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芥菜的新春天:华容芥菜品牌重塑之路”深度报道作品
杨郁暄
湖南师范大学
“华容一扫两年前的阴霾,芥菜产业实现转型升级,成为全县的民生产业、致富产业、朝阳产业。“2025 年 3 月下旬,华容县再次迎来了芥菜的丰收季节,菜农们在田地里忙着收割,一辆接一辆捆满鲜芥菜的货车往返于工厂和农田之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提高收购价,让菜农“有利可图”
“种芥菜又方便又有钱可赚。这菜叶子上有小刺子,不用打农药也不怕。”在芥菜地工作的农户指着手中的芥菜叶子告诉记者。
由于芥菜生产加工流程完全分开,农户由“种植+腌制”转化为“只种植”的模式,利润上有了明显减少。
政府为保证菜农利益,将芥菜鲜菜收购的保底价从之前 300-400 元 / 吨提高到 500-550 元 / 吨,通过最直接的方式保障菜农利益不受到 3⋅15 芥菜事件的影响,让菜农在种植芥菜上有利可图,种植有积极性。
杨成作为华容县的种植大户,牢牢抓住这次的机会,流转更多土地进行扩产。2022 年,杨成的芥菜种植规模只有 200 多亩,而 2023 年尤其是 2025 年这个数字翻倍增加至500 亩以上,杨成一跃成为华容县重要的芥菜种植大户之一。为了增加收益,也是为了顺应“标准化腌制”的大趋势。他投入超过300 万元,建造了24 个规范化的腌制池。
杨成之所以敢于“反向扩张”,是因为他发现了标准化腌制法是大势所趋,只有这种腌制方式才符合现代消费者对产品加工的卫生要求日益提高的大环境。在华容,随着酸菜市场的需求日益增长,芥菜自然成为了这些种植大户的首选盈利作物。
“回填”土窖,让芥菜加工标准化、工业化
华容酸菜用土窖腌制已经有上百年的传统,每个菜农在家附近挖坑,直接将未经清洗消毒的芥菜、豆角等蔬菜倒入提前铺设好的塑料膜坑中,配以食用盐等必备铺料腌制而成。
这种腌制方式就近方便、工艺要求不高,但腌制的卫生条件无法得到保障,各家各户腌制后的质量、口感不一,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透明化、绿色化、标准化”的加工要求。
党委书记全金龙主席带记者参观了全镇最大的腌制场,共有 144 口标准化腌制池,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每口长 5 米、深 4 米,共可以腌制 3000 亩地的芥菜。监控设备全覆盖,温度、湿度监测设备和食盐、亚硝酸盐检测设备一应俱全。
酸菜腌制问题曝光之后,华容县痛定思痛,将芥菜生产加工流程分开,菜农只负责种植收割。
华容县为了规范腌菜产业,正式颁布了《禁止非法土窖腌菜通知》,并实施了“四位一体”的监管模式,即每个已腌制的土窖均由一名镇级管理人员、一名市场监管干部、一名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专员和一名村级监察员共同监督。这一机制确保了监管的全面性和政策落实的有效性,为华容芥菜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在实施过程中,华容县还注重回填复垦工作。对于已经废弃的土窖,县里组织专业队伍进行回填复垦,恢复土地的原貌和生态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还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截至 2025 年底,华容县已成功实现腌制菜的全面商品化及标准化生产。针对 2023 年、2024 年和 2025 年期间建设的标准腌制设施,分别采取了 350 元/ 立方米、250 元 / 立方米和 150 元 / 立方米的补贴政策,以持续激励标准化建设的推进。
这些新建的标准化腌制池负责腌制工作,确保菜品的品质与标准一致。完成腌制后,产品将统一转送至“透明工厂”进行深度的加工处理,这一流程旨在保证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卫生。
“这是我们的生产车间,实现了全过程的可视化监管。”湖南华隆酸菜有限公司总经理展示了一袋新鲜的芥菜酸菜制品,其包装上印有醒目的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随时追溯其灌装、灭菌、筛查以及包装检查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信息。
据湖南日报报道,目前华容县的芥菜大数据管理平台已全面建成,并成功接入了 19 家芥菜加工企业,使它们成为了“透明工厂”的一部分。同时,还有 22 家企业正加速推进自动化改造,通过“机器换人”的方式,基本实现了车间的全方位可视化监控。这一系列的措施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也确保了芥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李学松主任在采访里也多次提到,在芥菜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坚持在产业上由小作坊转向现代化产业转变的目标,具体到生产模式、生产工艺、工厂管理、营销方式;在产品上,坚持由单一的芥菜类型向多种菜品类型发展,以芥菜为依托推动其他多个相关产业的发展。
