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也来八卦一下“八卦”

作者

黄雨青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中学  528200

“八卦”是我国最古老的国粹之一,其所涉及的内涵跟现在的社会生活、天地规律、科学技术等有着很多紧密的联系,如计算机用的二进制据说就是来源于八卦。

一、混沌初开 乾坤始奠

古人很聪明,用“— —”表示无即是0,用“ ”表示有即是1,这两个符号叫做爻也称卦爻、爻签,中间有缺口的叫阴爻,中间无缺口的叫阳爻。太阳照在人身上是热的为阳,月亮照在人身上是冷的为阴,这就是古人最初认知的阴阳,故月亮也叫太阴。用阴爻和阳爻的不同排列组合从下往上摆放来记数,读数要从下往上读。在古代,找有长有短的条状物是很容易的,当时没有纸笔墨也写不了,所以从下往上摆放这些爻签就可以简单记数了。现代人到寺庙摇签问卦,实际是“爻签占卦”,摇一摇或者抛一抛,随机展现的是那一条爻,或占据的是哪一个卦所在的位置方位。例如,摆放“三条阴爻”记为 000 即无为 0,命名叫坤卦;从下往上摆“二条阴爻和一条阳爻”记为001 即是1,命名叫艮卦,以此类推,如表1 所示:

表 1

本来 0 和 1 仅需阴爻和阳爻各一条即可表达,2 也只要阴阳爻各一条表达即可,3 也只要2 条阳爻表达即可,但为了八个卦看起来美观统一,所以都用三条爻来表达,反正在下面加摆一些阴爻也改变不了数值的大小。这样就构成了“三爻八卦”共八个基础卦。如果要表达数值8,即001 000,就是下面先摆一个艮卦,上面再摆一个坤卦,从数值 8 开始构成了 6 爻计数,演变成“六爻六十四卦”。生产力越来越发达,打猎的数量越来越多,数字不够用,把这八个卦组合来组合去,很多人看不懂更算不明白,只有少数人比如巫师才能精通此理,巫师一开始的职能相当于现代的“会计”是专门计数并分配猎物的,他通过这些数学原理,再根据以往打猎的成绩来摆出普通人很难看懂的大数量猎物的预测卦,预测明天出去能打到多少猎物,大家就认为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占卜算卦由此产生,只是后来人们赋于每个卦对应不同的含义,例如乾为阳、为天、为男、为父、为马,把天叫做老天爷,把能力超群思维出众称为天马行空;坤为阴、为地、为女、为母、为牛,故有大地母亲之说,河流是附着在土地上流动的,河流自然就是母亲河了,后来又引申出祖国母亲,因为祖国是建立在土地上的;“为人父母做牛做马”亦然;类似的不一而足,就有了后人的八卦算命、阴阳风水这些民俗。

每一个卦都是由相同的阴爻和阳爻组成的,只有爻类的数量不同和摆放位置不同,所以每一个卦本身都自带了阴阳属性。这也很好理解,无论以后进化出了多少进制的计算方法,但是 0 和 1 都是共用的两个数。如乾卦是 7 且排第 1,7 是其至阳的属性,1 为阴(1 是阳爻,但此处属性为阴),7+1=8,任何一个卦其实际值和排位数加起来都等于8,阳气至盛时,阴气就会从1 开始慢慢增多了;坤卦是第8 又是0,8 是它至阴的属性,阴气至盛时,阳气就从 0 开始慢慢滋生了,这里的 0 其属性为阳,0 初始为阴爻,现在却变成了具有阳的属性,这也体现出阴阳互变、能量交换原理。阴和阳是相对的,不同的事物,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理解。事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就是因为事物本身就自带了阴阳属性,只是有时候显现的是阴性,有时候显现的是阳性。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这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也暗合了阴阳原理。比如高处的泥沙可以看成是阳,但被侵蚀搬运到了河床里面堆积下来,就可以看成是阴了,也可以套用侵蚀为阳、堆积为阴,同一地点的高空是高压性质但数值却是小的、低空是低压性质但数值却是大的,这属于同一事物定性和定量的不同表达,也是暗合阴阳的。

