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党管培训引领下国企职工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双提升”培训模式创新探索

作者

张意

安徽华塑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滁州 233290

引言:

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肩负着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其发展离不开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职工队伍,实现“双提升”成为国企职工培训的核心目标。党管培训是国企坚持党的领导在培训领域的具体体现,将党的理论方针政策贯穿始终,助力职工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筑牢思想根基,从而推动国企在新时代更好发展。

一、国企职工“双提升”培训机制建设成效显著

(一)党建引领筑根基,锚定职工成长方向与思想坐标

思想政治工作向上承担了党的思想方针、向下对接了社会的发展需求,是全面评价国企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条件,直接关乎职工个人的成长和完善。[1]. 因此,国有企业遂坚定不移执行党管人才原则,把党建融入职工成长全过程,形成思想引领与职业发展紧密结合的良好局面,为职工职业成长提供可靠保障。以为例(下面统称“华塑股份”),其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心工作,全面加强党对培训工作的领导,深化党管培训模式、完善党管培训体制、丰富党管培训内涵,持续擦亮党管培训品牌,在真培实训、精培善训、喜培乐训上持续用力,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这种体系下,职工培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方向有引领、过程有保障,党管培训在国企人才培育中的关键地位和核心作用得以凸显,职工的成长成才始终朝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行。

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价值观塑造的有机结合是党建引领的关键表现。华塑股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教育培训全过程,塑造职工队伍的忠心、匠心、红心、同心,选树红色党建、蓝色安全、绿色环保、金色效益、青色创新“五彩先锋”,极大增强了职工的奋斗精神和职业认同感,这充分体现了党管培训在国企职工职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和精准性。

(二)培训体系强支撑,构建职工全链条能力提升通道

国有企业紧扣职工成长需求,倾力打造“学、练、赛、用”全流程教育培训体系,实现理论培训与岗位实践、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的精准对接,这离不开党管培训的统筹协调。在培训内容上坚持“实用”原则,紧密围绕岗位技能和企业战略需求展开。华塑股份的五级培训体系,能够确保职工接受全面系统的培训,为其职业技能提升奠定基础。针对新质生产力发展急需,迅速开展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培训,使职工技能水平跟上产业升级步伐。这些做法在党管培训大框架下快速推进,充分体现党管培训对企业发展人才需求的敏锐把握与积极回应。

“线上 + 线下”培训模式革新大幅增强了培训吸引力和实效性。创建 VR 仿真实训系统,通过仿真模拟营造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根据不同岗位、不同需求“订单化”编制培训计划,针对性推送培训课程;举办各类管理培训进修班,组建专业技术攻坚小组实施“带课题培训”,开展“导师带徒”、技能比武,形成“管理 + 技术 + 技能”的三维成长通道,实现岗位精准赋能。

(三)融合联动凝合力,推动党建与职工培训同频提质

华塑股份着力推动党建与教育培训融合,形成资源整合、目标统一的培养局面,党管培训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被巧妙嵌入各培训课程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章党规纳入培训核心内容,做到“党性教育 + 业务培训”同步推进。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安徽工匠”“淮北矿业集团工匠”等先进典型的技术经验转化为培训素材,开发“绝技绝招绝活”微课。在党管培训统筹下,党建资源与培训资源有机结合,职工在学习技能的同时,深受奋斗精神鼓舞。

企业精心打造培训追踪机制,开展“四个一”对标学习模式,从签约到撰写报告,再到授课带徒,形成完整培训闭环;执行“五级培训管理体系”,把职工能力提升列入基层党支部考核,培训成果与党员发展、岗位晋升、评先评优挂钩,确保职工教育培训过程中有持续追踪、精准引领和全面支持。

二、党管培训引领下“双提升”培训模式创新策略

(一)构建“党建 + 业务”双轨培训模式,解决政治

将政治要求转化为岗位行为标准,让政治素养为专业能力提供支持。在业务培训中嵌入党性教育内容,实施“红色教育 + 技能实训”双轨模式,通过党建案例教学,突出用党性原则守住安全防线,将政治要求转化为“我要安全”的自觉行动。塑造特色培训品牌,把政治素养要求细化为“红色党建引领安全操作”指标,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率。加强形势任务宣教,将企业经营发展任务与思想教育相联系,促使职工提升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责任感。

(二)打造“产学研用”三阶实践体系,解决专业实践脱节化问题

构建“真实场景 + 模拟训练 + 课题攻关”三阶实训体系。打造高水平实训基地,推进产学研融通,形成“1+X”系统化培训阵地。校企合作开发仿真系统,围绕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置全流程实训模块,职工通过虚拟操作掌握设备维修技能,提高实操培训效果。依托实训基地培训出的技术人员能帮助企业更好解决生产“卡脖子”难题,使产品合格率大幅提升。研发“实物 + 仿真”

技能水平智能一体化系统,破解大型设备实操培训难题,解决“工学矛盾”。

(三)完善“市场化 + 数字化”激励机制,激发教育培训内生动力

新媒体以其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交互性强等特点,为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平台和手段 [2]。因此,国有企业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改变传统的思政工作形式。将激励机制纳入党建考核体系,加大正向引导力度。巩固完善培训市场化机制,将培训成果、职业资格与薪酬待遇直接挂钩,提升职工对培训价值的预期。推行六项收购制度,对技能晋升、品牌课程开发、导师带徒等成果进行市场化定价,予以正向激励,激发职工参与技术传承的积极性。实施培训 APP 在线学习积分制度,根据月度培训积分兑换生活用品,举办看培训视频送流量活动,使职工在学习中得到实惠,实现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

结束语:

党管培训引领下的国企职工“双提升”培训,通过创新实现政治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深度融合。有关企业的实践结果表明,只有将党的领导渗透到培训各环节,才能塑造出政治过硬、技艺精良的职工队伍。国有企业应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让党管培训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

参考文献:

[1] 孙竹青 . 做好国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 [J]. 现代企业文化 ,2025,(03):55-57.

[2] 张兵辉 . 国企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创新举措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文摘版 ) 社会科学 ,2025(3):095-098.