐殖酸类有机肥,以提升保水保肥能力;当速效钾低于 180 毫克/ 千克时,需要在全生育期施用150~210 千克 / 公顷 K2O ,并优先选择硫酸钾型肥料,以避免氯离子给叶质带来不良影响。

如果是河南南阳、信阳等地部分酸碱度偏高的砂壤土,可在整地时每公顷均匀撒施 100~200 千克元素硫,配合施用硫酸铵或硫酸钾等酸性肥料,以逐步降低土壤 pH。轻度盐渍化(EC1:5 介于 0.4~0.8 dS/m)的地块可在移栽前进行一次 60~80 毫米洗盐灌溉,并使用起垄覆膜加滴灌的方式促使盐分向根系以下转移[2]。

水肥供应上依据生育时期实行“基肥为主、追肥跟进、以钾为先、控氮稳长”的原则。移栽前一次性施入 60% 的磷钾肥和 40% 的氮肥,如每亩施用25~30 千克 12-12-24(S)复合肥,配合有机肥及石膏、硼砂等中微量元素。缓苗期以小水勤灌为主,每次供水 10~15 毫米,并在滴灌液中按每立方米水溶解 4~5 千克氮和 8~10 千克钾,以促进根系恢复和叶片生长。进入旺长期后,追肥分为两次完成:第一次在现蕾前,每亩施氮 1.3~2.0 千克、钾 4~6 千克;第二次在大叶展开期,每亩施氮 0.7~1.0 千克、钾 2~3 千克,并结合叶面喷施 1% 硝酸钾或 0.5% 磷酸二氢钾提升光合效率和叶质。成熟期则逐步减少供水量,直至采收前 5~7 天停灌,防止叶片含水量过高影响烘烤质量。

3 栽培模式及田间管理

南阳、信阳等砂壤地块土壤肥力中等且保水能力有限,宜较稀植模式栽种,一般行距 110~120 厘米、株距 50 厘米,每亩密度控制在 1500~1600 株,以保证单株养分供应和通风透光条件。许昌、漯河等地的肥沃壤土保水保肥性能较好,可适当加大密度至 1600~1700 株/ 亩提高总产量。

河南地区普遍在现蕾期进行打顶,保留有效叶数上部 18~20 片,中部10~12 片,下部 6~8 片,以形成合理的叶位结构。打顶时可以选择晴天上午操作,并在 3 天内完成首次抹芽,之后每隔 4~5 天进行一次抹芽,直至封顶叶采收为止。

河南烟区普遍按“下部叶 5~7 成黄、中部叶 7~8 成黄、上部叶 8~9 成黄”的分批原则采收,一般在晴天露水干后采收,避免雨后或高湿条件下采摘,以免影响烘烤色泽和香气。南部产区气温较高成熟进程快,要适当缩短采收间隔;丘陵区则可适当延长采收周期。

4 病虫害绿色防控

褐斑病高发的南阳产区可优先选用云烟 87、K326 等抗病品种,移栽前做好与玉米、豆类的轮作,以降低土壤病原菌基数。其次可以通过改良土壤环境削弱病害发生条件,如合理施用有机肥、控制氮肥用量、保持钾钙供应,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如遇炭疽病与褐斑病,可在移栽缓苗后喷施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有效活菌数 ⩾1×109 CFU/g)或哈茨木霉制剂,每隔 10~15 天一次,连续 2~3 次抑制病原菌侵染。此外,多雨湿润期可采用 1:1:100 波尔多液或 77% 可杀得可湿性粉剂(硫酸铜·氢氧化铜)600 倍液进行保护性喷施,以延缓病情发展。

针对青枯病和根腐病等土传性病害,可以在定植前做好苗床及定植沟生物消毒工作,如施用含枯草芽孢杆菌的有机肥或生物菌剂 50~75 千克 / 亩,结合深翻曝晒以杀灭部分病原。

虫害方面,烟青虫是河南烟区危害最重的害虫之一,6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高温干旱时容易暴发。防控时可以使用灯光诱杀方法,先在每亩悬挂 2~3 个性诱捕器,成虫密度达到 2 头/ 灯·夜或卵量达 100 粒/100 株时及时使用生物或化学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时可释放赤眼蜂(每亩 2~3 万头),在幼虫 1~2 龄期喷施 0.5% 阿维菌素乳油 1500 倍液或 1% 苦参碱水剂 800 倍液。虫害严重年份可在保证安全间隔期的前提下辅以高效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如 5% 甲维盐悬浮剂 1500 倍液或 18% 阿维·甲维盐微乳剂 2000 倍液进行防治。

结论:总而言之,烟叶栽培要求较多,实际技术难度较大,想要做好增效栽培工作,就要合理控制栽培布局,做好水土管理工作,并注意防治病虫害,从而科学、有计划地应用栽培技术,规避栽培时的风险情况,让烟叶栽培出增产增效。

参考文献:

[1] 王跃金 , 杨国富 , 杨佳雄 . 烟叶生产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践和发展思考——以楚雄烟区为例 [J]. 农业科技通讯 ,2023,(09):16-20.

[2] 张斌 , 张五庆 , 王赐卫 . 信阳烟区双永久建设实践与思考 [J].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33(02):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