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路径探讨

作者

李树亮 付雪原 张月

天津市宝坻中等专业学校

一、全面整合教学内容

全面整合教学内容是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的基础环节,在该环节中要借助系统思维挖掘文化内容,衔接教育目标,构建结合心理温度和文化厚度的完善内容体系。首先,系统梳理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资源,站在多个角度构建内容框架。在哲学思想方面,将如儒家的“修身”理念划分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自我认知等多个板块,将道家思想“无为而治”划分为接纳自我等板块。在传统医学方面,将现代医学知识与《黄帝内经》中的身心关联理论结合,引导学生正确梳理情绪与身体健康间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健康观。在文学艺术方面,诗词歌赋中蕴含丰富情感,可以以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引导学生使用积极的方式表达内心不良情绪。其次,有效衔接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和成长阶段,分层设计教学内容。针对理解能力差的学生,选择简单易懂的文化故事,如通过讲述“孔融让梨”的故事培养学生良好的分享品质,助力学生更加有效交往。针对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带领他们深入解析儒家思想,引导他们认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健全人格间的关系。最后,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心理健康的融合内容体系,防止出现简单叠加问题。以心理主题- 文化载体- 实践应用为逻辑主题有效组织与整合教学内容。例如,在“自我认同”主题中,以《道德经》为载体,引导学生利用传统文化中的自省方法与心理学中的探索工具提升自我认知水平。同时,要保持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引导学生结合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与对家庭的情感,使学生在与家人良好互动中获得心理支持。

二、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是助力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华传统文化课程深度融合的动力,其通过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认知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

一方面,应用情境教学法,借助生动情境将抽象的心理健康知识与文化思想具象化,引导学生应用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解决心理问题。例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孝道”为主题,演绎在现代家庭中平衡感恩与独立的情景,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直面冲突,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真正理解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思想,增强情绪管理能力,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教师也可以借助先进技术创设文化心理情境,如利用 VR 技术还原《论语》中孔子与弟子论道的情景,学生佩戴设备后会融入到虚拟情境中,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儒家“仁者爱人”思想,并认识到在构建良好人际关系中共情与尊重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应用互动式教学法,激发学生深度思考欲望,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助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文化心理辩论会”,在辩论会中要求学生一同讨论议题“道家中无为的思想是否会导致消极避世问题发生”让学生在正反辩论中辩证看待传统文化思想给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形成理性思想。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要求小组学生一同讨论某一历史人物心理成长与文化环境间的关系,如分析诗人李清照创作的诗词与她的心理变化间的关系,鼓励小组学生一同收集资料,在分享资料和讨论分享中学生不仅可以强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而且也将学会站在心理视角解读人生,增强心理洞察能力。

三、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构建多元评价体系可以为心理健康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融合效果提升提供必要保障,在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中要改变单一知识考核模式,站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式等角度进行系统化、全面化设计。在评价主体角度,要改变教师单一评价模式,构建全方位的、完善的成长反馈制度,应用多维评价模式。在教师评价中,关注学生课堂互动表现、心理调适能力表现等。在学生自主评价中,要求学生写成长反思日志,记录自己在利用传统文化解决心理问题中遇到的困惑,积累的经验。在同伴互评中,以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为入手点,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彼此对传统文化思想的解读深度。在评价内容角度,要同时兼顾传统文化知识和心理健康素养,考核学生对文化内涵的解读,评价学生情绪调节能力、人际互动能力等。在评价方式角度,结合过程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应用档案袋评价法,收集融合教学中学生各种学习成果,如插画照片等。在适当时机引入表现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小组合作参与度评价他们在团队协作中的心理状态、创造力和想象力。借助以上手段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平衡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文化课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在评价中提升自我认知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协同发力,从而顺利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 孙红岩 , 滑树红 , 胡卫民 , 等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4,23(24):159-161.

[2] 李宇隆 , 莫华敏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实 践 路 径 [N]. 河 南 经 济 报 ,2024-12-17(011).DOI:10.28362/n.cnki.nhncx.2024.002486.

[3] 王会青.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N]. 宁夏日报,2024-

12-22(003).DOI:10.28607/n.cnki.nnxrb.2024.006386.

[4] 雷慧 . 中职学校中传统文化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分析 [C]// 山西省中大教育研究院 . 第十届创新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德育与美育篇 . 沈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2023:36-38.DOI:10.26914/c.cnkihy.2023.090050.

[5] 敖玲敏 , 沈菊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之维 与 实 践 之 路 [J]. 黑 龙 江 高 教 研 究 ,2024,42(12):120-126.DOI:10.19903/j.cnki.cn23-1074/g.2024.12.010.

本文系 2022 年度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专项任务项目 ( 心理健康教育 ) 立项课题“中国传统文化与中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深度融合的探索研究”( 编号 :2022YBZXX49) 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