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程合同管理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朱乐乐 方明亮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实验室) 安徽合肥 230031
一、引言
项目工程合同是明确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等各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文件,是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依据。有效的合同管理能够合理控制项目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降低法律风险。但在实际工作中,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影响了项目的整体效益。因此,深入研究合同管理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合同策划阶段的问题
在合同策划阶段,部分项目存在对项目目标不明确的情况。建设单位在启动项目时,没有清晰界定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具体目标,导致合同条款缺乏针对性。例如,在合同中对工程质量标准的描述模糊,仅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等笼统表述,没有明确具体的质量验收指标。此外,对合同类型的选择不合理也是常见问题。一些项目简单根据传统经验选择合同类型,没有充分考虑项目的特点、风险状况等因素。如对于技术复杂、风险较大的项目,本应选择成本加酬金合同以降低承包商风险,却选择了固定总价合同,使得承包商在面临不可预见风险时,可能通过降低工程质量或增加索赔来弥补损失,影响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合同签订阶段的问题
合同签订阶段,合同条款不完善是突出问题。部分合同在权利义务分配上存在漏洞,对双方的违约责任约定不清晰。例如,对于建设单位延迟支付工程款的违约责任,只简单提及“承担相应违约责任”,没有明确违约金的计算方式和支付时间。同时,合同文本不规范的情况也较为普遍。一些合同使用的条款格式陈旧,没有及时更新以适应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此外,合同签订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审核机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前,往往只关注价格、工期等主要条款,对合同的整体合法性、合理性和严密性审查不足,导致合同签订后容易出现纠纷。
(三)合同履行阶段的问题
合同履行阶段,合同变更管理混乱是常见现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现场条件变化等原因,合同变更频繁发生。但部分项目对合同变更缺乏规范的流程和审批制度,变更随意性大。例如,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申请后,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和审批程序,建设单位就轻易同意变更,导致项目成本增加、工期延误。另外,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监督不到位也是问题之一。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合同履行情况缺乏有效的监督,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单位存在的违约行为。如施工单位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建设单位未能及时制止,最终影响工程质量。
三、项目工程合同管理的改进对策
(一)加强合同策划管理
在合同策划阶段,建设单位应明确项目目标。在项目启动前,组织专业人员对项目的质量、进度、成本等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制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例如,对于工程质量,明确各分项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将质量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指标。同时,合理选择合同类型。根据项目的特点、风险状况、市场竞争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合同类型。对于技术成熟、风险较小的项目,可选择固定总价合同;对于技术复杂、风险较大的项目,可选择成本加酬金合同,以合理分担风险。此外,在合同策划阶段,还应充分考虑项目的整体利益和各方的合作关系,制定公平合理的合同条款,为合同的顺利履行奠定基础。
(二)规范合同签订管理
规范合同签订管理,首先要完善合同条款。在合同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对违约责任进行详细、具体的约定。例如,对于建设单位延迟支付工程款,明确规定违约金按照每日一定比例计算,并在规定时间内支付。同时,使用规范的合同文本。及时更新合同条款,使其符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在签订合同前,应共同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查,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合理性和严密性。此外,建立有效的合同审核机制。成立专门的合同审核小组,对合同进行全面审核,包括合同的合法性、完整性、可行性等方面。审核小组应由法律、技术、经济等专业人员组成,确保合同签订的质量。
(三)强化合同履行管理
强化合同履行管理,要规范合同变更管理。建立严格的合同变更流程和审批制度,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申请后,应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论证和评估,分析变更对项目成本、进度、质量等方面的影响。经审批同意后,签订变更协议,明确变更的内容、费用和工期调整等事项。同时,加强对合同履行过程的监督。建设单位应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对施工单位的合同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例如,通过现场巡查、质量检测等方式,及时发现施工单位存在的违约行为,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对于严重违约行为,应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其违约责任。
(四)优化合同结算与归档管理
优化合同结算管理,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结算流程。在项目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及时提交结算资料,建设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员对结算资料进行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工程量计算、单价确定、费用计取等方面,确保结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同时,加强对结算过程的监督,防止出现虚报工程量、高套单价等违规行为。
在合同归档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合同档案管理制度。对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结算等过程中的相关文件和资料进行及时整理和归档,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合同档案应妥善保存,以便在项目后期出现纠纷时能够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
(五)提升人员素质与能力
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是提高合同管理水平的关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合同管理知识、工程技术等方面。通过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同时,鼓励合同管理人员参加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提升其职业竞争力。此外,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合同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人员给予奖励,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推进信息化建设
推进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建立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合同信息的电子化存储和管理。通过信息系统,可以方便地查询、统计和分析合同信息,及时掌握合同的履行情况。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合同变更、结算等环节的管理。例如,通过系统实现合同变更的在线审批,提高审批效率;利用系统自动生成结算报表,减少人工计算误差。此外,信息化建设还可以加强各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沟通协作,提高合同管理的整体水平。
四、结论
项目工程合同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合同策划、签订、履行、结算与归档等多个环节。当前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在各阶段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各方的利益。通过加强合同策划管理、规范合同签订管理、强化合同履行管理、优化合同结算与归档管理、提升人员素质与能力以及推进信息化建设等改进对策,能够有效提高项目工程合同管理水平,降低合同风险,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今后的项目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合同管理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项目需求。
参考文献:
[1] N 集团统一保险管理中的现状分析与策略研究 . 周诗棋 . 四川师范大学 ,2023
[2] 云南省失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分析. 陈远平. 云南大学,2018
[3] 政府在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管理中的职责履行研究 . 王伟 . 西北大学 ,2021
作者简介:朱乐乐(1990-5)男,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