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高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王淑阁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112000

摘要:随着高职护理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愈发关键。本文聚焦高职护理专业,针对当前人才培养与临床需求脱节等问题,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路径。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发课程体系、互派师资交流等实践举措,致力于构建紧密对接护理行业需求的教育模式。分析该模式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职业素养以及促进院校与企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的成效,为高职护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参考与理论支撑。

关键词:高职教育;护理专业;校企合作

在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大量高素质护理人才的重任[1]。然而,传统的高职护理教育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局限性,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导致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难以迅速适应复杂多变的护理工作环境。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兴起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通过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能够将护理行业的最新实践标准、技术要求以及岗位需求及时反馈到教学过程中,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企业丰富的资源,如临床案例、实践场地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但在实践过程中,如何构建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如何平衡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仍亟待深入探讨。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探索与实践,以期为高职护理专业教育改革开辟新路径。

一、高职护理专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现状分析

(一)现有合作模式概述

当前高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形成多种模式且各有成效。订单式培养模式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协议,根据企业特定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护理课程,还会融入企业要求的特色课程或技能培训。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从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订单班学生的对口就业率相对较高,部分企业对订单班学生的满意度能达到 80% 以上,因为他们入职后能较快适应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实习基地合作模式也广泛应用,学校与众多医院、护理机构等建立实习合作关系。这些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临床实践的平台,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熟悉不同护理岗位的工作内容。据实习反馈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实习经历对自己的专业成长非常有帮助,且实习后的技能考核平均成绩较实习前提高很多。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境

然而,在高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过程中,仍存在合作深度不足的问题。在课程共建方面,企业虽然参与其中,但参与程度有限。很多企业只是提供一些简单的案例或建议,未能深入参与课程设计的核心环节。此外,师资交流不畅也是一大阻碍。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的机会较少,缺乏对临床一线最新动态的深入了解,教学容易与实际脱节。据统计,部分高职护理院校教师每年到企业实践的时间不足一个月。同时,企业兼职教师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教学能力参差不齐,在教学方法、教育理论等方面存在不足,且双方师资在教学研讨、科研合作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平台,难以形成协同育人的合力。

二、探讨高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

为实现高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课程层面的深度对接,需构建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通过成立由学校专业教师、企业护理专家、行业协会代表等组成的课程开发委员会。该委员会深入调研护理行业的岗位需求、技能要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此为依据制定课程框架与教学大纲。例如,针对当前临床护理中对专科护理人才的需求增长,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不同专科方向的选修课程模块,如肿瘤护理、心血管护理等,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在教学内容方面,打破传统教材的局限,将企业实际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真实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同时,结合护理行业的最新技术与规范,如电子护理记录系统的应用、新的护理操作标准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紧跟行业发展前沿。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校企双方资源优势。一方面,学校教师运用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等传统教学方法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企业兼职教师引入情境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实践导向的教学方法。例如,在外科护理实训课程中,企业兼职教师创设手术室、病房等真实工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完成手术配合、患者术后护理等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二)打造双向流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高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关键要素,打造双向流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对于学校教师,建立健全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制度。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定教师实践计划,明确教师在企业实践的时间、任务与考核标准。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撰写实践日志、完成实践项目报告,并将实践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如开发基于企业实践案例的教学课件、实训项目等。对于企业兼职教师,加强教学能力培训与提升。学校组织专门的教育教学培训课程,针对企业兼职教师的特点,培训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与技巧、课程设计与开发、课堂管理等方面。同时,建立企业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由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对企业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价与反馈,帮助企业兼职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此外,建立校企师资交流与合作平台。定期举办校企师资教学研讨会、学术交流会等活动,促进双方师资在教学经验、科研成果、行业动态等方面的交流与分享。例如,每学期举办一次校企护理教学研讨会,共同探讨护理专业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创新等问题;鼓励校企双方教师联合开展科研项目,实现双方师资在教学与科研方面的深度合作,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

(三)建立协同共赢的校企合作管理与运行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协同共赢的校企合作管理与运行机制是保障高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首先要成立校企合作理事会或管理委员会,由学校领导、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等组成。该机构负责制定校企合作的总体规划、政策制度与发展战略,协调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利益关系,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确保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权利与义务得到明确界定,合作项目顺利推进。构建完善的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流程。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实施到验收评估,建立一套规范的操作程序。在项目申报阶段,校企双方共同确定项目的目标、内容、预期成果等;立项后,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计划,明确双方的任务分工与时间节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过程管理与监控,定期召开项目进展汇报会,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项目结束后,按照预定的评价标准进行验收评估,总结项目经验教训,为后续合作项目提供参考。例如,在共建实训基地项目中,按照上述管理流程,确保实训基地的建设符合教学与企业实践需求,设备设施的购置、安装与调试顺利进行,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企业员工的培训效果。这样便可以实现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的互利共赢,推动高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持续创新与发展。

结语

总之,高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意义深远。虽现在面临挑战,但通过构建深度课程体系、打造双师队伍、建立协同机制等实践策略,能有效弥合差距。这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院校与企业共进,为护理教育开拓新境,输送更多优质专业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田梦.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教材建设[J].中国当代医药.2024(01):12-13.

[2]罗香莲.基于行业需求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23(08):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