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马掌铁”革命风范融入思政课的路径研究

作者

袁娟

重庆市潼南区杨尚昆故里管理处  重庆  40266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将构建覆盖各学段的思政课程协同机制作为核心任务,并致力于通过深化课程内容改革来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在重庆潼南,以杨闇公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创建 YC、成立地委、发动泸顺起义等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了以追求真理、信仰坚定,敢为人先、担当奉献,英勇斗争、不怕牺牲,对党忠诚、为国为民、为主要内涵的“马掌铁”精神。深入挖掘“马掌铁”革命风范,找准红色资源在中小学思政课中的结合点,将红色基地、红色物品等融入教育教学中,对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发挥红色资源的鲜活教材作用,推动中小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马掌铁”革命风范的形成与弘扬

杨闇公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工作的优秀领导人、四川早期党组织主要创建者和卓越领导人,他敢于冲破旧社会的牢笼,不辞千里跋涉,领导川渝革命斗争,进行革命党组织建设,尽管他波澜壮阔的一生只有 29 年,但留下了“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的铮铮誓言。时至今日,经过潼南区杨闇公故里管理处多年以来不懈的努力和杨氏家族及群众的支持,比较完好的保存了闇公旧居、闇公日记以及部分珍贵历史影像资料等,它们是传递闇公革命风范的有形有效载体,是中小学思政课最为鲜活的教材。

(一)展现“马掌铁”革命风范的历史文物。目前,主要有杨闇公旧居、杨闇公陵园、杨闇公在成长及革命斗争过程中使用的器具物品、报刊 、书籍等,以及集中体现闇公革命风范的三本日记。

(二)展现“马掌铁”革命风范的纪念活动。目前,主要有烈士纪念日、“三三一”惨案纪念日、杨闇公同志诞辰日等重大纪念日。

(三)展现“马掌铁”革命风范的文艺作品。主要有反映闇公生平事迹的图文影像展陈,反映闇公参与革命斗争的影视作品、红色书籍、红色歌曲,以及体现闇公革命风范的文创产品等。

以上都可以作为中小学思政课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且已经在潼南人民群众中广泛传播,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二、“马掌铁”革命风范的现实价值意义

杨闇公“马掌铁”革命风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新时代中小学传承红色基因,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的的宝贵精神财富。将杨闇公革命风范融入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凸显潼南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新时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对学生强化信念、内化认知、外化行为有较为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弘扬潼南红色文化,进一步为传承闇公革命风范开拓了思路,创新了方式途径,让闇公革命风范在年轻一代薪火相传。

(一)有利于凝心铸魂。杨闇公以信念的能量坚守初心使命,他爱憎分明、立场坚定,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后,终身不变“初志”。杨闇公在日记中写道:“欲指导群众,究 [ 竟 ] 从哪条道路走的好?刻已认定马氏为主”。在选择马克思主义后,坚定理想信仰,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成为他终身的目标,从此坚定不渝,矢志不移。杨闇公留下的“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铮铮誓言,有利于激发中小学生爱国热情,深植红色基因,树立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理想信念。

(二)有利于把脉导向。杨闇公以忘我的精神勠力拼搏奉献,他一生都在为了革命事业四处奔走,“为了人民的事业一刻都不能松动,我将来不是病死就是被反革命杀死,革命工作有什么休息可言。”这些朴实的文字是杨闇公革命风范的生动写照,透射出忘我、无我的精神,能够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有利于精神传承。杨闇公是以大爱的胸怀秉持人民群众至上。“凡事要从公众设想,个人利益不要拳拳于心。”成为杨闇公革命风范的标识,这是一种以人民群众为中心、把人民群众摆在心中最高位置的高度责任担当,是一种舍小我为大我高尚道德品格。这种标识易产生情感共鸣功能,有利于强化青少年的情感体验,让红色基因融入其思想,并最终有效地外化为自觉的行动。

三、“马掌铁”革命风范融入思政课的实践状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潼南致力于将革命传统教育精神与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体系深度融合,构建起贯穿各学段的思政教育共同体。但我们在具体实践中仍存在如何持续丰富内容供给,推动红色资源馆校合作,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等方面问题。

(一)思想意识不到位。目前,将闇公革命风范纳入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统一谋划不够。如,宣传弘扬闇公革命风范,以杨闇公景区管理处进校宣传为主,学校没有真正把闇公的生平事迹等体现闇公风范的内容纳入课堂。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提高认识,在中小学校不同学段的思政课,主动应该融入闇公风范的具体内容,并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等做出总体规划和指导。

