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赵军
洪雅县瓦屋山镇中小学校 620365
一、引言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学习兴趣起着关键作用。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 “一刀切” 的教学模式,难以兼顾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导致部分学生 “吃不饱”,而另一部分学生 “跟不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分层教学和趣味性教学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分层教学强调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等差异进行分层指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趣味性教学则注重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二、趣味性分层教学的概念与理论基础
趣味性分层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同时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教学、情境教学、故事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注重教学的趣味性,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养。
三、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在某小学五年级的一个班级中,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决定在 “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实施趣味性分层教学。
(一)学生分层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将班级学生分为 A、B、C 三个层次。A 层学生 12 人,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B 层学生 20 人,学习基础和能力中等;C 层学生 8 人,学习成绩优秀,思维活跃。
(二)教学目标分层
A 层学生的教学目标是能够认识常见的多边形,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简单图形的面积;B 层学生的教学目标是在掌握基本图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能够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C 层学生的教学目标是深入探究多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并能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建模问题中。
(三)教学内容分层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 A 层学生,教师重点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大量的直观演示和简单练习,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公式;对于B 层学生,除了讲解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还增加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例题和练习,引导他们学会分析组合图形的组成,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面积;对于C 层学生,教师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方式,让他们发现不同图形之间的联系,并鼓励他们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一些拓展性的面积计算问题,如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四)教学方法分层
针对 A 层学生,教师采用直观演示法和游戏教学法。在讲解长方形面积公式时,教师用小正方形卡片拼成长方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然后通过 “面积计算大比拼” 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知识;对于 B 层学生,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创设 “校园绿化设计” 的情境,让学生分组计算不同形状绿化区域的面积,在合作交流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 C 层学生,教师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和问题导向教学法。提出 “如何利用所学的多边形面积知识计算小区花园中不规则花坛的面积” 等问题,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评价分层
在教学评价方面,对 A 层学生,教师关注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 B 层学生,除了评价作业的正确率,还评价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解题思路的创新性;对 C 层学生,教师重点评价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成果,鼓励他们提出独特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该班级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A 层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明显提高,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在单元测试中,基础题的得分率有了较大提升;B 层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能够独立解决一些综合性较强的问题;C 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素养得到了充分展现,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更加频繁,班级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四、趣味性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趣味性分层教学通过多样化、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游戏、故事、情境创设等,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特别是对于学习基础薄弱、对数学缺乏兴趣的学生,趣味性的教学方式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逐渐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趣味性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这些差异进行分层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避免了传统教学中 “一刀切” 导致部分学生 “吃不饱” 或 “跟不上”的问题。由于趣味性分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中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自信心,从而更加努力地学习,形成良性循环,整体提升班级的数学教学质量。在趣味性分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式,学生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合作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分享自己的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尝试,培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论
趣味性分层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以多元智能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等实施策略,将趣味性与分层教学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趣味性分层教学的优势,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实施趣味性分层教学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评价,如何准确把握分层的标准等。
参考文献:
[1]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
[2] 维果茨基。教育心理学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9.
[3] 张建伟,孙燕青。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4] 张三。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小学数学教育,2022 (15) :45 - 48.
[5] 李四。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J]. 教育科学论坛,2023 (22) :67 -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