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智慧教学赋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实践创新

作者

王智斌

厦门海沧实验中学 福建省厦门市 361026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 (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 ) 》(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到:“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视听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积极开发和利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学习平台,多渠道、多感官获取文化信息,扩展文化视野,增进文化理解素养”[1]。可见《课标》中将融入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方式视为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 2022 年 11 月 30 日,教育部制定了《教师数字素养》标准,对教育数字化潮流下的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出建议与设置评价 [2]。在2025 年04 月11 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其中提到“探索‘人工智能 + 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推动大模型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3]。在教育数字化的影响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亟需革新。

近年来,教育研究者在音乐教育领域的智慧教学模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探索,主要集中在数字化教学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上,分析和介绍了智慧教学赋能音乐教育的变革性教学实践。例如,AI 赋能的教学创新正在革新音乐教育的教学框架,积极促进学生的更高动机、主动参与、创造力和学习成功 [4]。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智能技术如何推动音乐教育方式的革新与转型,讨论了通过智能电子乐器、智能音乐软件、在线教学和自主教学平台将 AI 与音乐教育相结合等等可能性 [5]。在更专业的领域,AI 正被设计为个性化支持工具,通过分析表演者的动作模型来促进心理运动技能的学习[6]。这些研究不仅论述了利用智慧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不足的可能性,还为学校音乐教育开辟了全新的教学范式。

一、“智慧教学”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智慧教学”是教师在智慧学校环境下,促进智能技术和学科课程深度融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借助于互联网、大数据向学生提供的一种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融合云计算、大数据、互动云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教育数字化教学模式,实现知识传递、能力培养与智慧发展的有机统一。“智慧教学”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与单向灌输模式,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发展与高阶思维培养[7]。

智慧教学是以混合式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混合学习是将线下课堂和线上学习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从而实现融合线上学习和线下教学双重优势,教师在线上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在线下注重互动性环节的设置。混合学习模式并不意味着线上的数字化资源和线下面对面课程进行简单的配合,线上与线下的课程设计应该遵循连贯性和整体性原则,线上的课程注重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线下课程则突出师生的课堂互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两种教学方式的结合能够给学生提供从知识学习、课堂互动到评价反馈等等教学环节多样性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8]。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而提出的“智慧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能够基于自身的经验进行新知识的意义创造,因此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在课堂中智慧生成 [9]。智慧教学以强调其智慧特性为主要特征,学生在课堂上获得足够的知识储备之后,教师借助数字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主体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巩固知识、迁移运用和实践创新,因此智慧教学背景下学生课堂的中的智慧生成是具有创新性和迁移性的,能够助力学生在课程表现性任务中获得更真实的体验感。

由此可见,智慧教学综合了“线上 + 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和个性化教学等等优势,它能够弥补传统音乐课堂的不足之处,实现教学过程的智能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以及教育资源的特色化。

二、传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困境

传统高中音乐鉴赏课以聆听音乐为主,学生在课堂中常常处于被动的角色 , 形成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模式 , 传统音乐教学的局限常常表现在活动空间的封闭性、实践方式的单一性、和情境教学的抽象化。

(一)活动空间的封闭性

传统音乐课堂在时间、空间和教学模式上呈现出封闭性的特点,具体表现为每周有效的课堂时长有限,学生活动空间局限在一个教室单元里,课堂音乐实践活动主要有聆听、演唱、演奏、音乐编创、综合性艺术表演等等形式,在封闭的活动空间的割裂下导致了文化语境的剥离和创造思维的受限。例如在音乐编创环节,学生常见的编创活动依靠纸笔写作完成,对学生的音乐编创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编创的过程中无法即时地得到音响上的反馈,大部分学生常常会出现畏难情绪。

(二)实践方式的单一性

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学生主要的课堂音乐实践有聆听、演唱、身体律动和音乐编创等等,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过程中高中音乐教 临着显著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和偏好,常常 实践方式的单一性,例如在熟悉旋律环节,采用“模仿 -重复”的跟唱模式,教师反复地带唱, 地重复,较难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了解古琴音色的环节,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或者视频等等方式展示文字谱的识读,教师邀请几位学生上台进行弹奏体验,课堂乐器的不足难以让更广泛的学生参与到亲身体验课堂乐器的环节。