古人用简易的实物创造了两个记数符号阴爻和阳爻,0 和 1 就是最极端的两个数被称为太极,故有太极生两仪(鱼),如图 2 所示。把至阳的乾卦放在最上端,称之为老阳(也称太阳,但与现在的太阳名字混淆);把至阴的坤卦放在对应的最下端,称之为老阴(也称太阴);在表 1 中,可以看出离卦和坎卦是刚好居中对称的,在图3 的中间两侧刚好是阴阳对半分,在表 1 中可看出,离卦的中间是一条阴爻,为中阴之意,放在阴渐多的左侧中间;坎卦的中间是一条阳爻,为中阳之意,放在阳渐多的右侧中间;这样就形成了四个方位,称为四象,(此文四个象位的名称可能与古籍不一样,但取其意思即可),这就是两仪(鱼)生四象,如图 3 所示。在四个象位之间再按顺序把其余四个卦放进去,就有了四象生八卦,象即是向,方向方位之意,就有了八个方向方位,古人的方位表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现在相比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论。成语“四面八方”即与此有关,如图 4 所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本质就是 0+1=1 ,1 变 2,2 变 4,4 变 8,8 变64,……,无穷无尽的指数式增长,暗含核子裂变、细胞裂变原理。

为了方便计数,古人就想出以上办法把八个卦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成一个圆圈,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加法口诀表,让多数人能看懂自己打猎在部落中的贡献值是多少。

二、阴阳相伴 五行长盛

在远古,吃,不算是大问题,人口少,各种动植物很丰富,茹毛饮血也是很美味的生活,类似于现代人吃“刺身”。但寒冷却是会要命的,树皮树叶兽皮挂身上也不太顶用。某一天,古人在野外获得了火,拿回来取暖,睡得舒服极了,一觉醒来,发现火不见了,大家都来找火,但只发现了一堆灰土,古人认为火生土。继续往下挖土找火,结果在火堆下面挖到了一块金,它的颜色还是跟土的颜色差不多,就认为土生了金,古人认为这块金是上天赐给他们的神物,就供奉起来;突然有一天,早起床的古人发现金的表面居然会流眼泪,就是凝结出来的水珠,并且发现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经常会伴随阴天、下雨或将要下雨,现在看来其实就是空气中水汽过饱和的冷凝现象,古人凭此认为金生水。下了雨水后,古人发现植物都猛绿起来了、旺盛起来了,枯木逢春,生机勃勃,所以春季的节气之一就有雨水,据此古人认为水生木。此时,火还是没找到,突然灵光一闪,转念一想,发现好像哪里有点线索了,就回忆起是如何把火拿回来的,火是附着在木上面燃烧的,所以大伙儿就敲敲打打开始了钻木取火,结果真让他们钻出了火,火终于被找到了,原来火是藏在木头里的呀,从此确定了木生火。至此,五样东西就形成了相生的闭环,参考阴阳八卦图案,形成了五行相生论。

图 5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火的广泛使用,铁的推广应用等等,古人发现,火能够熔化金属,就有了火克金。用金属刀去砍树省力多了,就有了金克木。吃完了果肉,把果核随手丢在土地上,居然能生根发芽吸收土地养分自行生长,树木既能往下钻土、也能往上破土,所以就认为木克土。由于经常发生洪水,人们就担土来挡洪水并改变洪水的流向,“水来土掩”,就认为土能克水。最后觉得火白白地在燃烧,有点浪费,就用水去浇灭它,发现了水能克火。这样,五样东西形成了相克的闭环,也参考阴阳八卦图案,形成了五行相克论。五行相生就是阳,五行相克就是阴,五行中的每一样,都同时具有阴、阳两种属性,给每一样东西又同时赋予它一阴一阳两个名称。古人认为五行是上天赐火而推演形成的,在更久远的古代,传说有十个太阳,气温很高,把天都烤干了,有个神人叫后羿的,其箭术高超,把九个太阳都射下来了,只剩下一个太阳,人们为了纪念这十个太阳和后羿,就把五行中的十个阴阳名字,统称为天干。