(二)教材编制不统一。目前潼南尚未针对中小学生出版闇公风范本地特色文化教材、教辅。虽然闇公革命风范在潼南广为人知、感染力很强,但对其生平事迹,难被所有教师熟知,多数教师只是通过互联网检索或者查阅部分书籍获得文献资料,难以系统掌握,不能准确向学生讲解传授,存在担心讲不清、讲不透,不愿讲的情况。

(三)校馆互动不经常。目前,一些潼南中小学校对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的意识不强,组织学生深入红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主动性不够,导致一些学生对闇公等革命先烈越来越陌生。对此,学校应主动加强与红色基地、场馆联系,用好学生思政教育的鲜活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接受思想洗礼,筑牢思想根基。

四、“马掌铁”革命风范与思政课的融合策略

时光滚滚向前,信念薪火相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为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提供了坚实的精神支撑。通过将潼南红色文化元素深度嵌入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体系,突破传统单向灌输的教育模式,探索出传承红色文化的多元路径,创新构建了红色文化教育的新形式与方法,有效扩大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受众群体,从而形成辐射效应,激发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红色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行动。同时,将杨闇公革命风范融入中小学思政课程体系,既契合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也承载着传承革命精神的时代使命,这一举措为优化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一)与日常教学融合。“马掌铁”革命风范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立德树人的宝贵素材,其深刻内涵与现实价值能够充分契合教学实践。如,将杨闇公革命风范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杨闇公为推动四川革命力量的壮大,积蓄革命力量,他不惧恶劣环境挑战,可从其日记中摘录片段体现:“周围的一切压迫感,如无形之手将我推向深渊,身处这片次元,唯有拼搏不息,方能保全此身”。杨闇公为了实现崇高的革命理想信仰不怕牺牲、坚贞不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可选取他的日记片段:面对“祸乱相寻 , 民穷财尽”的祖国,杨闇公在“一般忧时的人都认定茫茫前途只有苦,没有乐”的情况下却很乐观,认定“中国的前途,并不是那样的无办法”。这些日记片段,可以让中小学生对杨闇公革命风范中“信仰坚定、对党忠诚”一词的真正内涵产生强烈认同,促进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自觉践行中小学守则“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要求。

(二)与体验式教学融合。体验式教学方法强调通过真实情境的创设来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与自主探究意识。如,可以围绕“杨闇公的学习观、人生观、马克思主义观”等关键词,编写闇公日记简本,引导学生跨越时空与革命先烈对话,深入思考杨闇公为什么要去日本,杨闇公为什么创建“中国青年共产党”,杨闇公日记主要反映了何种精神与品质等,从而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又如,学校可以积极与红色基地、场馆合作,通过“红色走读”等方式,带领学生走进杨闇公旧居陈列馆念馆,了解杨闇公同志创建“中国青年共党”、勇担四川建党使命、带领年轻的四川党组织英勇斗争等事迹;还可带领学生参观渝中区二府衙、打枪坝、佛图关,让学生置身相关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实环境,亲临感受川渝地区革命者杨闇公烈士不朽的英勇事迹与他为国捐躯的崇高气节,激发了少年儿童对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的深入反思,促使他们深刻领悟到新时代下作为时代新人所承担的重要责任。

(三)与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合。信息化教学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杨闇公生平事迹动画片、短剧、杨闇公故事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从而增加中小学思政课的科技感,提高其对青少年的吸引力不断提升思政理论课的教学质量[2]。在推动校馆合作过程中 , 通过运用学生普遍接受的数字化与信息化手段,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杨闇公革命精神的核心要义及其在当今时代的现实价值,进而推动红色基因传承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目标双向落实。

广大青少年是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正以坚定步伐迈向新征程。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的时代,红色场馆更应肩负起赓续红色血脉的责任与使命,赓续红色血脉。教育主管部门应从培育学生远大理想信念出发,努力将“马掌铁”革命风范等革命精神融入思政课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实践方法,致力于培育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坚定的忠诚信念、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青年,努力为新时代新征程而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 巩克菊 . 让“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 [N]. 光明日报,2022-09-06.

[2] 周军海 . 基于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合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以浙江蚂蚁岛精神为例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27):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