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在应对复杂施工环境中的实践

作者

冯建龙

天津市静海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一分公司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市政工程建设规模与日俱增,施工环境愈发复杂,涉及地下管线交错、周边建筑密集、地质条件多变等难题,传统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求。精细化管理以其精准规划、科学管控的特性,成为提升市政工程建设质量与效率的关键。本文基于复杂施工环境的现实挑战,深入探讨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在成本、质量、安全及进度管理等方面的实践应用,旨在为市政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借鉴。

1 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

在市政工程建设中,复杂施工环境带来诸多挑战,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复杂施工环境下,市政工程常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工期紧张等问题,传统粗放式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工程需求。精细化管理通过对工程全流程、各环节进行精确规划、控制与协调,能够有效提升工程质量。它可以针对复杂地质制定精准施工方案,避免因地质问题导致的质量隐患;通过对施工进度的精细化把控,合理安排工序,减少因工期压缩造成的质量缺陷。精细化管理有助于保障施工安全,对施工现场的风险点进行细致排查与管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在成本控制方面,其能够精确核算资源投入,避免材料浪费与人力冗余,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精细化管理还能优化与周边居民、单位的沟通协调,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升市政工程的社会效益与公众满意度。

2 市政工程中精细化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2.1 精细化管理的特点

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具有系统性、数据化、标准化与动态性的显著特点。系统性体现在其将工程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全生命周期视为有机整体,各环节紧密关联、协同运作,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整合。数据化是其核心特征之一,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施工进度、材料消耗、人员绩效等关键信息进行实时采集与分析,以数据驱动决策,确保管理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标准化则贯穿于管理全过程,从施工工艺到质量验收,均制定明确、统一的标准规范,保障工程质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面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动态性使精细化管理能够及时感知外部环境变化,灵活调整施工方案与资源配置,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2.2 精细化管理的优势

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的优势体现在质量、安全、成本、效率与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在质量管控上,通过细化质量标准与检验流程,对施工各环节进行严格把控,有效减少质量通病,提升工程耐久性与可靠性,打造优质市政工程。安全管理方面,精细化管理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对施工现场潜在风险进行精准识别与动态监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与工程平稳运行。成本控制上,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对材料、设备、人力等资源的精准预算与动态监控,避免资源浪费与不必要支出,显著提升资金使用效率。施工效率因精细化管理得以优化,通过科学编排施工计划、合理调配资源,减少工序衔接延误,缩短工期,提高工程交付速度。此外,精细化管理注重与周边环境、居民的协调,通过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噪音、扬尘等污染,提升公众对市政工程的认可度与满意度。

3 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在应对复杂施工环境中的应用

3.1 成本管理应用

在复杂施工环境中,市政工程的成本管理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精细化管理为成本有效控制提供了有力手段。通过前期对施工场地地质条件、周边交通状况、气候环境等因素的详细勘察与分析,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历史工程数据的比对,制定精准的成本预算方案,细化到每一项材料采购、设备租赁、人工投入的费用。在施工过程中,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控材料的进场、使用与损耗情况,一旦发现材料浪费或异常消耗,及时预警并采取措施纠正;借助项目管理软件对设备使用时长、燃油消耗等进行动态跟踪,优化设备调配,减少闲置成本。

3.2 质量管理应用

复杂施工环境给市政工程质量带来诸多潜在威胁,精细化质量管理通过全流程、全方位的管控保障工程品质。在工程设计阶段,组织多专业团队对复杂地质条件、周边建筑设施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 BIM 技术进行三维建模与模拟分析,提前发现设计缺陷并优化方案,从源头上保障质量。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制度,对每一道工序制定详细的操作规范与验收标准,施工人员需按照标准流程作业,并留存影像、数据等记录。引入先进的检测技术,如无损检测、智能传感器监测等,对隐蔽工程、关键结构部位进行实时质量监测,及时发现内部缺陷并整改。同时,建立质量追溯体系,将材料供应商、施工人员、施工时间等信息与工程实体一一对应,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快速定位责任主体并采取补救措施。

3.3 安全管理应用

复杂施工环境中,市政工程面临高空作业、深基坑开挖、地下管线交错等多重安全风险,精细化安全管理通过系统化、智能化手段筑牢安全防线。首先,在施工前运用风险评估模型,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各类潜在风险进行全面辨识与分级,制定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并编制详细的安全施工方案。利用智能穿戴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对施工现场人员的行为、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设备异常等情况,立即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人员处理。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闭环机制,要求施工人员每日对责任区域进行安全检查,管理人员定期开展专项巡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整改、复查,确保隐患及时消除。

3.4 进度管理应用

复杂施工环境下,天气变化、地质突变、周边环境干扰等因素易导致市政工程进度滞后,精细化进度管理通过科学规划与动态调整确保工程按期交付。在项目启动阶段,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综合考虑复杂环境因素,制定详细的进度计划,将工程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和关键节点,明确各节点的起止时间与责任人。施工过程中,借助实时监控系统对进度进行动态跟踪,对比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一旦出现偏差,及时分析原因,如因地质条件变化导致施工受阻,迅速组织专家团队重新评估并调整施工方案;因材料供应延迟,则协调供应商加快供货或寻找替代材料。同时,建立进度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参建各方召开进度协调会议,及时解决交叉作业、资源冲突等问题,保障各工序有序衔接。

结束语

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在复杂施工环境中展现出显著成效,通过对工程各环节的精准把控,实现了成本优化、质量提升、安全保障与进度可控,有效化解了复杂环境带来的风险与难题。然而,随着市政工程建设技术的不断革新与环境变化,精细化管理仍需持续创新与完善。未来,应进一步融合新技术,深化管理理念,推动市政工程精细化管理向智能化、数字化迈进,为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参考文献

[1] 曹天龙 . 市政工程中建筑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应用分析 [J]. 大陆桥视野 ,2023(11) :3-5.

[2] 岳丹 . 探究市政工程招标过程的常见弊端及其原因 [J].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22) :11-13.

[2] 肖 俊 . 浅 议 市 政 工 程 精 细 化 管 理 [J]. 中 华 民 居 ( 下 旬刊 ),2024,(03):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