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媒体的新质生产力转型与产业链协同
于钦博
长春广播电视台 吉林长春 130000
一、电视媒体现实困境与新质生产力机遇
电视媒体盈利模式形成于符合工业时代的大众传播逻辑,其核心是通过“中心化生产 + 单向传播”覆盖尽可能多的受众,再通过广告主付费实现价值变现。标准化内容生产降低了边际成本,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强化了媒体的权威性,广告的二次售卖支撑了盈利闭环。然而,随着传播技术发展,路径依赖反而成为电视媒体转型的最大障碍。
电视传统媒体长期依赖编辑经验主导的内容生产机制,形成了稳定的内容生产流程、人才结构与评价体系;传播端的单一渠道,构建了以收视率为核心的考核标准;盈利端依赖“广告主 - 媒体 - 受众”链条,形成了对广告收入的深度依赖。这种锁定效应导致传统媒体在面对新媒体冲击时,表现出明显的劣势。大多数电视媒体在意识到用户注意力向移动端迁移后,仍试图通过台网联动、多屏直播等局部调整维持既有模式,而非从根本上重构生产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新质生产力是有别于依赖土地、资本、劳动力的传统生产力形态,其核心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数据、技术、知识等新型生产要素为支撑,推动生产力发展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跃升。从经济学视角看,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对传统生产力要素的重新组合与升级,其核心特征包括:要素替代、组织变革、价值重构,对于电视媒体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出现提供了破解路径依赖的关键工具。技术赋能打破生产边界。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更重要的是重构了内容生产的决策逻辑——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数据要素重构用户关系。用户行收视偏好、互动记录、消费习惯等数据的沉淀与分析,使媒体能够精准洞察用户需求,从单向输出转向需求响应;平台化组织激活生态协同。智能化技术开放平台的设计,使媒体能够整合文旅、教育、电商等外部资源,从内容生产者转向生态组织者。
二、新质生产力与生态运营商的内涵关联
生态运营商是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构建开放协同平台、提供多元化服务,实现多主体共生共荣的新型媒体机构。
与传统内容供应商相比,生态运营商的核心特征体现在:一是角色定位的升维,从内容生产者转向资源整合者与规则制定者;二是盈利模式的多元化,从广告分成转向“服务收费 + 生态增值 + 交叉补贴”;三是用户关系的共生性,从单向输出转向深度连接与价值共创,用户通过参与内容生产,优质创作者可获得流量分成或现金奖励,形成“用户生产 - 平台反哺”的良性循环。
新质生产力是生态运营商转型的驱动力,生态运营商是电视媒体应用新质生产力的目标形态,二者在要素、组织和价值层面实现了逻辑耦合。新质生产力的技术、知识等核心要素为生态运营商提供了资源基础,而平台化和智能化的运行模式则为运营商提供了全新组织方式,便于链接外部资源构建生态化结构。生态增值理念为新模式提供了最为关键的价值导向。三个层面共同构筑了电视媒体在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转型范式。新质生产力推动了电视媒体多元化生态协同的创新跃升,比如电视节目创作与文旅资源的创新结合,就能够通过将文旅内容流量化转化为文旅项目收入,从而实现电视媒体价值的提升和收入增加。
三、从内容供应商到生态运营商的关键步骤
技术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支撑,电视媒体需打造的智能化技术平台,实现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全流程数字化。传统内容生产是“选题策划 - 素材采集 - 后期制作 - 播出”的线性流程,而智能化技术平台则通过“数据驱动 +AI 赋能”对传统电视媒体内容生产逻辑进行了解构和重构。内容生产的选题策划不再单纯的依靠经验进行判断,而是可以通过对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度分析,从中挖掘出具备高关注度潜力的选题。素材采集借助计算机视觉技、网络筛选技术等手段,实现对网络空间优质素材的自动筛选和抓取,并通过“中国版权链”等区块链平台进行认证,实现素材的高效采集。从人工剪辑到自动化生成,制作效率大幅提升和人工成本大幅缩减,节目生产制作的整体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传统电视传播依赖“单向推送 + 固定时段”,受众触达率低且精准度差。传统电视媒体向融媒体转型过程中,多终端覆盖成为了电视媒体适应融媒时代的趋势性选择。当然,个性化的内容推荐才是适应融媒时代受众需求的传播方式,基于
对受众用户年龄、兴趣、消费能力的画像以及点击、停留、分享等实时行为的分析,最大限度的洞悉受众的收视需求,并制定针对性的传播方案,达到千人千面的传播效果。
生态运营商的核心是提供“内容 + 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电视媒体需围绕受众用户需求,构建“内容 - 服务 - 场景”的生态闭环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基于此,本地化场景的深度渗透是发挥电视媒体主场优势的关键所在。电视媒体依托主流媒体的公信力优势,整合本地政务、电商、社区资源,打造“电视媒体 + 生活服务”平台,实现资源的整合对接,充分地发挥了电视融媒的主流媒体优势和覆盖优势。在这个生态体系中,最大的改变是电视媒体与受众用户之间的关系,生态运营商的本质是用户共创,电视媒体需通过用户数据运营与互动机制设计,将用户从被动接收者转变
为价值共创者。
四、生态运营商的网络效应与挑战应对
电视媒体向生态运营商转变,就需整合内容方、技术服务商、网络平台方、受众用户等多元主体,构建资源共享、内容共创、价值共担协同网络发展格局。生态协同创新不仅提升了电视媒体的商业价值,更强化了其社会价值。通过会员收费、电商分成、广告精准投放等生态增值服务,电视媒体的收入结构更趋合理。 66TV+ 政务”“
公益”“
文旅”等服务增项,使电视媒体重新成为民生服务平台与文化传播枢纽。
电视媒体的生态运行服务转型虽然初见成效,但仍然面临重大挑战。首先是新技术应用的成本较高,智能化平台建设需高额资金,动辄以亿为计算单位,投入巨大且短期难以盈利。投资与收益的严重不匹配制约了智能化平台建设在电视媒体行业中的普及性应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也是电视媒体高质量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融媒时代对电视媒体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懂内容生产又要懂数字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已经严重影响了电视行业的发展,亟需找到破解路径。
结论
从内容供应商到生态运营商的全新转变,是电视传统媒体应对新质生产力革命的必然选择。这一转型不仅是技术工具的升级,更是生产关系与价值逻辑的重构。通过技术底座重构、业务边界拓展、用户关系重塑,以及产业链协同创新,电视媒体有望突破“内容生产”的单一维度,成长为资源整合者、服务提供者和价值共创者。未来,随着更多新兴技术的进一步渗透,电视媒体的生态化转型将持续深化,最终实现从传统媒体到新型主流媒体的跨越,为融媒发展提供电视转型借鉴。
参考文献:
[1] 艾昱君 , 黄洪珍 . 数据要素驱动电视媒体发展新质生产力研究 [J]. 新闻前哨 ,2025,(13):20-21.
[2] 刘成荣 . 媒介融合背景下“内容为王”的生态重构 [J]. 新闻前哨 ,2020,(09):36-37.
[3] 董健 . 融媒时代传统文化脱域重构与电视节目生产 [J]. 学习与探索 ,2024,(05):169-175.
[4] 齐新颜 . 新质生产力赋能媒体发展路径探析 [J]. 中国地市报人 ,2025,(08):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