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的资源整合与效能提升研究
高海欣
集贤县教师进修学校 黑龙江集贤 155900
引言
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其系统性、连贯性和协同性日益受到重视。思政课一体化不仅是课程内容的简单衔接,更是教学理念、师资力量、教研机制等多方面资源的深度融合。然而,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存在资源配置分散、教学目标割裂、教师协同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整体效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推动教研活动的高质量发展,成为亟需解决的核心议题。本文立足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需求,深入剖析资源整合的关键要素及其对教学效能提升的作用机制,力求为构建科学高效的思政教育体系提供新的思路与路径。
一、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的制度基础与资源整合路径
(一)现行制度框架下的资源整合现状
当前,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在国家政策推动下逐步建立起多层次的制度支撑体系。然而,在资源整合理论与实践之间仍存在显著张力。一方面,教育资源配置呈现条块分割特征,不同学段之间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师资结构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衔接机制;另一方面,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执行层面缺乏统一的资源统筹平台,导致教材开发、教学研究与师资培训等关键环节存在重复投入与结构性缺位并存的问题。此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与中小学思政课堂之间的协同机制尚未充分建立,优质教学资源难以实现跨学段流动与共享。因此,有必要在现有制度基础上重构资源整合模式,以提升教研活动的整体效能。
(二)跨学段协同机制的构建逻辑
思政课一体化的核心在于打破学段壁垒,实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的纵向贯通。在此过程中,跨学段协同机制的构建不仅是组织形式上的创新,更是制度安排与运行逻辑的深层变革。具体而言,应基于课程标准一致性原则,构建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与大学的教研联动机制,通过设立区域教研共同体、教师发展联盟等形式,推动教学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鉴。同时,需强化教师之间的专业对话机制,促进不同学段教师对思政教育目标的共同理解,从而实现教学设计的系统性衔接。该机制的有效运行依赖于制度保障、信息平台建设与激励机制的协同推进。
(三)政策引导与资源调配的互动关系
政策作为制度化的行为规范,是推动资源整合的关键驱动力。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文件,明确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并提出加强资源统筹的具体要求。然而,在政策落地过程中,资源调配的精准性与匹配度仍面临现实挑战。一方面,顶层设计需进一步细化资源配置的标准与流程,确保政策导向能够有效转化为实践操作;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资源分配中应增强动态调控能力,依据区域差异优化资源配置策略。政策引导与资源调配之间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助于提升教研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也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可持续的制度支持。
二、教研活动效能提升的运行机制与评价体系
(一)教研活动组织形式的创新探索
传统教研活动多以集中培训、集体备课或公开课观摩为主,其组织方式较为固化,难以适应思政课一体化背景下跨学段、多层次的教学需求。为实现效能提升,需从组织结构、运行流程与参与机制等方面推动系统性变革。一方面,应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教研网络,依托区域教育研究中心或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立一体化教研平台,打破学段间的信息壁垒;另一方面,可引入项目制教研、主题式研修与混合式学习等新型组织形式,增强教师参与的主动性和专业性。此外,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新的组织路径,如通过虚拟教研室、在线协同备课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工具,实现教学资源的精准匹配与教研过程的动态追踪,从而提升整体运行效率与实效性。
(二)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依据
教研活动效能的衡量不仅依赖于表面参与度或活动频次,更应聚焦其对教学质量的实际促进作用。因此,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需基于科学化、量化与可操作的原则,形成涵盖目标达成度、资源整合效率、教师专业成长及课堂实践转化等维度的综合评价框架。在理论层面,应参照教育效能研究中的“输入—过程—输出”模型,将教研资源配置作为输入变量,教研组织实施作为过程变量,而教学改进成果则作为核心输出指标。同时,结合思政课程的特殊属性,需进一步纳入价值引领成效、学生思想认同度等隐性但关键的评价要素,确保评估体系既能反映显性成果,也能揭示深层影响机制。
(三)反馈机制对教学质量持续改进的支持作用
有效的反馈机制是教研活动闭环管理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教学实践的持续优化与教研资源的精准投放。当前,多数教研反馈仍停留在经验总结层面,缺乏系统性的数据支撑与动态调整能力。为此,应在构建多元反馈渠道的基础上,强化数据驱动的教学诊断功能。例如,通过教师教学日志、学生学习行为数据、课堂观察记录等多源信息融合,形成精细化的教学问题识别机制,并据此调整教研内容与资源分配策略。同时,反馈结果应反向作用于教研计划的设计阶段,形成“规划—实施—评估—改进”的循环机制,确保教研活动始终围绕教学实际需求展开,真正实现以评促改、以改促效的目标。
结论
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的有效推进,依赖于制度保障、资源整合与师资协同的多重支撑。只有通过系统化的资源整合策略,才能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与教学效能的全面提升。未来应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推动思政教育形成结构清晰、运行高效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田芳 .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 [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3,42(11):60-62.
[2]柳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J].品位·经典 ,2023,(13):136-139.
[3] 罗蕾 .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多元化整合与一体化运用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1,(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