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领域中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应用
焦齐
山东嘉源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济宁市 272007
引言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作为现代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在食品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优势。该技术基于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差异,实现了对复杂混合物中目标物质的高效分离与检测。液相色谱技术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和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LC-MS)等分类,能够满足不同检测需求。其高分离效能和高灵敏度使其能够精准识别食品中的微量成分,同时适用范围广泛,从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到有害物质及微生物代谢物均可检测。因此,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食品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为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
1 液相色谱技术原理
液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利用样品中各成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当流动相推动样品通过固定相时,各成分会在两相之间经历多次分配过程,由于不同成分的分配系数存在差异,导致其在流动过程中逐渐分离。根据不同的分离机制,液相色谱可以分为正相色谱、反相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以及凝胶渗透色谱等多种类型。在反相色谱中,常用的固定相材料为非极性的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而流动相则通常采用如甲醇 - 水或乙腈 -水等混合极性溶剂。极性较低的成分一般在固定相上保留时间较长,而极性较高的成分会较早地流出,所以通过检测器对已分离的成分进行分析,并依据其保留时间与峰面积等信息,可以实现对样品中各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2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
2.1 食品添加剂检测
食品添加剂是食品工业中不可或缺的成分,用于改善食品的色、香、味和保质期等特性。然而,不当使用或超标添加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因此对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至关重要。液相色谱技术因其高分离效能和高灵敏度,成为检测食品添加剂的首选方法之一。通过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准确分离并定量测定食品中多种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甜味剂和抗氧化剂等。相较于传统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技术能够处理复杂的食品基质,减少样品前处理的步骤,提高检测效率。例如,在防腐剂苯甲酸的检测中,液相色谱技术能够快速分辨苯甲酸及其衍生物,避免误判。在色素检测中,液相色谱技术可以同时分析多种合成色素,确保食品的安全性。此外,液相色谱技术还可用于甜味剂的检测,如阿斯巴甜和糖精钠,这些物质在食品中含量低但影响大,传统方法难以精准测定。液相色谱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还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2.2 兽药残留检测
兽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然而兽药残留可能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液相色谱技术可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兽药残留,包括抗生素、磺胺类药物以及激素类药物等。以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为例,采用液相色谱-串 联 质 谱 联 用 技 术(Liquid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LC-MS/MS),能够实现对多种抗生素的高灵敏度定性与定量分析,从而有效保障乳制品的质量安全。
2.3 农药残留检测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但其残留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危害。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具有重要应用。特别是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LC-MS/MS),结合了液相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能力,能够同时检测食品中多种痕量农药残留。例如,在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中,采用 LC-MS/MS 技术,可同时检测出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等多种类型农药残留,检测限可达微克每千克级别。在某批次菠菜的农药残留检测中,利用该技术检测出其中含有微量的毒死蜱农药残留,含量为 0.02mg/ kg,虽未超出国家标准,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2.4 有害物质检测
食品中可能存在多种有害成分,如真菌毒素、重金属离子以及生物胺等。液相色谱技术能够检测某些特定的有害物质。例如,通过液相色谱 - 荧光检测法对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可以精确测定其含量,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持。
2.5 食品营养成分分析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食品营养成分分析中能够对多种营养成分进行精确测定。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是食品中常见的营养成分,其含量直接影响食品的营养价值。液相色谱技术通过对这些成分的分离和检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例如,通过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可以分离和测定食品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其含量,从而评估食品的蛋白质质量。维生素的分析也广泛应用液相色谱技术,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C、B 族维生素等。通过优化色谱条件和检测波长,能够实现维生素的高灵敏度检测,避免样品中其他成分的干扰。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K 的测定同样依赖于液相色谱技术,通过紫外或荧光检测器实现定量分析。
3 基于液相色谱的食品检测质量控制方法
3.1 仪器设备的维护与校准
(1)日常维护。液相色谱仪是食品安全检测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精确度,所以定期维护仪器至关重要,具体措施:清洁进样系统以避免样品残留引发的交叉污染;更换流动相过滤头与保护柱确保流动相纯净并延长色谱柱使用寿命;检查泵的密封性与压力稳定性以保证流动相流速的准确性;清洁检测器流通池防止污染影响检测灵敏度。(2)定期校准。检测人员需要根据制造商提供的指导文件,定期对液相色谱仪进行校准,包括波长校准、流速校准以及进样量校准。其中,波长校准确保检测器在不同波长下的检测精度,从而保障定性分析的可靠性;流速校准确保流动相流速的准确性,这对分离效果及定量分析的精确度具有重要影响;进样量校准保证进样体积的精准性,直接影响定量结果的可靠性。在校准过程中,检测人员应使用标准物质,并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执行,同时记录并保存所有校准数据以供后续追溯与分析。
3.2 加强检测环境控制,健全智能化监控体系
(1)升级实验室基础设施,在液相色谱区域独立铺设防震地基,安装双循环恒温恒湿系统,确保温度波动范围控制在 ±1∘C ,湿度维持在 40%~60% 。(2)部署物联网环境监测网络,在设备关键点位布设温湿度、振动与微粒传感器,数据实时上传至中央控制平台,当数值超出预设阈值时自动启动空调净化或隔振装置。(3)开发环境- 设备联动分析模块,将历史环境数据与色谱图基线噪声、保留时间漂移等参数关联建模,识别潜在干扰源并生成优化建议,如特定时段关闭通风设备以减少气流扰动。(4)建立环境异常应急响应流程,制订温度骤变或振动超标时的样本保存、设备关机等标准化操作指南,最大限度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对检测结果的负面影响。
结语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能够对食品中的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有害物质等进行准确、高效的检测,为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质量发挥了关键作用。此外,随着食品安全法规和标准的日益严格,液相色谱检测技术需要不断适应新的检测需求,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确保公众能够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参考文献:
[1] 巩丽琼 . 食品检测领域中液相色谱检测技术的应用 [J]. 现代食品,2025(1):83-86.
[2] 韩吉祥,张荣庭,耿春辉,等 . 浅谈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的应用 [J]. 中国食品工业,2024(18):95-97.
[3] 陈姗姗,刘李婷,李超,等 . 食品检测中液相色谱技术的应用 [J]. 农产品加工,2023(13):72-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