我们以黄河文明为主,古人对太阳的视运动感觉一天中较热的时段,太阳是在南方,影子是在北方,故南方为阳属火,北方为阴属水,再参考阴阳八卦图的样子放置五行,依照相生相克关系排列,就有了:甲阳乙阴放东方属木,丙阳丁阴放南方属火,戊阳己阴放中央属土,庚阳辛阴放西方属金,壬阳癸阴放北方属水。咱们的五星红旗很象“五行”原图,大的红五角星代表土(国土),四个小的红五角星代表木、火、金、水环绕,面对五星红旗,右手即东方为四颗向心的小红星,恰好为我国的四个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之大莫非王土,表示我国就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本来土代表地球,放在圆的中间,意为宇宙的中心,但后来发现,在宇宙中,地球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球而已,而且土放中间,按相生顺序连接成了有缺口的“圆”太难看也不好用,就把土挪到了火的前面,五行图符最终演变成如图 5 所示,现在,如果咱们能把某个产业做到闭环,也就是全产业链,那么离世界第一也就不远了。五行是一种象义符号系统,是事象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客观存在,经过几千年的演化验证,本质上产生并形成了高阶的系统思维模式。

三、数卦观月 圆缺有律

古人在观察月亮时发现其有周期性圆缺,八卦表中乾卦是最大数,为第一名,最满,为至光至亮至圆时表示月圆,乾卦放在最顶上,就是满月十五;坤卦是最小数 0,为第八名,几乎看不到月亮,就是新月初一,坤卦放在对应的最下方,其它按八卦方位一一对应放置,就得出如图6 所示,再与现在的月相图如图7 对比,是一样的:

图 6 图7

八个卦是按数值大小的排位序号来放置的,乾第一名放最上面,坤第八名放最下面,北半球是逆时针旋转的,其他的就按名次逆时针放置。从乾到震排位渐低,表示阴渐多,实际就是月球的亮面渐小而暗面渐大直至新月(坤),这就是至满则缺的由来;从坤到巽排位渐高,表示阳渐多,实际就是月球的暗面渐小而亮面渐大直至满月(乾),这就是阳中有阴,阴中有阳,否极泰来。中间的阴阳鱼表示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情况,地放中为下,天放外为上,所以读此图每个卦的爻是由圆内往圆外读的。同时,阴阳鱼也表示“至阴则阳生,至阳则阴来”的辩证哲学。阴和阳的初始本意就是一种计数的方式,并无好坏之分、褒贬之意,也没有感情色彩,更没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但经后人不断添加和演化,才有了“阴阳生万物”之说,再以风水算命等的方式出现。

古人观察月相,就在八卦图上记天数,0 代表无,是原点,坤卦不算,类似于今之数轴,原点是不用计入的;一天记一个卦,当人们数完一周圈的八卦图时,刚好就是 7 天,发现上次看到完整的圆月亮到本次月圆时的周期大约是数了四周圈,7×4=28 ,而把八卦中每个卦代表的实际数值相加(0+1+2+3+4+5+6+7)恰巧等于28,此乃天意,阴(月)历刍形由此产生。故这样的周期就称之为月,一个月大约28 天(限于古时条件,测算得不那么精准)。因为一个月就是数八卦图 4 周圈,那么自然一周就是 7 天,这就是一个星期为 7 天的八卦来由。因为 7 在八卦图中是最大的数、排第一、放最上方,象征圆满和至高无上,所以 7 在古代是很吉祥的数字,如北斗七星、七星连珠、七仙女、七级浮屠、上七下八、七绝诗等;及至有了十进制后,人们又发现八卦图中的任意两个对称卦其序号数值相加都是 9,才把 9 当成吉祥数字,意为长长久久,长治久安,华夏九洲,九五之尊(九是十进制后八卦图之最大数,五是指五行)。在古代,对于八这个数字并不太重视,因为在八卦中,这个“八”只是序号,并非真的有那么多猎物与其对应,是虚的,坤卦由三条阴爻组成并且排第八位,后来演变成“三八”这一俚语来指代女性。因为古时在巫师那里八卦有预测功能,但有时准、有时不准,说某个人很“八卦”就是指喜欢打听谈论和传播捕风捉影、道听途说、小道消息等不确定的东西甚至是他人隐私。

四、立杆测影 节气轮回

当古人把月亮摸得差不多了,就观察太阳,“卦”字本身就是立杆测日影的象形字,把一年中某天影子最短为最阳的那天定为夏至,把一年中某天影子最长为最阴的那天定为冬至,参考把月亮圆缺放在八个卦方位的做法,依样画葫芦,就把夏至放在最顶上,冬至放在对应的最下端,按中间两鱼“阴渐多、阳渐多”的逆时针顺序,左右两侧放阴阳平衡的秋分和春分,得出如图 8 所示,确立了两分两至节气:

