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AGV车装配过程中多工序累积误差的消减方法
席晋东 周少东 李阳 卫星亮 王斐 张旭
航天518研究所
1. 引言
航天生产现场对 AGV 车的运行精度要求极高,毫米级的偏差可能引发设备碰撞、物料输送错位等问题。AGV 车的装配涉及车架焊接、驱动轮系安装、导向装置调试等数十道工序,每道工序的微小误差(如零件加工公差、装配对位偏差)经多环节传递后,会形成显著的累积误差。一线装配中,传统依赖经验的调整方式难以稳定控制精度,因此需建立系统化的误差消减方案。
2. 航天AGV 车多工序累积误差的成因分析
2.1 零件自身误差
航天 AGV 车的核心部件(如车架、驱动轮、导轨)虽经精密加工,但仍存在尺寸公差(如车架焊接后的直线度偏差 ±0.5mm )、形位公差(如驱动轮轴的垂直度误差),这些误差会直接带入装配环节。
2.2 工序间定位偏差
装配过程中,工序转换时的定位基准不一致是误差累积的关键因素。例如:车架装配以底部平面为基准,而后续安装驱动轮时若改用侧面孔位为基准,基准偏移会导致轮系与车架的垂直度误差增大。
2.3 装配操作误差
一线装配人员的操作手法差异(如螺栓拧紧顺序、力度不均)会引入随机性误差。例如:安装导向轮时,若未按对角顺序拧紧螺栓,可能导致轮架变形,产生 ±0.3mm 的径向偏差。
2.4 环境因素影响
航天车间的温度波动(如昼夜温差 5℃)会导致金属部件热胀冷缩,装配后的尺寸偏差随环境变化累积,尤其对长导轨类零件影响显著。
3. 多工序累积误差的消减方法
3.1 统一基准,减少基准转换误差
3.1.1 建立装配基准体系
以AGV 车架的几何中心和底面为“主基准”,所有后续工序(如驱动轮安装、电池舱固定)均以此基准定位。通过激光跟踪仪标记基准点,确保各工序的定位偏差控制在 ±0.1mm 以内。
实例:在车架焊接后,用激光干涉仪校准主基准平面,将平面度误差从0.8mm修正至 0.2mm ,为后续装配提供稳定基准。
3.1.2 采用“基准继承”原则
设计专用定位工装(如带定位销的轮系安装平台),使上一工序的基准通过工装传递至下一工序。例如:驱动轮安装工装与车架主基准孔配合,确保轮轴中心线与车架基准面的垂直度误差 ⩽0.05mm 。
4 优化装配工艺,控制工序误差传递
4.1 关键工序“误差预补偿”
针对误差敏感工序(如导轨拼接),根据前序误差数据提前设定补偿量。例如:若前序车架存在 0.3mm 的横向弯曲,导轨装配时在拼接处预留 0.3mm 反向间隙,抵消累积偏差。
4.2 分步检测与实时调整
在装配关键节点(如完成轮系安装后、安装导向装置前)增加检测环节:
- 用三坐标测量机检测驱动轮的同位度,确保左右轮轴距偏差 ⩽0.2mm ;
- 通过百分表监测导轨接缝处的高低差,超限时用垫片微调,控制在 0.1mm 以内。
4.3 标准化操作流程
制定《AGV 装配操作手册》,规范关键步骤:
- 螺栓拧紧采用扭矩扳手,按“对角分步拧紧”原则(如先预紧至 50% 扭矩,再依次拧至标准值),避免部件变形;- 装配人员需经培训考核,确保同一工序的操作误差波动 ⩽0 . 1mm 。
5. 改进工装与检测手段,提升精度稳定性
5.1 设计自适应工装
针对易变形部件(如长导轨),开发带弹性支撑的工装,通过气动顶针自动补偿零件自身的直线度误差。例如:导轨装配时,工装的 3 个支撑点实时监测并调整高度,使导轨直线度控制在 0.3mm/m 以内。
5.2 引入在线激光检测系统
在装配流水线旁部署激光扫描仪,实时采集 AGV 车的三维点云数据,与设计模型比对,生成误差热力图。当某工序误差超限时(如轮系平面度 >0 .4mm),系统自动报警,避免误差流入下一环节。
5.3 环境误差控制
在装配区域安装恒温恒湿系统(温度控制在 20±1∘C ,湿度 50±5%) ),减少环境变化对零件尺寸的影响。对长导轨等敏感部件,装配前在车间静置 24小时,使其与环境温度平衡。
6. 实例验证
以某型航天AGV 车(总长3.5m,宽1.2m)的装配为例,应用上述方法后:
- 多工序累积误差从改进前的 ±1.5mm 降至 ±0.3mm ;
- AGV 车运行时的直线度偏差从 0.8mm/m 优化至 0.2mm/m ;
- 装配返工率从 15% 降至 3% ,显著提升生产效率。
7. 结论
航天 AGV 车的多工序累积误差消减需结合“基准统一、工艺优化、实时检测”三位一体的方法。一线装配中,通过建立稳定的基准体系、标准化操作流程、引入智能化检测工具,可有效控制误差传递,确保 AGV 车满足航天生产的高精度要求。未来可进一步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误差数据的全流程追溯,持续优化装配精度。
参考文献:
[1] 杨晓娜 , 李超 , 成娇 , 毕鹏飞 , 郭潞明 . 大型飞机装配过程中配重方法及布局优化研究 [J]. 航空精密制造技术 ,2025,61(03):35-38.
[2] 姜昕彤 . 飞机装配过程中工装应变监测及预测技术研究 [D]. 大连理工大学 , 2020.
[3] 杨书勤 , 张军红 , 张敬彤 , 陈俊文 , 张亚荣 . 着色渗透检测在飞机装配过程中的应用 [A] 第十一届全国磁粉渗透检测技术年会论文集 [C].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磁粉渗透专业委员会,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17: 2.
[4] 段云云 . 钻孔样板在飞机装配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J]. 山东工业技术 ,2017,(17):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