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探究

作者

李海翔 杨海

三峡新能源红寺堡发电有限公司; 三峡新能源(泾源县)有限公司

引言

随着工业 4.0 时代的到来,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正逐步向自动化、信息化和网络化转型。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处理复杂的情况变化和动态调节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满足现代工业对灵活、精确控制的生产需求。智能化技术使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在故障诊断、状态监测、控制策略优化、决策支持等方面表现出显着的优势。智能化技术结合了先进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等技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对设备状态的精准监控与故障预测,从而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 电气自动化概念

电气自动化是一个集成了电气工程、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的技术体系,主要利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实现设备、工程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涉及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设备的应用,并且能通过监测和反馈机制进行系统的自我调节和优化。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工作环境,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医疗、农业等多个领域。随着互联网智能化技术的日新月异,电气自动化正迈向更加智能、高效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2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的重要技术

2.1 运用 PLC 技术

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运用先进的 PLC 技术,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有效控制,结合下达的控制指令予以正确编辑,让设备根据指令自动运转。PLC 技术就是对装置进行控制的智能化系统,有助于促进电气工程的控制系统更为智能化。

2.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传感器是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感官”设备,负责采集现场各种物理量(如温度、压力、电流、电压等),并且将其转换成电信号提供给控制器进行分析。传感器的先进性直接决定了系统信息获取的准确性和实时性。现代自动化系统广泛使用的传感器类型包括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在控制中的应用使系统能够实时性监测和反馈环境和设备状态,从而及时响应各种变化,保持系统的高效运行。近年来,智能传感器逐渐兴起,具备信号处理、数据存储和自诊断功能,为控制系统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检测数据,并且减少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干扰,进一步提升了自动化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2.3 智能化数据监控

电气自动化的智能化监控和预警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中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安全隐患,降低了事故发生率。通过传感器和计算机的精确测量,降低了人工操作时带来失误的隐形风险,提升了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挖掘大量电气系统数据,对其进行分析与管理,为设备故障预测和策略优化方向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便于管理者制定出合理的运行策略,在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3 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3.1 故障诊断

变压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技术人员不定期的进行电器装置检测与维修工作,防止电气装置故障而引发较大的损失。首先,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将能良好的实现变压器的故障诊断。智能化系统可对变压器漏油分解气体进行相应的检测,以确认变压器的故障区域,结合进一步的故障位置检查,最终找出故障的实际部位,进而协助维修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维修措施,提升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工作效率。其次,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常会用到模糊逻辑控制器,一般情况下分为 M 型、S 型两种控制器以及模糊规则集合等类型。其中,M 型控制器主要调速操控,包含模糊化、推理引擎及知识库等三部分,可对采集的数据予以量化、度量化以及模糊化。推理引擎的功能最为关键,可模仿人类推理方式,以语言控制库和数据库为核心。最后,在电气工程中,电气设备长年运行,其仪器、部件出现故障在所难免,采用智能化技术将能实现实时监控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进行全方位、精准的诊断。检修人员在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时,可根据智能化实时监控数据,判断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若存在故障部位,则能根据相关数据快速排查故障的具体位置,并诊断故障原因,然后做出相应的检修处理,及时改进设备或排除设备故障,确保电气工程项目能够正常运转。

3.2 优化控制策略

传统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依赖预设的固定控制策略,通常采用基于 PID 控制的经典控制方法。这些控制策略在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但在复杂和动态变化的工业环境中,固定的控制策略往往难以适应各种工况和需求,尤其是当系统需要应对非线性、时变、滞后、干扰等复杂问题时,传统控制方法可能无法提供最佳的控制效果。优化控制策略的核心是根据系统的实时状态和目标需求,动态调整控制策略,以达到最优控制效果。基于人工智能的优化控制策略能够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调整,提高控制系统的功耗和灵活。例如: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算法可以结合训练系统的历史数据构建模型,自动发现控制参数与控制目标之间的最佳关系。通过这种定制的方式,系统能够自主优化控制策略,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优化控制策略还可以有效地应对不确定响应性和外部干扰。智能控制技术通过自适应和优化算法,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时调整控制策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

3.3 安全防护智能,风险应对科学

矿山作业环境复杂且危险,在矿山生产中,安全防护是重中之重,智能安全防护系统能够构建抵御风险的安全长城。智能安全防护系统首先通过传感器网络对矿山环境进行全方位的监测。例如,在井下安装气体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粉尘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能够实时感知环境中的危险气体浓度和粉尘含量。当电气设备检测到气体浓度超标时,在超过安全阈值的那一刻,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进行相应措施,自动切断相应区域的电气设备电源,防止由于有害气体浓度过高而引发爆炸。同时,智能视频监控系统也是安全防护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清摄像头遍布矿山的关键区域,如井口、运输巷道、采掘面等。这些摄像头在风险应对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实时传输视频影像,并且兼具智能分析和学习功能,达到理想的安全监控效果。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可检测到人员是否佩戴安全帽、是否违规进入危险区域等行为。如果发现违规行为,系统会及时发出警告通知相关人员。

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对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矿山企业在生产效率、安全保障、资源利用和成本控制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智能监测与故障预警让设备维护更加及时,减少了停机时间;系统集成与数据共享打破了信息孤岛,实现了高效管理;远程操控和能源管控则提升了作业的便捷性与环保性;智能安全防护更是为矿工的生命安全筑牢了坚实防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未来矿山电气自动化将朝着更加智能、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会推动矿山企业走向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将为整个矿业领域的变革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王树国 . 智能电气监测诊断技术在乙烯装置的开发应用 [J]. 电气应用 ,2024,43(10):14-19.

[2] 张瑞祥 , 王新军 , 张玮 , 等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构建与实践 [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25,23(1):118-122.

[3] 孙放 , 夏书悦 .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 [J]. 集成电路应用 ,2024,41(2):184-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