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社会的进步,仅有以上四个节气,时间跨度太大,对于指导生产生活意义不大,所以进一步的观察太阳和根据农耕经验就继续地细分下去,因为八卦图是由24 条爻组成的,故设了24 个节气,如图9 所示。

四立的确定:夏至是阳气最盛时,但不是夏天的开始,也不是夏天的结束,而是处在夏天的最中间,根据几何对称原理,夏天的开始应在春分和夏至之间即巽位是立夏,立是开始之意,立夏就是夏天的开始;同理,秋天的开始就在兑位即立秋,冬天的开始在震位即立冬,春天的开始在艮位即立春,如图9 所示。

余十六个节气的确定:在以上相邻两个节气之间放进去两个就行了。夏至是阳气最盛,但不是最热的,这个类似于正午太阳最强、但下午 2 时左右才最热是一样的道理,继续升温,直至气温最高,就安排了小暑和大暑,暑就是炎热闷热的意思。立秋之后安排了处暑和白露,处暑就是高温的暑气渐渐消散处理了,但是地温还是比较高的,晚上把地表的水蒸发上来,早晨容易在花花草草表面凝结成白色的露珠,故称白露。秋分之后,天气转冷,这时的露水就是比较寒冷的了,故称寒露;继续降温,就凝结成霜了,故称霜降。立冬之后,比露和霜还更冷的就是雪了,先下小雪,再下大雪。

下雪了,冬至之后就更寒冷了,故进入了较小的寒冷即小寒和很大的寒冷即大寒。物极必反,阴至盛而阳生,春天就来了,故有“冬尽春来、苦尽甘来”之说。立春之后,阳气慢慢上升,空气中的寒气就凝结成了水珠,开始下雨了,就进入了雨水季节,下雨伴随电闪雷鸣,把蛰伏在地下冬眠的小虫子、小动物都惊醒了,万物复苏,故称惊蛰。春分之后下雨就更多了,这时候万物皆显、气清景明就进入了清明,趁着清明时节雨纷纷,水分充足,人们就开始播种谷物了,故有谷雨,此节也是最适宜播种庄稼的节气。立夏之后,种下去的谷物等已经结出了刍果,但还没有完全的饱满,故称小满,等到谷物结的果实上长出了芒(谷穗和麦穗上面长出来的针状物或毛状物),就表示成熟了,此节气称芒种,这个时候就到了南方割早稻、北方收冬小麦的季节了。芒种既是收获季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播种季节,“芒种不种,再种无用”,若此季节后才种,则成活率、结果率、产果量等都会大大下降,南方晚稻就是在这个时节开始播种的;芒种是一个又要收又要种的最忙季节,故也称忙种。

以上,总共 24 个节气,相邻节气间隔半个月(15 天),每个月有 29 或 30 天,一年分出 12 个月(有时有闰月),每三个月为一季,分出四季,这就是太阴历,意为太阳和月亮相结合的历法,为了区分现代的由纯太阳而来的历法即阳历(公历),就把太阴历简称为阴历,对农业生产很有指导意义,故也称农历。那么,每一天就参照八卦图24 条爻设定为24 小时,根据八卦阴阳各半原理,“夜”为阴占12 小时,“日”为阳占 12 小时。每两个小时为一个时辰给起个名字,因为古代,还没有出现阿拉伯数字记数法,古人就创造出有限的表达数量的文字,我们可以称之为文本数字,在计算机语言中就存在文本数据和数字数据。今人是用“数字数据”一一跟“文本数据”对应来研究古代文化,只能算是推理,并不一定能完全跟古人当时的意思或用法一致。为了让起的名字有意义经得起考证,再参考动物的作息时间,把动物跟时辰一一对应,如老鼠最活跃的是子时即半夜 23 时 ~1 时;我们是龙的传人,龙代表人,人类在辰时即 7~9 时就要起床开始干活了,以此套推,就形成了十二地支,分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其中,子为阳,丑为阴,……,一直这样阳阴相间套进去,十二地支就分出了六阳、六阴。同时,把月份对应上 12 生肖,这个月份生肖关注的人少,请读者自查网络即可。把年份也轮着对应上 12 生肖,大家就有了以出生年份为准属于何种生肖了,年份生肖几乎人人都有关注。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联合起来记录年份就有了干支历,例如 2025 年是乙巳蛇年,2026 年是丙午马年;若按序把天干甲定为1……癸定为10,则年干为(年数-3)÷10 的余数;把地支子定为1……亥定为12,则年支为(年数-3)÷12 的余数,如此天干地支勾连类推,总共有不重复的60 个组合,60 年为一个甲子轮回,“六十花甲”“万物轮回”就是如此来的。