(三)情境教学的抽象化

传统的高中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的抽象化表现在教师以概念化的形式讲解音乐知识点,通常以语言描述、概念推导或者逻辑梳理的方式进行信息输出。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常常是知识灌输者的角色,对音乐知识进行口头讲解和课件展示,学生被动地接收枯燥的知识,进行脱离真实情境的技能学习。在高中的音乐鉴赏课中,常常出现教师脱离真实情境进行乐曲谱面的分析,如在引导学生鉴赏中国民间丝竹乐《中花六板》的过程中,介绍《中花六板》是《老六板》放慢加花之后改编而来的,教师常常是带领学生通过视唱两首乐曲的简谱,通过谱面对比发现节拍、节奏和旋律发展之间的异同,而忽略了将音乐与真实的生活场景和地方风俗进行关联,学生无法在真实的人文情境中感受音乐中蕴含的地域文化和风格特征。

2020 年修订版《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地方和学校要充分利用其信息量大、资源共享、视听结合、情境创设、多重交互、线上线下联动等方面的优势,突破传统音乐教学在实践、空间、互动方式、知识上的局限,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现代教育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深度融合。”智慧教学能够打造开放性的活动空间、拓展多样性的实践方式和营造拟真化的教学情境,是突破传统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三、智慧教学赋能高中音乐鉴赏课的实践创新

(一)虚实结合:打造开放性的活动空间

“线上 + 线下”的混合式教育资源打破高中音乐课堂封闭的活动空间,将传统高中音乐课堂拓展至基于互联网的线上资源库,旨在提升高中音乐课程的教学时效。线上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为学生提供课前学习包,除了一些文本和音视频资料,教师可以提前录制微课和“智慧胶囊”,将一些与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层面的学习前置,供学生课前预习。传统的微课制作需要教师运用录屏软件和视频编辑软件录制教学视频并进行后期的剪辑,需要较高质量的软硬件设备,且制作过程花费时间较长。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的发展与成熟,微课的制作难度和耗时大大降低,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上多种 AI 生成工具,例如文心一言、ChatGPT、Kimi、Deepseek、即梦以及剪映当中的一些 AI智能工具,实现了教案设计、脚本制作、图片生成、智能剪辑、字幕编辑和自动配乐等等方面智能化微课制作,大大提高了微课制作的效率,助力线上教学资源的创建与运用 [10]。接下来以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必修教材《音乐鉴赏》第四单元《国之瑰宝——京剧》的微课制作为例,探索如何借助 AI 生成技术实现微课制作的高效化和智能化。首先,教师预先制作好的 PPT,在有言 3D 数字人 AI 视频生成平台中相对应的地方导入 PPT 和脚本,平台便会自动生成数字人的教学视频,智能生成的部分包括数字人的动作与方位,镜头转换,场景渲染和 PPT 切换,能够快速地实现从素材到微课的转化。

除了在课前提供微课视频让学生进行观看,教师运用希沃白板软件录制“智慧胶囊”,“智慧胶囊”充当了课前任务单的作用,学生通过课前任务单的导引,一些游戏化的配对习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微课中所学的知识。

这种“学先于教”的翻转课堂模式 [11] 体现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自主调节线上学习的步调,同时给予线下的课堂学习更多的互动交流时间和空间,弥补传统音乐课堂的在活动空间上的局限性,为学生打造更为开放和多元的活动空间。

