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大安全视域下军工电子科研院所智慧安全体系构建与实践

作者

张现恩 王昌海 戴敏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江苏 南京 210039

0 引 言

《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明确指出[1],要“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实现分级分类、实时监测、动态评估和及时预警”。构建基于大安全视域的智慧安全体系,已成为提升军工电子科研院所核心竞争力和生产扩大化能力、展现综合安全管理能力的关键路径。

作为国家预警探测领域的引领者,十四所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部署,从安全数据、信息与情报等维度深入开展安全信息化与智能化研究与实践。运用系统思维,研究所对现有智慧安全体系进行深度分析、梳理与重构,纳入了前沿技术、系统与功能,创新性地提出了新一代智慧安全系统模型,旨在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1 智慧安全体系构建的内涵与实践

1.1 顶层设计,引领智慧安全变革与创新文

十四所以智慧安全作为核心管控战略基点,创新性地引入系统安全理论,构建了集成设备(Equipment)、培训(Training)、制度(System)、人员(People)和文化(Culture)五大要素的“ETSPC”系统模型 [2]。通过将功能导向型组织与过程导向型组织相结合,专注于智慧赋能与安全可靠性的有机互融,推动安全管理模式从各子系统独立运行向“万物互联、现实映射、态势感知、科学预测、实时决策”的智慧化方向深刻变革。

图1 “ETSPC”安全内容组成图

核心支撑是构建安全大数据共享与分析平台。该平台综合集成大数据技术、数值计算方法、模型与系统,实现对全所系统安全状态的整体感知、动态建模、深度分析、智能集成与高效处理,赋能安全管理和决策者全方位、快速、精准掌握安全态势[3],充分发挥安全数据的驱动作用,保障安全生产在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中具备长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大安全视域下,各类安全问题相互交织、转化、融合。智慧安全的核心价值在于其系统性分析能力,能够全面考量安全问题对所有安全要素的影响,从整体层面提出根本性解决方案,实现对安全生产本质安全的深刻提升。

1.2 精准施策,聚焦信息驱动与情报主导

1.2.1 解析智慧安全结构,明晰实施路径

智慧安全通过网络化、信息化建设,将各类安全要素数字化汇聚于安全信息空间,形成由安全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基础设施空间、自然环境空间和信息空间构成的智慧安全多维结构操作空间 [3],实现安全要素的全面映射与实时感知。

图2 智慧安全操作空间图

信息资源是智慧安全的基石[4]。在管理过程中高效处理、分析与应用安全信息是企业安全智能化发展的核心。十四所已构建了内外协同的安全人文圈:内部涵盖安全管理领导、机构、安全员、班组长及全体员工;外部联动国家安全监管机关、评估机构及专家,形成了全员参与、知识融合、跨界协同的发展模式,奠定了智慧安全建设的坚实基础。

1.2.2 聚焦智慧安全核心,实施“信息驱动”和“情报主导”

信息驱动涉及“安全人员、安全设备、安全物质、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安全拓展”八大要素的深度融合与组合 [4],形成各类安全子系统。依托数据互联与实时采集反馈的大通讯环境,子系统间逐步建立资源共享、跨界协同的业务机制,显著提升安全数据 / 信息的时效性与精准性。最终目标是构建集安全信息资源、安全智力资源、安全物资资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安全资源融合体系,推动智慧安全向开放型、协同型、共享型和生态型持续发展。

安全情报是智慧安全管理的关键维度。十四所已建立了全面的安全情报库[6] :安全风险情报库,完成科研、生产、施工、管理等活动中危险源的充分辨识与风险分析评价[5] ;安全隐患情报库,基于各类安全检查与事件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举一反三,实现隐患动态管理;安全法规标准情报库,及时识别获取科研生产活动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安全管理方法库,建立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覆盖各作业场所和活动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该情报库显著提升了智慧安全管理能力,有效防控安全事件发生。

图3 智慧安全核心构建示意图

1.3 系统布局,夯实基础,发挥智慧安全稳定价值

1.3.1 革新观念与视域,实施智慧安全管控布局

十四所在生产战略规划上始终坚持信息化、 集成化、流程化和智能制造相结合,并着眼智慧安全的基础构建和布局。智慧安全视阈的宽阔 ,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视野对智慧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建设尤其 识到处理好内外输入输出关系,促进交互式的内部安全交流和外部安 重要环境因素、 要危险源、重点人员状态等安全重点要素,针对安全重点要素建 对策,实时关注要素变化,切实做好安全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及时排除 能发生的安全隐患,从而精准实施智慧安全。

