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奶牛子宫内膜炎中药灌注疗法 

作者

李贺 王琳琳

确山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河南省驻马店市 463200

引言: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常见生殖系统疾病,会导致奶牛繁殖性能下降、产奶量减少,给奶牛养殖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传统治疗多采用抗生素,但存在药物残留、细菌耐药等问题。中药灌注疗法作为一种绿色、安全的治疗方式,逐渐受到关注,其在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中展现出独特优势与潜力。

1 奶牛子宫内膜炎概述

1.1 病症定义与危害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指奶牛子宫内膜发生的炎症,通常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患病奶牛发情周期紊乱,配种不易受孕,严重影响繁殖效率。同时,炎症会影响奶牛乳腺的正常生理功能,导致产奶量降低,牛奶品质变差,如乳中体细胞数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减少等,给奶牛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 发病原因

病原微生物感染是引发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病原菌有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此外,奶牛分娩过程中的助产不当、胎衣不下、子宫复旧不全等因素,会增加子宫感染的机会。饲养管理不善,如牛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饲料营养不均衡等,也会导致奶牛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子宫内膜炎。

2 中药灌注疗法的原理与优势

2.1 治疗原理

中药灌注疗法把煎煮好的药液直接注入奶牛子宫,以此对病变部位展开精准干预。其主要活性成分具备明显的抗菌,抗炎以及推动组织修复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并加快子宫内膜的修复与再造进程,而且还能通过调理奶牛体内的免疫机制,提升机体的防御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的目的。

2.2 优势体现

与传统的抗生素治疗相比,中药灌注疗法具有诸多优势。首先,中药来源于天然植物,毒副作用小,不会在牛奶中产生药物残留,符合绿色养殖的要求。其次,中药的作用机制多样,不易产生耐药性,能够长期有效地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此外,中药灌注疗法还可以改善奶牛的生殖机能,提高受孕率,促进奶牛的繁殖性能恢复。

3 中药灌注疗法的具体应用

3.1 常用中药配方及特点

清热解毒类:金银花、连翘和板蓝根属于传统中药当中比较关键的抗感染药物,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药理特性,金银花因为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的功效而出名,它的主要活性成分绿原酸对于很多病原微生物有着明显的抑制效果;连翘凭借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特点而著称,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致病菌有着很强的抑制能力;板蓝根依靠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的作用机制造成对抗病原体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加强机体的免疫功能[1]。

活血化瘀类:传统中药益母草和丹参都具有显著的药理活性,益母草活血调经、利尿消肿等作用,促进子宫收缩,使宫腔内的瘀血和炎性渗出物得以排出,加快子宫内膜修复的过程;丹参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改善子宫局部微循环,促进炎症吸收、消退 [2]。

扶正固本类:黄芪和党参等传统中药材由于其明显的药理效果而备受瞩目,黄芪具备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力,加强奶牛的抗病能力,党参的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其作用机理是依靠调整机体生理功能来加快康复进程 [3]。

3.2 中药药液的制备

将选用的中药按照配方比例称取,洗净后放入煎药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用文火煎煮。一般煎煮 2~3 次,将每次煎煮的药液合并,过滤去除药渣,再将药液浓缩至合适的浓度。为了保证药液的质量和稳定性,可采用高温灭菌或过滤除菌等方法进行灭菌处理。

3.3 灌注操作流程

准备工作:在灌注前,要对奶牛进行保定,确保奶牛安静站立。准备好灌注器具,如子宫灌注器、注射器等,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同时,要对奶牛的外阴部进行清洗和消毒,防止病原菌带入子宫。

灌注过程:将灭菌后的中药药液吸入注射器或灌注器中,然后将灌注器缓慢插入奶牛的子宫内,深度一般为 20~30 厘米。将药液缓慢注入子宫,注完后轻轻拔出灌注器。灌注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子宫黏膜。

后续护理:灌注后,要让奶牛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观察奶牛的反应和症状变化,如体温、食欲、阴道分泌物等。同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饲料,保证奶牛有充足的饮水,促进奶牛的康复。

3.4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剂量:要根据奶牛的体重、病情等因素,准确计算中药药液的用量。剂量过小可能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则可能引起不良反应。

注意药液温度:灌注的药液温度要适宜,一般控制在 35-40℃,接近奶牛的体温,以免过冷或过热的药液刺激子宫。

合理选择时机:一般选择在奶牛发情期结束后的 2~3 天进行灌注,此时子宫颈口相对松弛,有利于药液的注入和吸收。同时,要避免在奶牛怀孕期进行灌注,以免引起流产。

结束语

中药灌注疗法由于其绿色环保并且疗效显著的特点,在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把中药制剂直接输送到子宫腔里,能够完全发挥出它的抗菌,抗炎以及促进组织修复的效果,改善奶牛的繁殖能力和产奶效率。在实际操作时要依照奶牛个体的不同来调配合适的药方,并且要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安全规定,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治疗成果,随着中医药研究的逐步深入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这种疗法也许会在奶牛养殖业当中得到更为广泛的使用,从而给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强大的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淑娟 .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防治 [J].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18,(05):29.

[2]孟克那生 . 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及防治办法 [J]. 中国动物保健 ,2016,18(03):40-41.

[3]刘紫微 . 中草药在畜牧养殖及兽医临床中的应用 [J]. 中兽医学杂志 ,2024,(02):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