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数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作者

高艳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兴蒙学校273300

前言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对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而在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是重要目标之一,数感并非单纯数字认知,乃是学生对数字及数量关系的直观感悟与理解,涵盖对数字意义、大小、运算结果的敏锐感知与合理判断,良好数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提升计算能力、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学生数学学习与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数感培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一)助力数学概念理解

小学阶段存在众多数学概念,对于思维处于发展之中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着一定的困难程度。就像在对整数、小数、分数概念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是学生缺乏数感,只是单纯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那么想要真正把握其内涵是极为困难的。然而借助数感的培养,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之下感受数字所具有的意义,比如在购物这样的情境当中去理解小数用来表示价格的意义,在分物的情境之中去理解分数所表示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而能够轻松地对数学概念加以掌握,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

(二)提升计算能力

计算属于小学数学当中的重要内容,数感良好的学生在进行计算之时,能够迅速地对运算方法以及结果的合理性做出判断。拿加法运算来举例,当学生看到“34+25”的时候,凭借着数感就可以意识到其结果应该是五十多,如此便能够避免出现“34+2=54”这类的错误。在乘法口诀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经过反复的练习从而形成直觉记忆,能够快速得出计算结果,提升计算的速度以及准确性,为后续的复杂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于数感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知数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这块领域当中,就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这样的认知特点而言,培养数感的关键所在便是把抽象知识和生活实例相互结合起来。

以“时、分、秒”的教学为例,教师能够准备带有数字以及刻度的钟表模型,安排学生们轮流去拨动指针。先是从日常的场景方面切入进去,提出像“每天早上闹钟响起的时候,钟表的指针是指向几呢?”“午饭时间的时候,分针大概会指向哪个数字呀?”这类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说出具体的时间。随后让学生去仔细观察时针走过一大格、分针走完整整一圈的这个过程,凭借着“分针走 60 小格,时针走 1 大格”这样直观的演示情况,去理解 1 时等于 60 分这一关系;再通过用秒表来计时跳绳的次数,去真切感受 1 秒的那种短暂之感以及 1 分钟能够完成的诸多事情,进而逐步地建立起关于时间的概念。

(二)采用问题教学法,培养数感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具体往抽象逻辑过渡的阶段,在这期间,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创设情境可从旧知方面入手来设置疑问,以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引导学生在猜想以及验证的过程当中展开探究,助力其思维实现进阶。

以“3 的倍数的特征”这一教学内容为例,教师能够紧密扣住学生思维从形象过渡到抽象的特点,创设出呈递进式的问题情境。先是从旧知切入,安排学生用3、4、5 组成三位数(像345、435 等等),然后提问:“哪些数是2 的倍数?哪些是 5 的倍数?判断的依据又是什么?”当学生结合个位数字的特征轻松给出答案之后,教师随即转变话锋问道:“在这些数当中,哪些是 3 的倍数?猜一猜3 的倍数可能和什么存在关联?”学生常常会依照2、5 的倍数特征的经验,作出“个位是 3、6、9 的数是 3 的倍数”这样的猜测。教师紧接着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验证,结果发现 345 是 3 的倍数可个位是 5,534 同样是 3 的倍数但个位是 4,如此便推翻了之前的猜测。随后引导学生去计算各个数位数字的和: 3+4+5=12,4+5+3=12 ……并提问“这些和具备什么样的特点?”学生在列举更多数字进行验证之后,最终发现了“各位上数字的和是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这一规律。整个的这一过程使得学生在矛盾以及探究的情境当中完成了思维的跃迁,既实现了对知识的掌握,又提升了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注重课堂互动,促进数感提升

学生思考的激发以及数感的提升可通过课堂互动来实现。积极互动氛围的营造是教师应为之事,借此鼓励学生将自身想法予以表达。

于课堂提问环节而言,教师可提出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比如“100 以内有哪些数是 3 的倍数,你是怎么发现的?”在此情形下,学生纷纷各抒己见,有的凭借列举数字的方式来找寻规律,有的则运用除法计算加以验证,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思维得以拓宽,对数字特征的理解也得以加深,进而实现数感的提升。教师还能够组织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就像在“小数加减法”的教学当中,让学生针对“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对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予以理解,知识体系得以完善,数感也随之提升。

(四)利用信息技术,强化数感

就强化数感这一目标而言,信息技术无疑是一种得力的工具。它能够为数学教学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以及多元有效的手段,进而将数学知识以一种极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以此达到强化学生数感的目的。

以“图形的认识”教学为例,教师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将不同图形那动态变化的过程清晰展示出来。像三角形的三条边不断发生变化从而形成各式各样不同的三角形,还有长方形经过拉伸变形最终成为平行四边形这样的过程,都能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如此一来,学生便能真切直观地去感受图形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其变化所遵循的规律,进而增强自身对于图形和数字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达到强化数感的良好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需充分且深刻认识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性,于实际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情况、积极采用问题化教学方式、巧妙利用信息技术便利、高度注重课堂互动环节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学生数感,同时在教学实践里持续不断探索创新教学策略、密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力求让每位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有效发展自身数感进而提升数学素养,为学生未来学习及生活打下无比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柏良 .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感培养策略 [J]. 江西教育 ,2025,(28):92-94.

[2] 念 小 华 . 基 于 数 感 培 养 的 小 学 数 学 教 学 策 略 探 析 [J]. 新 教育 ,2025,(20):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