(二)交互设计:拓展多样性的实践方式

数字化教学方式在音乐课堂中的运用体现在为学生提供数字化终端设备,学生运用数字化终端设备进行随堂检测和音乐实践,能够提高课堂互动环节的时效性,从而实现实时互动与及时反馈,如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运用平板作为媒介,学生运用图片拖拽功能,完成课堂练习,希沃白板中的答案检测功能能够让学生实时知道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音乐课堂中虚拟乐器的使用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文人情致》的学习中,学生在平板上点击虚拟古琴,参与体验活动,增强互动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针对传统音乐课堂活动空间的封闭性,为了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和参与程度,教师可以在表现性活动和音乐编创环节引入虚拟编创软件,例如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十三单元第二十五节《贝多芬》这一课中设计编创活动:“以《欢乐颂》作为编创素材,运用“库乐队”编创软件,对《欢乐颂》主题进行速度、力度、节奏、音色和伴奏音型的变化,从而将你所理解的“欢乐精神”的精神内涵表达出来。”学生运用库乐队软件进行编创,在欢乐颂旋律的基础上使用了钢琴音色演奏柱式和弦,弦乐断奏演奏不规则节奏打破了《欢乐颂》旋律原有的稳定感和平衡感。另外,使用电子合成器制作而成的芯片音和 artcore 经典鼓点赋予这一经典旋律现代流行音乐的活力。

iOS 设备中的库乐队,拥有丰富的声音资源库,包含的乐器种类多,使用难度小,乐器可视化界面清晰明了,学生不仅可以了解不同乐器的演奏技巧,还能够直观地感受乐器的音色差异,在可视化界面里能够便捷地改变音乐的音高、节奏、调式调性和音色,让学生的音乐编创活动能够“融合视觉与听觉的双重体验”[12],降低音乐编创的难度,提高学生参与编创活动的积极性。

( 三)视觉呈现:营造拟真化的教学情境

2020 年修订版《课标》在必修课程音乐鉴赏的教学提示中指出:“在教学中,可根据所听赏作品的表现题材或特点,创设体验音乐的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智慧课堂背景下的数字化教学方式能够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突破教学时空的限制,拉近了虚拟与真实之间的距离。例如在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九单元《文人情致》的课件呈现上,采用与单元主题相符合的山水画背景与字体,表现了“人文情致”的古韵与雅致。运用 AI 技术设计紧扣教学环节的拟真化情境教学,让古人动起来,增加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述的 ai 数字人制作需要运用到图像生成、视频生成和对口型等等 ai 生成工具,学生在 ai数字人营造的拟真化教学情境中,了解古琴曲《流水》背后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经典故事,引导学生选择与音乐相符的画面,让学生真正体会“琴音即心音”的深刻内涵。

结语

在教育数字化的背景下,智慧教学以技术为纽带,为高中音乐教育模式的革新提供了可能性,助力高中音乐鉴赏课从活动空间的封闭性转向开放性、从实践方式的单一性转向多样性、从情境教学的抽象化转向拟真化,推进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高中音乐鉴赏课从“知识传递”向“素养浸润”进阶,为培育兼具文化底蕴与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注入源源不断的艺术动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2020

[2] 教育部关于发布《教师数字素养 ) 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1/s7048/202504/t20250416_1187476.html

[3] 教 育 部 等 九 部 门 关 于 加 快 推 进 教 育 数 字 化 的 意 见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4/content_7019045.htm

[4]Chen L. Unlocking the Beat: How AI Tools Drive Music Students’Motivation, Engagement, Creativity and Learning Success[J]. 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 2025, 60(1): e12823.

[5]Yu, X.; Ma, N.; Zheng, L.; Wang, L.; Wang, K. Developments and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usic Education. Technologies 2023, 11, 42. https://doi.org/10.3390/technologies11020042

[6]Santos O C.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psychomotor learning: modeling human motion from inertial sensor dat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ols, 2019, 28(04): 1940006.

[7] 王天平 , 闫君子 . 智慧课堂的概念诠释与本质属性 [J]. 电化教育研究 ,2019,40(2019110100):21-27.

[8] 郑艳群 , 刘冰 . 论项目式教学与混合学习模式在国际中文教育中的融合发展 [J].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25,(2025052600):51-57.

[9] 张心雨. 初中音乐智慧课堂教学研究 [D]. 浙江: 浙江师范大学,2023.

[10] 张秀梅 . 智教时代 AI 赋能微课视频制作技术研究 [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14(36):

[11] 祝智庭 . 智慧教育新发展: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 [J]. 开放教育研究 ,2016,22(2016020100):18-26,49.

[12] 冯怡. 数字音乐软件“库乐队”在音乐创编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2024.

2024 年度厦门市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智慧教学环境下中学音乐鉴赏数字资源建设研究》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MKT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