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舞台小跟班

作者

韩乐童 指导老师:陈瑜

上海民办欣竹中学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在各类演讲比赛、话剧表演等场合,话筒的位置对语音采集效果至关重要。但目前大多数舞台话筒采用固定支架,无法根据不同使用者的身高做自动调节,需要人工操作来调整高度和角度,给使用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设计一种可自动调节高度和角度的智能化话筒架,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语音采集质量和舞台表演体验。

1.2文献调研

专利网站上搜索与本项目相关的专利或研究。将结果成列如下表:

调研结论:没有发现与本项目相同的研究或者专利。

1.3成果展示

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Huskylens人脸识别的自动可升降话筒架。系统可根据使用者的身高自动调节话筒的高度,并通过识别面部位置调节话筒角度,从而实现精准对准。同时,系统还集成了移动底盘,支持手动或自动跟踪模式,使话筒可以随着使用者的移动而移动。该设计不仅操作便捷,而且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各类中小型话剧表演、朗诵比赛等场合。

图 1侧视图

2.系统总体设计

2.1设计思路

针对传统话筒架无法自动调节高度和角度的问题,本系统的设计思路是:

(1)利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测量使用者身高,结合电动推杆调节话筒高度;

(2)利用摄像头采集图像,通过人脸识别算法定位面部位置,控制舵机调节话筒角度;

(3)为了实现话筒的自动跟随,在系统底部加装麦克纳姆轮全向移动底盘;

(4)提供手动控制和自动跟随两种工作模式,以满足不同场景需求。

2.2系统框架

系统总体框架:

硬件部分主要包括摄像头、电动推杆、舵机以及麦克纳姆轮底盘等;

软件算法部分主要包括超声波测距、人脸识别定位、运动控制等模块。

3.硬件设计

3.1电动推杆驱动机构

选择如下电动推杆,推程范围为0-300mm,可满足不同身高使用者的需求。推杆下端与底座固连,上端安装话筒支架。通过控制推杆伸长程度,可实现高度调节。推杆主要参数:电压12V,扭力30N,推杆速度24mm/s

3.2舵机调节机构

在话筒支架上安装一个180°连续旋转舵机,舵机轴心处固定有话筒支架。通过控制舵机转角,可以调节话筒的方向,使其对准使用者面部。

3.3麦克纳姆轮底盘

底部采用经典的四轮麦克纳姆轮机构,每个轮由一个直流减速电机驱动,底盘使用亚克力材料。

3.4控制电路及供电

控制电路选用Arduino nano作为主控制器。供电采用18650锂电池组,为整个系统提供12V直流电源。

3.5组装过程

首先,组装底盘,安装电机和麦克纳姆轮。其次,安装驱动板,连接电路。最后,安装推杆和话筒架。

4.软件设计

4.1人脸识别与定位算法

采用Huskyllens AI摄像头,切换到人脸识别算法,通过预先学习再识别的方法进行人脸的检测。根据识别到的人脸坐标,通过舵机微调角度。

4.2运动控制算法

底盘的全向移动通过差速控制实现。首先采集图像,如果检测到人脸目标,计算人脸位置相对于图像中心的方位角,将其作为期望运动方向,通过差速公式计算出每个轮子的速度分量,进而控制四个电机转速实现自动跟随。

5.系统测试与分析

自动调节话筒高度功能测试。

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

2.下蹲放低身体高度

3.再次起立

4.观察话筒架的高度变化

实验结果:话筒能够根据身高自动调整高度。

测试左右的跟随功能。

实验步骤:

1.打开装置。

2.等待人脸识别。

3.站在话筒面前。

4.分别向左和向右移动。

5.观察话筒的移动情况。

实验结果:话筒能够跟随任务左右移动。

测试话筒的前后跟随功能。

实验步骤:

1.打开装置。

2.等待人脸识别。

3.站在话筒面前。

4.靠近话筒和远离话筒。

5.观察话筒的移动情况。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话筒在人物靠近时会自动远离,当人物远离时会自动靠近。

通过测试分析,系统总体性能可以满足基本的使用要求。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多人环境下,人脸识别容易受干扰,导致定位偏差;此外推杆的推程范围也有一定局限性。

6.总结与展望

6.1项目创新点

Huskylens AI视觉传感器技术:通过使用Huskylens AI视觉传感器,系统能够实时检测人与话筒的相对位置,从而准确判断话筒需要移动和升降的方向,实现智能化的跟随功能。

自动横向和纵向移动:采用麦克纳姆轮技术,使话筒架能够实现整体的横向和纵向移动,确保话筒能够随着表演者在舞台上的移动而灵活调整位置,保持良好的音频效果。

电动推杆升降功能:通过电动推杆实现话筒高度的自动升降功能,使得话筒架能够根据表演者的身高和位置变化自动调整话筒的高度,确保音频传输效果的最佳化。

这些创新点结合了AI视觉传感器技术、机械移动技术和电动控制技术,为舞台表演中话筒位置调整带来了更智能、更便捷的解决方案,提升了表演效果和用户体验。

6.2项目讨论

优点:

提升表演效果:自动跟随功能可以确保话筒始终跟随表演者,不仅提高了声音的清晰度,也增强了表演效果。

节省人力成本:自动化的话筒架减少了需要专门负责话筒调整的工作人员,从而节省了人力成本。

提高效率:自动化调整可以更快速地适应不同表演者的移动和位置变化,提高了整体表演效率。

结合智能技术:利用Huskylens AI视觉传感器技术,结合自动横向纵向移动和电动推杆升降功能,展示了智能技术与机械控制的结合,为舞台表演提供了更便捷智能的解决方案。

潜在挑战:

技术稳定性:新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带来技术稳定性的挑战,需要确保系统稳定可靠,避免在表演中出现故障。

成本:引入智能技术和自动化机械可能会增加项目的成本,需要权衡投资与收益之间的关系。

适应性:不同的表演场景和表演者可能需要不同的调整和设置,话筒架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隐私和安全:智能传感器可能涉及个人信息和隐私安全问题,需要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得到妥善处理。

目前系统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多人识别、视野盲区等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未来的工作将着眼于提高系统适用范围,比如引入语音识别技术,使系统能够根据语音源定位;同时也可以在算法层面优化重心跟踪、运动规划等模块,提高系统的实时响应能力。

6.3未来展望

应用领域:

演艺表演:在舞台表演、音乐会、演讲等活动中,自动跟随话筒架可以提高声音传输效果,增强表演体验。

会议和演讲:在会议室、讲台上使用自动跟随话筒架,可以让演讲者自由移动,无需过多关注话筒位置。

教育领域:在教室中使用自动跟随话筒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传达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改进方向:

智能化升级: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水平,可以考虑引入更先进的AI技术,使话筒架能够更准确地识别表演者位置,并实现更精准的跟随。

多功能性设计:除了跟随功能,可以考虑增加其他功能,如自动调节音量、声音方向性调整等,提升话筒架的多功能性。

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措施,确保智能传感器不会侵犯用户隐私,保障使用者的信息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鹏.基于L298N的直流电机调速系统[J].电子测试,2022,36(21):37-40.DOI:10.16520/j.cnki.1000-8519.2022.21.029.

[2]师宇,白宏坤,马晓慧,等.基于HuskyLens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车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3,35(10):147-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