十四所遵循智慧安全理念,持续拓宽安全视域,力求管控覆盖科研、生产、投资、施工、管理等所有过程 和所有区域。积极应对外部政策更新(新法规、上级检查)及内部变化(新改扩项目、新工艺 / 设备 / 材料 / 产品),及时组织危险源与环境因素辨识,深入分析其时态与状态,制定并落实技术、管理、个体防护、应急 救援等对策措施,从源头上控制能量意外释放、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实现风险可控。

1.3.2 构建以数字化为核心的智慧安全实施手段

建设数字化智慧安全是通过对要素进行数字赋值并定量管控,形成数字化安全支撑。具体手段为构建可知可信的数字安全能力,全面掌握一体化智慧安全平台的作业环境、设备资产、工艺应用和人员状况形成安全可信的要素体系。

环境数字化通过实时监控各场所尤其是重要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等风险要害部位的作业行为,检测场所的风速、温度、湿度、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气体浓度等环境指标来判定作业环境安全性,具备异常报警功能。设备数字化通过温感、电感、光感、压感等多源传感技术采集、处理和分析设备的安全数据,实时监设备的安全状态,智能预警设备的异常状态 [7],提供维修改造或更换的依据,以提升设备的安全可靠性和稳定性。工艺数字化除考虑环境、设备安全性外,重点关注使用原辅材料的危险特性,通过开展全流程、全要素的安全管控,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在安全关键性流程节点、要素节点开展数据采集和分析,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实现工艺安全风险可控。

人员数字化通过明确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和开展作业活动所需具备的能力要求,构建安全职责网络,开展针对性的安全培训,考核人员职责落实情况和安全知识掌握情况,实现安全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1.3.3 强化基础构建,赋能安全生产

十四所从多维度开展安全人才梯队建设,配备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安全管理人员,危化品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不断发展安全人才梯队建设,增强智慧安全管控硬实力。

十四所已建立智慧安全管理平台、视频监控平台、消防监控系统、在线学习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大大推进了智慧安全建设。智慧安全管理平台聚焦法律法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要求,具备台账填报、资料存档、文件查询、任务提醒的功能,实现数据共享[8],提高安全生产工作效率和效益。视频监控平台、消防监控系统覆盖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机械加工、架设吊装等危险作业场所和危险化学品库、氢气瓶间、废水处理站等重要危险源,能够实时监控作业开展情况,便于开展线上检查和事故预警。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安全学习资料供广大职工学习,定期组织线上考试考察员工安全知识掌握情况,提升员工安全理论水平。

图4 智慧安全管理平台架构

2 构建成效

2.1 规范安全管理工作流程,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

智慧安全体系拓宽了安全视域,确保及时响应内外部输入。全方位、无死角采集安全要素数据,建立安全情报数据库及利用规则,运用新技术、新系统和新功能实现情报的统计分析、动态管理与智能应用,有力推动了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与法制化,为管理决策与运行控制提供强有力支持,显著提升了安全管理效率。

2.2 筑牢安全风险防范能力,降低安全事件发生概率

智慧安全体系在保障设备、环境及人员安全方面效能显著。通过对科研生产过程进行全程实时监控与深度数据分析,能够精准识别潜在风险与隐患,及时采取有效保障措施,最大程度减轻人员伤害与资产损失,有效减少安全事故经济损失与工伤保险支出,切实提高了整体安全效益。

2.3 构建健康企业安全文化,营造智慧安全人文环境

智慧安全体系拓宽了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渠道,搭建了学习交流平台。员工可便捷获取最新安全管理信息与资料,借鉴先进经验,有效提升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体系助力锻造覆盖全层级的安全管理队伍,营造出积极、浓厚、智慧的安全文化氛围,构建了强有力的安全保障体系,为员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Reference)

[1] 国务院 .《“十四五”国家安全生产规划》[Z]. 2022.

[2] 王飞跃 , 等 . 军事系统工程中的平行安全体系构建 [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2020, 40(8):929-1938.

[3] 吴超 , 杨晓宇 . 智能安全学的理论框架与研究范式 [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 2021, 31(3): 1-8.

[4] 张宏亮 , 等 . 安全情报驱动的企业风险智能防控模型 [J]. 情报杂志 , 2022, 41(4): 58-65.

[5] GJB 9001C-2017《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国防科工局 , 2017.

[6] 孙林夫 , 等 . 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军工安全生产中的集成应用 [J].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 2022,

28(5): 1245-1256.

[7] Chen C., et al. Digital-twin-driven safety management in complex industrial

environments[J]. Safety Science, 2023, 158: 105944.

[8]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 . 军工科研院所智慧安全管理白皮书 [R]. 北京 : CETC 智库 , 2021.

作者简介:张现恩,1991 年5 月,男,汉,籍贯河北邯郸,硕士研究生,工程师,研究方向: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