在“阵痛”中,品牌焕发新生
“由于这一事件,公司去年一年的销量至少下降了百分之三十。”湖南开口爽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品经理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当加工企业迎来退单潮时,芥菜种植户的收入也受冲击。
央视 3⋅15 芥菜事件晚会上曝光的视频中当地人脚踩酸菜的画面,令外界震惊不已,引发公众对华容酸菜安全的担忧与抵制,其品牌信誉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
在事件曝光后,企业创始人严钦武迅速站出来,通过媒体平台向公众表达了诚挚的歉意。与此同时,插旗菜业集团则完全全面封闭,不仅厂区门口悬挂起醒目的红色警示横幅,而且厂内的关键车间出入口也实施了严密的封锁。这一系列举措旨在防止事件进一步扩散,并为产业后续的整改和恢复工作赢得时间。
华容县中宣部方部长表示, 3⋅15 芥菜事件之后,政府坚持创新“一担二订三保”芥菜产业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种植模式,全面推广芥菜订单种植和订单腌制,保障全产业链参与者利益分配均衡。
全力稳面积、扩产能、优品质,引导农户有序参与芥菜产业全产业链就业,持续助力菜农增收致富。
与此同时,华容县宣传部联系媒体,对华容芥菜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举措和成就进行了系列报道,以积极态度应对网上舆论。
尤其是 2023 年 2 月 24 日,华容再次隆重举办华容芥菜文化节,意旨向观众呈现华容芥菜历经风雨后的蜕变与风采,展现其“浴火重生”后的崭新风貌。
为进一步推动芥菜产业的蓬勃发展,华容县精心组织了“2023 年首届芥菜产业招商大会”。会上,共推出了 32 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预计总投资额高达112.81 亿人民币。此次大会聚焦 18 个核心项目,其总投资额便已达到 104.58亿元,共有32 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规模达112.81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5 年,全县芥菜种植面积稳定在15 万至20 万亩左右,预计年产量保持在 75 万吨以上,部分报道提到有望达到甚至超过 120 万吨的规模,成为全国最大的芥菜集中生产区之一。
同时,市场推广多渠道并举,结合网红直播、美食文化节、线上线下结合的营销模式,提升华容芥菜的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认知度,实现产销两旺,芥菜农户全年收益预计提升 20% 左右。
该公司总经理谢晓辉透露,公司推出的创新产品——芥菜牛肉酱,在海外市场上收获了极高的评价,且已建立起与德国、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合作伙伴关系。
“展望未来,我们公司要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追求更大的商业成就,并积极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通过提升中国芥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来让海外消费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国家,增加对我们国家的好感和认可”。总经理谢晓辉向记者介绍了华隆酸菜集团提升中国芥菜品牌国际形象的初步计划。
与此同时,与华容芥菜产业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知名品牌如康师傅、统一等,为了深化这一合作关系,正加大投资力度,加速在华容县建设新的原料供应基地。
截至 2025 年,攀华集团在华容县的芥菜深加工智慧工厂持续发展壮大。继 2022 年一期投资 15.6 亿元建设华隆酸菜工厂后,攀华集团聚焦打造集“无人化、数字化、智能化、透明化”为一体的芥菜全产业链体系,覆盖生产、深加工、大物流、大销售及立体服务,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工厂采用先进的智能流水线,大幅减少人工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年产值预计在未来三年内突破50 亿元。
攀华集团董事长李兴华表示,公司致力于依托科技创新和产业链整合,争取 3 至 5 年内实现资本市场上市,力争成为中国酸菜行业的领军企业。目前,攀华集团通过优化生产管理和市场开拓,加快推动华容芥菜及酸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该项目不仅带动当地就业岗位达 400 个以上,也成为华容县芥菜产业支柱企业和乡村振兴重要引擎。
一棵饱经风霜的芥菜,在多方努力下,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