有了十进制后,在八卦图中,每个卦的序号对称相加,就有了 4 个 ωu9 ”, 4×9 = 36,结果刚好就是八卦图中的离三和坎六合起来的两位数,而 3×6=18 ,从前面图示可知离三和坎六是居中且其积等于八卦图数值 36 的一半,恰好是中阴和中阳这两象,既然如此巧合,古人就想,那何不把其余的两象乾一(第 1)和坤八(0)也加进去呢,就有了八个新数“180、181、1801、1810、360、361、3601、3610”,更巧合的事情出现了,360 居然可以被 24 条爻整除,而 24 节气就是完整的一年,也就是在八卦图中走了完整的一个圆圈,所以就规定八卦图中的阴阳鱼(两仪)所形成的圆规定为 360 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圆是被规定出来的,所以画圆的工具就叫圆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也跟此有关。地球自转一圆周是 360 度,而一天又是24 小时,所以每小时自转 15 度,八卦图中有 8 个卦、初始大数是 7,之和为 15,这样的结论追根究底还是离不开“八卦”。 360÷2=180,180÷2=90 ,这其中的“360、180”与八卦图中的四象八卦之数相关;继而推演出四象互相平分,每象90 度,数学中直角座标的四个象限即来源于此。

五、过往皆序 未来可期

假设回到“八卦图”的初始应用场景,它就是一个计数器,本身暗合了一些基础的数理原理。后人在生活体验、生产实践或专门研究中,有好事者把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并广泛应用的东西又放回到“八卦图”中,反向追溯它们之间是否有联系,是直接(表象)联系还是间接(推理)联系,挖掘并完善“八卦图”内涵,然后又利用此推理模型(框架、思路、结论等)正向拓展寻找未来事象演化的 N 种可能性。例如,古时的 1 斤有可能存在 6 两、8 两、10 两、12 两、16 两、20 两等各种标准,各部落之间在进行物质交换时,也因度量不一致而“短斤缺两”大动干戈,大家就商量着在八卦里找,发现 16= 乾 7+ 坤 0+ 离 3+ 坎6,(见表1 和图3)刚好是八卦中的四象之和,含“两阴、两阳”、“有排位数(虚即阴)、有真实数(实即阳)”,实打实的阴阳平衡,非常公平,关键“八卦”还是上古神器,公信力绝对爆棚,天意不可违,大伙儿不得不服,最终就定为“1 斤 =16 两”,故“半斤八两”。一直到 1959 年 6 月 25 日国务院才下文改为“十两制”,主要原因是与国际接轨、符合十进制换算容易;但许多中医药方特别是老中医,还沿用“十六两制”,因为药的用量是要求更精确的。

综上粗浅理解和认知,看来这个世界、甚至宇宙真的很“八卦”,万事万物就被这个0 和1、阴与阳,联通起来、万物互联(如互联网、AI),相生相克、相伴而存(很象量子纠缠理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揭示了万事万物都有发生发展消亡的过程,盛极而衰、否极泰来,阳盛阴衰、阴盛阳衰,阴生阳、阳孕阴,阴阳平衡方可健康、维持均势才能太平,……等等,属于朴素的、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哲学思想。立足地球,人类从自身出发,不断地向外推演,N 多年以后,当人类回顾为了寻找世界本源所苦苦走过的足迹时,蓦然回首,也许本源就在你眼前,这也太“八卦”了吧!

注:笔者认为此文所述并非严谨的科普类文章,若其中有跟考古考证、科技探索等结论不相符的,请不必过分在意,更不必被其误导,纯属自圆其说,八卦一下“八卦”而已。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