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换热系统结焦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

银磊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炼油三部 新疆 830019

引言: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是提升柴油品质、降低硫含量的关键设备,其换热系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易产生结焦,这会严重影响装置的热效率与运行稳定性。结焦不仅使设备维护成本增加,还可能造成生产中断,对整体经济效益产生影响。面对这一难题,探寻有效的解决途径十分必要。通过深入研究结焦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优化换热系统的办法,为提升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的效率与可靠性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帮助。

1. 结焦问题的产生机制与影响因素

结焦问题是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换热系统中常见且不易解决的技术难题。它的产生既与反应物的化学特性存在密切联系,也会受到操作条件和材料的作用。

1.1 结焦形成的化学与物理机制

结焦现象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柴油组分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热裂解、氧化及聚合反应。在加氢反应进行时,油品中的烷烃、芳香烃及含硫化合物等成分在催化剂作用下会产生碳沉积。特别是当温度处于 400-450° C、压力为5-15MPa 时,柴油中的芳香烃和聚合物容易在换热管壁上沉积,形成焦碳。另外,氢气过量和未完全反应的副产物也会让结焦情况加重。焦炭的生成主要来自 C-H 键的断裂及 C=C 双键的聚合反应,使得反应物在热表面不断堆积,进而形成厚度不同的焦层。

换热管壁的温度和表面粗糙度也会对结焦的速度和厚度产生影响。当换热器表面粗糙度较大时,局部热不均可能造成更高的温度梯度,促进结焦物质的堆积。对换热器表面材质和设计进行优化,能够有效减少焦炭沉积的出现。

1.2 主要影响因素

结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作用,其中温度、压力和原料组成是最关键的因素。温度越高,柴油组分的裂解速率就越快,焦炭的生成量也会随之增多。研究表明,在加氢裂化过程中,反应温度每上升 20 C,结焦速率大约会增加 30% 。压力对结焦的影响体现在气体的密度和反应速率上,过高的反应压力(>15MPa)会促使催化剂失活,同时加剧结焦。原料中的硫、氮化合物及芳香烃含量也对结焦有明显影响。高硫、高氮油品在加氢改质过程中更易生成焦炭,而芳香烃成分由于自身结构的稳定性,在高温条件下更容易发生裂解和聚合反应,促使结焦形成。

催化剂的种类和性能直接影响结焦的形成。金属氢化物催化剂与酸性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和孔隙结构,直接决定了柴油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吸附能力,进而对焦炭的生成速度产生影响。调整催化剂的孔径分布和金属载体比,能够有效降低结焦现象的发生概率。

2.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换热系统结焦的后果

结焦问题不仅会影响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的换热效率,还可能导致设备故障频繁出现,使运行成本增加。深入探究结焦带来的设备和经济后果,有助于更清晰地认识结焦问题的严重性,进而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2.1 设备运行与维护的影响

结焦会使换热器的热交换效率大幅下滑。换热管壁上沉积的焦炭会形成一层隔热层,阻碍热量的有效传递。按照热交换理论,焦层的存在会加大换热器的热阻,致使设备热效率降低 10%-30% 。在高温环境中,结焦的影响更为突出,换热器的温差会变大,造成设备过热,进而加快设备的老化或损坏。为维持换热效率,必须对换热器进行频繁清洗,这不仅会增加维护周期与人工成本,还可能导致生产线停运,降低生产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此外,换热器长期积焦可能引发设备严重腐蚀或结构破损,甚至可能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因热膨胀导致换热管断裂或泄漏,形成更为严重的安全隐患。换热器的维护成本会明显上升,频繁更换损坏部件也会使企业运营成本增加。

2.2 生产效率与经济性的影响

结焦现象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直接可见。换热器效率下降会延长加热过程,反应温度难以维持在最优区间,进而影响整个反应速率,使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的生产能力降低。当结焦情况严重时,生产设备可能需要停机清理焦炭,每年停机时间可达数周,这不仅会降低单位时间的产出,还可能造成部分原料损耗。

从经济层面来看,结焦会使维护费用和停机成本显著增加。除了设备维护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焦炭积聚还会使能耗上升,热量传递效率降低导致加热过程需要更多能源支持,从而推高能耗成本。每次清理过程中,设备停机及清洗所消耗的能源会使单位产品成本增加 2%-5%。另外,结焦引发的设备损坏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维修,甚至需要更换换热器,进一步增加设备投资与运营成本。

3. 解决结焦问题的对策与技术方案

为切实解决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换热系统的结焦问题,从设备设计、操作条件、催化剂选用等多方面开展综合优化意义重大。

3.1 换热器设计与材料优化

对换热器设计加以优化,能明显减少结焦现象。增大换热器的表面积、改进流体动力学布局,有利于提高热交换效率,减少局部高温区域的产生,进而减缓结焦速度。采用蛇形管道设计,可让流体在管道内充分进行热交换,减少结焦积聚。同时,选用耐高温、抗结焦的材料,也能有效降低焦炭生成率。依据相关标准,换热器材料需具备超过 500 C 的耐温能力,且有良好的抗结焦性。

3.2 操作条件与工艺调整

优化操作条件,特别是温度、压力和流速,可显著降低结焦的发生。在加氢改质装置中,温度控制十分关键,一般建议将反应温度控制在 380-420° C之间,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过度裂解而生成焦炭。将压力调节至 12-15MPa,有助于稳定反应速率,降低焦炭生成。此外,通过调整液体和气体的流速及比例,增强流体湍流程度,避免油品在换热器壁面长时间滞留,可减少焦炭沉积。

3.3 催化剂的选择与改进

催化剂的选用直接影响结焦生成速率。像 Ni-Mo、Co-Mo 这类低结焦催化剂,在提高加氢反应效率的同时,能有效抑制焦炭生成。对催化剂的表面结构和孔隙分布进行改性,使其具备更好的选择性和更高的活性,可减少不必要的裂解反应,降低结焦量。催化剂中活性物质的均匀分布以及孔径的合理设计,也能有效减少焦炭积聚,延长催化剂的使用周期。

3.4 在线监测与实时调节技术

引入在线监测技术,能实时掌握换热器的运行状态,进而快速调整操作参数,防止结焦积累。借助传感器监测换热器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等关键参数,结合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现对换热器内部热力学状况的实时调节。比如,使用精度达 ±0.5 C 的温度传感器和精度达 ±0.1MPa 的压力传感器,能有效监控设备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并对温度、流速进行动态调整,减少焦炭沉积。

结语:

通过分析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换热系统的结焦问题,提出了优化换热器设计、调整操作条件、改进催化剂选用及实施在线监测的综合解决方案。这些技术措施不仅能有效减少结焦形成,还能提高装置的热交换效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些措施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为柴油加氢改质装置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潘强 , 辛丁业 , 马晓伟 , 等 . 节能创新改造技术在加氢改质装置上的应用 [J]. 石油石化节能 ,2019,9(06):21-24+7-8.

[2] 张珏 . 柴油加氢改质装置高压换热器腐蚀原因分析 [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4,44(19):22-24.

[3] 周琴 , 李健 , 李明伟 . 劣质催化柴油加氢改质装置换热优化系统 [J]. 化 学 工 程 师 ,2018,32(09):63-66.DOI:10.16247/j.cnki.23-1171/tq.20180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